李蕾:还有什么能难倒你?

标签:
序言随笔美文励志抗癌明星 |
分类: 《中国青年》杂志等刊发文章 |
李蕾,一个20岁患晚期鼻咽癌的北京女孩,她三次战胜死神的故事,感动了成千上万的人们。
《中国青年》杂志曾于2004年第11期刊登过李蕾的封面人物,并配发了我采写的文章《她不是一朵冰凌花》。我们从此成了忘年的好朋友。
这篇文章是应约为她2008年出版的《大美无言》一书,所做序言。
李蕾:还有什么能难倒你?
文/韩春丽
当你只是个孩童的时候,你没想到你会长成今天这样亭亭玉立的美丽姑娘;
当你攥着医院“鼻咽癌”的确诊书,脑袋空白地坐在回家的公共汽车上时,你没想到,你会成为今天的“抗癌英雄”;
当你躺在病床上,看着日渐年长的父母为自己喂药喂饭时,你没想到,今天你能开起小店,不但能自食其力,还能帮助别人;
当你一边自豪于自己伶俐的口才,一边又羞说自己不善文墨之时,你没想到,今天你的手里会捧着如此沉甸甸几十万字的文稿;
蕾蕾,这一切,是奇迹,但又不是奇迹,因为奇迹需要看命运的脸色,而你依靠的是你自己!
已经很久了,作为朋友的我都想对李蕾说,死神你都战胜了,这世间,还有什么能够难倒你?!
已经很久了,作为记者的我,一直在对读者们说,死神的门坎她都迈过了,这世间,还有哪道坎能够拦得住她?!
是啊,她原本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北京姑娘,原本会像许多北京女孩一样,过着或波澜不惊或花枝招展的日子,但是,是命运是不公的命运把她推向了这条抗争之路!
巨大的不幸惊醒了她生命深处的倔强,一支支柔嫩的枝芽纷纷从她的意志之核中伸展而出,变成无数坚强的手托住她前行,前行,不容停止……
2004年3月的一天晚上,我在北京电视台的一档节目中偶然看到了李蕾的故事,泪水模糊了我的视线,自始至终。
被她不幸中的坚强深深感动的我,第三天就来到了位于世纪坛附近的李蕾的家。这样,2004年第11期的《中国青年》杂志就刊登了李蕾的封面人物,并配发了我采写的文章《她不是一朵冰凌花》。这期杂志出版后,编辑部接到了全国各地无数读者的电话和来信,还有一些热情读者从四面八方寄来礼物和钱款,请我们代为转交……一句话,李蕾感动了数不清的中国青年。
我跟李蕾就这样认识了,并成了忘年的朋友。
关于她的信息便源源不断地传了过来……她又去复诊了,坏消息好消息;她想有自己的网页,不成成了;她想有份工作,找不到找到了;她向往爱情,哭了笑了……
她博客初开时,我做了第一批访客,可发现她自己撰写的栏目里只贴着一则转载的哲理散文。从我第一次面对她的时候,就发现,这个女孩有超强的语言表达能力,虽然我曾经采访过那么多能言善辩的各类人才精英,但仍然折服于她的好口才。她早就想出一本书,想把她心里太多的感激之言说给那些曾经关心过她帮助过她的人,但是,希望渺茫,因为她觉得自己长于言辞但拙于文采。而我也早就在想,她能说得这么好为什么就不能写得也这么好呢?于是,我鼓励她说,你写日记吧,先不要想什么文采,想到什么你就写点什么,你肯定能行!
她写作方面的才华果然就从起初微不足道的日记中慢慢显现出来了,关心她的人从她的日记中,了解了她的心迹和行踪;同病相怜的病友们从她的日记中,看到了对付病痛的智慧与坚强;爱好文学的读者则成了与她相互切磋的文友,她的文字从当初转载别人变成了别人的转载……
这棵原本简洁挺拔的小白杨,因为文字,而变成了一棵日益枝繁叶茂的擎天大树。
我是如此地理解她的那颗拳拳之心。因为心怀感激,她成就了这些书稿。因为治病,原本不富裕的家境更加困窘,所以,身体稍有好转,她就希望找点力所能及的工作帮贴家用,找呀找,最后跟几个病友合伙开起了一家孢子粉店。
大约在她开店一年多时,新年前的某一天,我收到了她快递来的一个漂亮包裹,打开,里面是一套价格不菲的化妆品。我一下子想起,在我刚认识她之初,曾经给过她区区一千元表达对她的鼓励,而今,她在刚刚能自顾之时便想到要回报我了。面对那个红色的包裹,我再一次泪流满面――上天为什么偏偏要委屈如此要强的女孩子啊!
很快,我又知道,她拿出了仅仅赢利的两万元,送给了一个同样病中的女孩子——她把那些陌生之人对她的关心援助加倍地报答到了那些同样需要关心援助的人身上!
传奇不是制造出来的,而是实实在在发生在我们的身边。也许它并不惊天动地,但如此细无声的涓涓细流更能感人至深。
诚然,人生路上,有许多因素可以阻挡生命,生命有时显得那般脆弱;但生命又是如此坚韧,因为生命深处涌动着的坚强与热爱,永远无以阻挡――这或许就是生命的魅力!
李蕾,就是印证这种生之魅力的作品。
——2008年元月
(附图:韩春丽与李蕾在中国青年杂志官园院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