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谈谈“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015-06-11 23:32:25)
标签:

小学语文

教学设计

朗读目标

分类: 教学教研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多数小学语文教师经常这样表述朗读目标,不分高低学段,不分任何课题。可以说,这一表述像钢铁战士一样顽强地占领了绝大多数语文教师的教学设计。经常做的就正常吗?合理吗?其实这一说法太笼统,说了等于没说。为何许多老师长期作如此表述,它究竟从何而来?细心的同行翻翻小学语文的教参或教案集,会发现几乎每一篇教学设计的目标都有一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参赛选手已经习惯性地照抄照搬了。这一司空见惯的小细节,是否说明很多语文老师对于各学段的朗读目标定位不明呢?  

准确阐述朗读目标,应具体到某个学段、某篇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应当有明确的定位:“正确”,“首先应要求字音读正确,然后是不丢字、不添字、不错字”,如《歌声》的目标之一是读准“扎”等生字;“流利”是指做到正确之后,要速度适中,口齿清晰,其中包括掌握轻重音、换气、停顿等技巧(如读好长句子的停顿),读《普罗米修斯的故事》要注意把外国人名读顺;“有感情”建立在前二者基础上,是正确理解课文的结果,“有感情地朗读”大概有两层意思,一是读出什么样的感情,这一点视文章的感情基调而定,《歌声》基本上是先沉重后激昂,《普罗米修斯的故事》相对复杂些,二是如何做到“有感情地朗读”,《歌声》中可能是“看插图,读好句子”,《海上日出》可能是“读出画面感”,其他课文也许是“借助表演读好角色对话”或者“运用轻柔舒缓(或急促)的语调读好XXX”,等等,等等。此外,并非所有文体都必须“有感情朗读”,比如平实的说明文、非连续性文本。总之,朗读目标因学段、因课文而异,不能笼统地用“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