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何为“微课堂·微教研”?

(2014-01-01 23:36:33)
标签:

微课堂

微教研

小片区管理

减负增效

教育

分类: 教学教研
 

 

两次“微课堂·微教研”研讨会上,有些老师提出疑问:微课堂是什么,究竟是一节课的浓缩,是教学片段,还是片段教学?

微课堂,是“教师围绕某个专题、某个片段或某个知识点展开的课堂教学”,分视频和现场两类,视频时长5-10分钟,现场时长20分钟以内。

以下作举例说明:

1.某个专题。如1229日在达德举行的数学科活动的“如何确定教学重难点”,或语文科的“如何提高默读速度”、“写字姿势不对怎么办”,等等。执教者的“微课堂”主要呈现解决“某个专题”的教学过程。为解决一个专题展开课堂教学的所需时间,视专题难易、大小和学情而定,几节课,一节课或者十几分钟都有可能。因而,此类型“微课堂”需要执教者呈现最重要的内容(10分钟视频或20分钟现场),未能呈现的其它内容由执教者做补充说明(为解决这一专题,之前做了什么,之后将做什么。)。

2.某个片段。如语文教材中一篇课文的一个自然段或意义段,或数学的一道例题。执教者的“微课堂”主要呈现关于“某个片段”的教学过程。此类“微课堂”一般能在规定时间(视频10分钟或现场20分钟)完成,如有超出时间者,参考第1点办法作处理。

3.某个知识点。如语文教材中的“修辞手法”比喻或“说明方法”列数字。执教者的“微课堂”主要呈现关于“某个知识点”的教学过程。为了把知识点教得“更透彻”,执教者此可能多选择几个片段。此类“微课堂”力求在规定时间完成,但也有可能超出时间,超时则参考第1点办法作处理。

因而,“微课堂”主要受指定内容和时间限制,不赞成处理成“一堂课的浓缩”,也不能简单地说不等同“片段教学”或“教学片段”

“微课堂·微教研”是指以“微课堂”为载体展开的教学研讨活动。

此举是为了“减负增效”一是减执教者之负,以视频类“微课堂”为例,。传统教研的公开课需面对听课教师上足40分钟,而“微课堂·微教研”执教者只需面对镜头录制10分钟教学视频,备课总量和心理负担都得以减轻,且研究焦点更加集中,所呈现的课例更真实、自然,更接近原生态,有益于观察与研讨。二是减观课者之负,仍以视频类“微课堂”为例。传统教研活动中,观课者听一节公开课至少需要40分钟,听四节得160分钟以上,依此类推。而“微课堂·微教研”活动中听四次课只花了50分钟,由于指定内容的一致,四次课相当于一次“微型同课异构”,更利于作比较分析。观课的时间长度、总信息量得以减少,研究焦点更为集中,有益于提升教研的实效性。

当然,“微课堂·微教研”作为一种新生模式,仍存在诸多不足,如视频的拍摄与制作技术仍需改进,“微课堂”的含义有待界定清楚,等等,我们将努力搜集宝贵意见建议,大力度完善这一模式,使它更好地为我们的教学教研服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