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历史世界历史 |
文史撰稿人袁载誉,专注世界历史、欧洲历史
生在新中国的我们,至从1962年对印自卫反击战、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之后,就再也没有闻过硝烟。渐渐我们的年轻一代,总是认为战争离我们甚是遥远,只是美国大片里刺激人眼球的“卖弄”。
但现实是露骨残酷的,战争其实跟我们近在咫尺,中国眼皮底下就有一个极度危险的火药桶——克什米尔。克什米尔位于喜马拉雅山脉最西端,跟我们中国的西藏、新疆直接交界。
今年9月21日“印度向巴基斯坦平民开炮”事件即发生在该地,且通过印度政府公布的数据,在过去的27年中,克什米尔地区大大小小的“擦枪走火”已遭成了共计41000人牺牲。
至于印度和巴基斯坦为什么会因克什米尔闹的水火不容,目光就得回到19世纪中后期的印度,那时来自海上的英国人通过先进的坚船利炮撬开了印度次大陆,征服了大陆上绝大多数的贵族,组建了英属印度帝国。
而当时的克什米尔由于所处地区多山多峡谷,英国考究到彻底征服成本过高,于是选择了“利诱”,它承诺地方权贵只要归顺英国,克什米尔将享有高度自治权,地方权贵的所有即得利益毫发无损,当然那时英国军队的枪口肯定黑洞洞的对着克什米尔。
若克什米尔有丝毫拒绝的意思,英国人将毫不客气的开枪,相对于“国家荣誉”,征服成本可以忽略不计。面对英国的降维打击,地方权贵不得不选择了屈服,自甘堕落的认为只要英国保证他们作威作福的特权,当小弟也不丢人。
因此很快在英国人的主持下,以斯利那加为首都的克什米尔土邦宣告成立。当然英国没有这么好心,为了彻底控制克什米尔土邦,搞出了一个诡异有效的措施“分而治之”。
就是它人为的将土邦的统治阶级和平民百姓对立起来,手段为“明明当地人大多信穆斯林,它偏偏将自己扶持的统治阶级发展为印度教教徒”,如此之下克什米尔的贵族和百姓永远不会一条心。
而那些英国扶持的权贵,为了稳住自己屁股,不得不跟英国一条路走到黑,力挺英国所有相关决策,假如没有稳住,可能他们板凳都还没有坐热就被当地的百姓收拾了。
十九世纪初期,随着世界各地掀起殖民地独立狂潮,作为英国殖民地成就的象征,英国女王皇冠上的宝石,英属印度帝国被联合国抓典型点名。
就这样整个帝国被活生生的剥成了两半,一半是今天的印度,其余几乎都归了巴基斯坦,而土邦由于有自己的行政系统,所以英国在画两国分界线的时候,往往就是土邦暂定,等当地权贵们商量好后再YY。
最后的结果是权贵们想着当印度人,而平头老百姓由于宗教信仰伊斯兰教跟巴基斯坦更亲近,可见就自己归属问题,克什米尔内部还都矛盾重重。
最终双方各自拉来了靠山巴基斯坦、印度,而这两靠山一出,摆明了这块地要分成两半了,1947年10月,印巴开始万级军团的对磕,打的天昏地暗、日月无光。
且一打就是一年,直到1949年1月1日在联合国的再三严令下才挺火,并签订了停火协议,将克什米尔为成了印属、巴属两部分。
但印巴双方都对停火协议不满,纷纷宣称对手握着那块地也是自己的主权。然而也正是由于这种互相疙瘩的事,如今那里依旧不太平,时不时印度、巴基斯坦还对轰“娱乐”。
而更为恐怖的是这两个国家在1998年都相继搞出核弹,真怕那天二者打红了眼,一颗核弹丢给对方,假如真的这样,地球就完蛋了。
点击阅读:希特勒留给德国最痛心的遗产,至今东西人民收入还差1倍
配图来源网络,没发现版权申明,版权人若觉不妥,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