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 |
http://p3.pstatp.com/large/16310004794f352d2b98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伯嚭,春秋时期的吴国“重臣”,内务能力非常出色,是改革家伍子胥振兴吴国的重要螺丝,当时他跟孙武一文一武加上伍子胥的大局观,缔造了大“吴”帝国,称霸春秋诸国。
然而他的人品极有问题,以当时吴国大夫被离的话说就是“本性贪佞”,被离甚至奉劝伍子胥千万别重用他。
但伍子胥念其跟自己一样是因在楚国受迫害而流亡的浪人,可谓同是天涯沦落人,因此强推此人并将其视为左膀右臂,而伯嚭也确实有本事,将伍子胥交代的工作,完成的相当出色。
吴王阖闾因受越国勾践偷袭而亡,新王夫差即位后,为了能够让其打起精神“励精图治”。每当夫差贪图享乐的时候,伯嚭就会言辞强烈的进谏“难倒王上忘了杀父之仇”。
也正是由于伯嚭时刻不停的提醒,夫差执政初年,吴国的国力就直线上升。但随着吴国开始强盛,伯嚭在“安乐”中开始原形毕露,利用职权大肆敛财,然而因他有伍子胥为靠山,吴国百官敢怒不敢言。
此后伯嚭越“贪”,官却越当越大,最终成为连接吴王和臣子的桥梁——太宰。公元前494年,吴王夫差身先士卒伐越,全体吴国将士为报多年前的偷袭之仇同仇敌忾,一路上势如破竹,大败应击的越王勾践。
并将其本人困于今浙江绍兴会稽山,越王勾践为了活命,遣派使节求和,但在伍子胥的提议下,夫差拒绝了和谈,誓要吞并越国。
然而伍子胥没想到勾践玩了招曲线救国,在越大夫文种的提议下,勾践瞅准了当时吴国另一重臣伯嚭的人格缺陷“本性贪佞“,决定行贿伯嚭,让其撮合这次和谈。
为此勾践挑选了8位越国佳丽和黄金千镒(约为今2000斤)作为礼物,起初伯嚭并没有答应,伯嚭是“贪”,但他也是个能臣,一眼就看穿了越国的缓兵之计。
但当他面对越国使节直言承诺,若促成和谈,越国称臣,越国每年进奉吴国的财宝,都先运到太宰府,先任伯嚭挑选,再送入宫中,给其超吴王的待遇,如此满足自己虚荣心的条件,可谓正中伯嚭“贪佞”的心。
伯嚭最终没能忍住,欲望战胜了理智,他立马就答应促成和谈,事后越国也信守承诺,年年向其进贡,就这样伯嚭靠着出卖国家利益为自己换取了“荣华富贵”。
而他这种”不忠”之举,最终也得到了应有的报应,虽享一时之福但没能善终,当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十年,蓄力干掉夫差吞并吴国后。被勾践以“出卖国家利益,是不忠之人”为由一刀干掉了!(袁载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