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学目标的定位与ABCD模式

(2011-07-03 11:34:09)
标签:

杂谈

分类: 教师专业化发展
确立教学目标是备课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目标定位的准确与否直接决定着备课的质量和教学的有效性。而目标的确定要注意用联系的眼光、系统的观念,站到哲学的高度去定位,否则就是片面地、狭隘的、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

       关于目标的定位,我还想谈一点感受。目标的陈述方式有两种:一类是采用结果性目标方式,如“了解、认识、理解、掌握、灵活应用”等可测量可评价的行为动词。另一类是体验性或表现性目标方式,比如“经历、感受、体会、探索、形成”等体验性、过程性行为动词。美国心理学家马杰提出,教学目标应包括三个基本要素:行为、条件和标准。后来,在教学实践中又感到还需要补充教学对象,这样教学目标就更加明确,形成了ABCD模式。ABCD模式包括四个要素:行为主体(Audience,指学生)、行为动词(Behavior)、行为条件(Condition)和表现程度(Degree),简称ABCD型。有了这些理论,我才知道平时常用的一些目标叙述根本就是不符合要求的,比如“培养学生......”、“使学生......”、“提高学生......”、“对学生进行......教育”等等,因为这些叙述中的行为主体不是学生而是老师。

 

   新的方法包括ABCD法和内外结合的表述法。前一种方法比较适于编写认知学习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的学习目标,而对于情感学习领域,由于学习结果主要是内在的心理变化,比较难以测量,所以比较适合用后一种方法来编写。
(1)ABCD法
   ABCD是教学对象(audience)、行为(behavior)、条件(condition)和标准(de-gree)四个要素的简称。
教学对象:表述学习目标时,要注明特定的教学对象,例如,写明是“高中二年级学生”、“参加在职培训的教育技术人员”等。
行为:这个要素用学生的行为变化表明了在教学结束时,学生应该达到什么样的能力水平,也是学习目标描述中最基本的成分。描述行为的基本方法是使用一个动宾结构的短语,行为动词用来说明学习的类型,宾语用来说明学习内容。例如:描述动量守恒定理;列举当前常用的学习理论和教学模式;评析中国四大菜系的特点。
在这样的动宾结构中,宾语部分与学科内容有关,学科教师都能很好把握。需要注意的是,学习目标中的行为应具有可观察性的特点, 7-2列出了编写认知学习目标时可选用的动词,供教师编写学习目标时参考。
7-2 编写认知学习目标可供选用的动词
学习目标层次
特征
可参考选用的动词
知道
对信息的回忆
定义、列举、排列、选择、重复、背诵、说出(写出)……的名称,、辨认、记住、回忆、描述、陈述、标明、指出、说明、命名……
领会
用自己的语言解释信息
叙述、解释、鉴别、选择、转换、区别、估计、引申、归纳、表明、报告、举例说明、猜测、预测、摘要、改写、讨论……
运用
将知识运用到新的情境中
运用、选择、计算、演示、改变、阐述、解释、解答、说明、证明、修改、计划、制定、表现、发现、操作、利用、列举、准备、产生、修饰……
分析
将知识分解,找出各部分之间的联系
分析、分类、比较、对照、图示、区别、检查、调查、编目、指出、评析、评论、猜测、细述理由、分辨好坏、举例说明、计算……
综合
将知识各部分重新组合,形成一个新的整体
编写、创造、设计、提出、排列、组合、计划、修饰、建立、形成、管理、重写、综合、归纳、总结、收集、建议……
评价
根据一定标准进行判断
鉴别、鉴赏、讨论、估计、选择、对比、比较、评定、评价、说出……价值、接近、判断、衡量、预言、检讨、总结、结论、评明、分辨好坏……
条件:这个要素是说明产生上述行为的条件。它既说明了学生应该在什么样的情境中完成目标所规定的行为,也说明了应该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例如,“可以在物理考试中使用计算器”、“在几何证明题中,给学生提示作辅助线的方法”以及“写实验报告时,实验小组的成员之间可以开展讨论”等都是条件。虽然条件只是帮助行为发生的一种辅助手段,但是它却直接影响到目标能否实现。条件一般包括下列因素:
环境因素(空间、光线、气温、室内外、噪音等);
人的因素(个人单独完成、小组集体进行、个人在集体的环境中完成、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等);
设备因素(工具、设备、图纸、说明书、计算器等);
信息因素(资料、手册、教科书、笔记、图表、词典等);
时间因素(速度、时间限制等);
问题明确性的因素(为产生某种行为应提供什么刺激、刺激量如何等等)。
标准:这个要素表明作为学习结果的行为的可接受的最低衡量依据。标准一般从行为的速度、准确性和质量三个方面来描述,可以用定量、定性或定量与定性结合的方法来表示。例如,“1分钟内做25个俯卧撑”,“用卡尺测量钢管管壁的厚度,误差在0.3mm以内”。
7-3 用ABCD法描述学习目标举例
教学对象
条件
行为动词
标准
初中三年级学生
可以查字典
将所给的英语短文译成中文
45分钟之内
大学一年级学生
同伴讨论
查找出所给程序存在的错误
15分钟之内
   这是一个典型的包含了四个要素的学习目标的例子。事实上,在实际运用中往往不需要也不可能完全机械地按照上述要求去编写学习目标。在有些学习目标中,条件与标准是很难区分清楚的。例如在上例中,“在45分钟之内”即可以理解为表明行为速度的标准,又可以看成是表明时间限制的条件。这确实给编写学习目标带来了一些麻烦,不过问题并不严重,因为编写出的学习目标如果真的能够用来指导教学、评价学习结果,那么如何区分条件与标准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可以说,一个好的学习目标应该是既表明了编写者的意图,又能用来指导教学及其评价。
   应该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①学习目标中的行为主体是学生,它所描述的是学生学习以后的行为,而决非教师的行为,所以一定不要把目标写成“教会学生……”或“教师将说明……”等等。有的目标虽然省略了教学对象,其实在这种目标中教学对象仍然是学生。
②学习目标中的动词应该具有可观察性。比如教师常常使用“理解”、“体会”等动词来描述学生将获得的能力,有时为了强调教学效果,还在动词的前面加上一些副词来表示程度,如“深刻理解”、“认真体会”等。这样的表述并没有反映出学习目标的类别和层次,还有可能使教师的理解出现偏差,给以后的教学评价带来困难,因此在描写行为时应避免使用这样的动词。
③不要把学习目标写成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或教学程序,例如,“让学生做5分钟仰卧起坐”,这只是教学过程的一部分,并没有表现出学生学习后的最终行为。
④在描述条件时,应注意不要把教学方法或教学顺序当成了行为的条件。例如,“阅读完参考资料以后,学生能够……”这只是教学顺序,而不是行为的条件。
⑤标准是用来衡量每一个学生完成所规定的行为的最低要求,而不是对教师教学效果的最低要求。例如“学生能以90%的准确率,从一组自然数中找出质数”是一个学习目标中的标准,而“60%的男学生能在13秒以内跑完100米”则是对教师教学效果的最低要求。此外还应注意标准要规定得恰如其分,真正体现学习目标的要求。
(2)内外结合的表述方法
   学习的实质是学生的内在心理过程发生了变化,所以教育的真正目标并不是为了改变学生的具体行为,而是要使其内在的能力或情感发生变化。用内部心理过程与外显行为相结合的方法阐明学习目标正好可以弥补ABCD法只强调行为结果而不注意内在心理过程的不足。
采用内外结合法来编写学习目标的具体做法是:先用描述学生内部心理过程的术语表明学习目标,以反映学生理解、应用、分析、欣赏、尊重等内在的心理变化,然后再列举出一些能够反映上述内在变化的行为,使得学生内在的心理变化也能够观察与测量。在列举行为的变化时,仍然要采用前面所讲的ABCD法。
例如:能理解描述人物的课文是怎样围绕中心思想取材的。
行为1:能用自己的话概述课文中的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人;
行为2:能从课文中找出作者描述主人公时表露自己感情的句子;
行为3:能指出课文所叙述的事件中哪些采取了略写的方式,哪些进行了详写,以及它们对表现中心思想所起的作用。

    应该注意,在这个例子中,总的学习目标是“理解”,而不是那些用来表明“理解”的具体行为。因为在这里所列举的每一个具体行为,都仅仅是为了表明“理解”的一个侧面,而不是学习目标。

(该段节选自http://www.yytc.net.cn/mpt/wangluokecheng/WORDkejian/20080404/3181.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