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三谈“超焦距”

(2013-03-20 07:19:58)
标签:

数码摄影

超焦距

实例图解

分类: 摄影交流
三谈“超焦距”

前段时间我在博客上两次谈及有关超焦距的话题,但还是有不少朋友感到不太明白。主要原因是在教科书上对此的定义非常严格:在摄影镜头的焦距和光圈系数均已确定的前提下,能够获得最大景深时的摄影物距,称为在该焦距和该光圈系数下的超焦距(北京电影学院摄影专业教材《摄影镜头的使用技巧》——作者:沙占祥教授)。作为初学摄影或绝大多数摄影爱好者来说确实比较难理解,但这些文字是对超焦距名词的一个极其严格和正确的表述。

为了能更好地、白话地把这个问题说得清清楚楚,我们先来看我拍摄的三张教学示范照片(如下)

三谈“超焦距”

第一张:对焦点在远处——画面呈现远处非常清晰,向近处(前面)逐渐模糊;

三谈“超焦距”

第二张:对焦点在近处——画面呈现近处非常清晰,向远处(后面)逐渐模糊;

三谈“超焦距”

第三张:对焦点在画面中间——呈现出的整个画面都比较清晰。

以上三张照片的拍摄数据完全一致,仅就对焦点的不同。我就是想通过这三张呈现不同效果的照片来白话超焦距。

依据最佳(最合适)的拍摄距离,选择好最佳(最合适)的焦距、最佳(最合适)的光圈值,并利用最佳(最合适)的对焦点使所拍摄的画面能获得最佳(最合适)的景深(整体画面的最大清晰度范围),这就叫超焦距。

——超焦距最适合的是风光片拍摄。

归纳上述三张照片的利弊:第一张因对焦点在画面的远处,所以没有充分利用后景深。后景深几乎相当于前景深的2倍,但却白白地浪费了;第二张因对焦点在近处,这样会产生两个问题,一是前景深浪费了,二是后景深是充分利用了,但最远处属于脱焦(模糊)状态;唯有第三张对焦点处于中间靠前位置——充分利用了前后景深范围,使整体画面呈现的比较清晰——超焦距——就是充分利用好前后景深。

当然不同的拍摄距离、不同的镜头焦距和不同的光圈值所生成的景深是完全不同的,以上也仅仅是一个概念性的问题。需要说明的是,利用超焦距摄影,拍摄距离是主因,所以用最佳、最合适来表述是最正确的,过远或过近的拍摄距离,超焦距是难以或无法发挥出来的,比如微距摄影、远距离的天体摄影,超焦距就无从谈起的……长话短说,到此刹车!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仅供朋友们参考!

(图片摄自广州从化华辉度假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