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张张都能P出好照片来的

标签:
实例图解数码摄影后期处理 |
分类: 实例图解 |

最近在谈及有关数码照片后期处理的话题比较集中,这也因为是摄影爱好者比较关心的问题。因为自有数码摄影以来,前期拍摄与后期处理始终是数码摄影的热门话题。尤其有些热衷于把主要精力放在后期处理的朋友对重在前期拍摄有点不太理解。
为此,今天专门拿出两张比较典型的花卉摄影照片,以实例图解的形式来说明:数码照片不是张张都能P出好照片来的。
原因何在?
一是因为画面的主体——两朵荷花当时所处的位置并非属于最佳(光线)位置——是处于比较阴暗的地方,其上面点缀的星星点点的荷花在强光的照射下,使整个画面的高光部分被其占有。但照相机的测光系统是以评价测光来获得具体的曝光数据,为确保上面高光部分不至于溢出,这就决定了下面主体部分的曝光必然会受到影响。从整个画面的曝光上是得到了相对的平衡,但主体必定是曝光过欠与不足——这就造成了主体曝光上的先天不足。
以上是属于前期拍摄的原因。
二是由于前期拍摄中主体曝光先天不足的原因,所以在后期处理中,我们的立足点必须放在让主体能亮起来,但又不使上部的高光部位产生溢出。这从后期处理过程中就是一对尖锐的矛盾。我们可以想象,采取整个画面的统调显然是不合适的,也根本不可能达到预期的目的。那就采取局部调整,可以吗?是可以的。我们可以通过PS的魔棒或钢笔工具圈出需要调整的局部区域来进行适当的调整,以达到我们自己所需要的“实际”效果。其实不然,这里面最关键的问题在于:当画面处于曝光过欠或不足时,相对画面的像素本身就比较少,像素少必然噪点就比较多,您那局部调整后其边缘所产生噪点——马赛克就会非常明显,当把画面放大到100%时,所以的问题就一目了然了。即使您采用PS的模糊工具来加以修饰也难以避免“造假”的成份表现得一览无遗。但在对高像素画面作局部处理时的效果就非常好,这就是为什么一再强调要尽量使用照相机的最高像素和尽可能最低ISO感光度来进行拍摄的原由。
三是由于本身曝光的先天不足,在这里特指主体的曝光不足,因为这张照片的总体曝光是合适的,由于整体亮度(反差)较大,您想要达到整体的平衡,那难度就可想而知了。同时由于主体曝光比较暗,其本身就影响到了主体画面的色彩、层次和锐度的再现,这一先天的缺失决定了本片是无法达到“清晰与靓丽”的目的。
所以说,尽管您在构图非常好,整体画面曝光也比较合适时,也不是张张都能P出好照片来的,个中的原由我想大家一定能琢磨出来了。根本在于:想P出好照片,关键必须放在前期拍摄上。
以上纯属于个人观点,仅供朋友们参考。同时欢迎朋友们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