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后期P与不P就是“不一样”

标签:
摄影探讨数码摄影后期处理如何掌控之探讨 |
分类: 摄影探讨 |
前段时间我在博客上发了一篇《初登北京怀柔箭扣“野长城”》,在文中配了几张箭扣长城的照片,有的朋友在看了我和我同行博客上配的同景照片,对我提出了“严厉”的“批评”,其大体意思是说:摄影理论说得“头头是道”,拍得片子不咋的……你的博客在朋友们的一片赞扬声中你的心里舒服吗?……
我博客上99%以上的文章全部不关闭“评论”栏,目的就是能得到朋友们的指点,当然更欢迎朋友们的批评,目的只有一个:更好地汲取营养来提高自己,同时把自己多年来的摄影体会拿出来与朋友们进行交流。当然我在博客上所阐述的观点不可能全部是正确的,但也不是可以随便瞎说的。经常浏览我博客的朋友们也许已经注意到了,我的博客一不谈政治、二不谈经济、三不发表(和传播)任何新闻——只谈摄影。由于新浪网上的摄影高手非常多,你有说的不对或不太准确,或是照片拍得不太理想,能得到朋友的指点那是一件好事。
话归正题,现在我就把在箭扣长城所拍摄的三张(已在博客上发过)的“原始照片”与我将其后期作了PS后的照片来作一个前后的对比。(详见下图)
从一般的肉眼来观看,显然三张对比照片中右边的都要比左边的“好看”。其实不然,为什么这样说,因为左边的照片是最真实的,特别在色彩上是最真实的;而右边的照片尽管场景真实,但其色彩完全被“人工美化”了。所以我在发图的分类上明确注明为“纪实摄影”,在各类摄影中我最崇拜的是纪实摄影,因为它真实地记录了历史的瞬间,纪实摄影照片不管它拍的清晰或不太清晰或构图是否非常到位,但它始终具有自身的历史价值。当然这也仅仅是个人的喜好而已。
由于数码照片的后期处理具有多种强大的图片处理软件作支撑,也为当今数码摄影的创意和艺术再现提供了广阔的舞台,这是无可非议的一件好事。
再回到上述三张照片的后期PS话题上来,数码照片的后期PS处理其实是既简单又值得探讨的一项工作,处理与不处理确实“不一样”。简单——是因为其有强大的图片处理软件,探讨——其实是一个关系到摄影的真实性的问题。人是有猎奇心理的,你天天能看到的,往往就不作为奇了,俗话说少见多怪。所以当你看到一张平时肉眼根本不可能看不到的(场景)照片时,尤其是色彩的变化时,第一个概念就是新奇,第二就是猎奇——怎么会是这样的?我相信许多朋友都看过溶洞,它那“美妙的色彩”能让你留恋往返,其实它原本是一个色彩非常单调的场景,严格意义上说,你是被灯光的色彩所迷恋了。所以数码的创意摄影是非常能够调动人眼“积极性”的,这就是创意摄影的优势。但创意摄影不是一般摄影人所玩得了的,他们是有坚实的摄影基础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的摄影人,PS也不应该是创意摄影的手段。
无论是纪实摄影还是创意摄影,在经过后期的PS处理后确实能改观照片的质量,但PS都应该有一定的度。就上面三张对比照片,“不好看”的其实是最真实的,“好看”的其实是最不“真实”的——就象“涂脂抹粉”一样。实际上纪实摄影照片根本没有必要进行过度的后期处理。谁都想拍出好照片,但好照片是拍出来的,不是P出来的。我有一位摄影界的好朋友,他说:实际上一年当中能拍出十来张好照片我就心满意足了。他的话非常朴实,但含义一语道破了天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