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鸟上路——为控制噪点要选择合适的(ISO)感光度

标签:
数码照相机iso感光度选择控制噪点 |
分类: 摄影技巧 |
许多初学摄影的朋友对数码照相机的“ISO-感光度”一般处于似懂非懂的状态。因为有的网友非常希望能就这一问题讲一讲。所以本文就什么是“ISO感光度”和如何用好“ISO感光度”的问题作一简单的介绍,这对于充分发挥数码照相机的功能是十分有益的。
一、什么是“ISO感光度”?
早在胶片时代我们的摄影生活就默默遵循这一行业标准,购买胶卷时包装上都会标示ISO
但是在如今的数码时代,在解释数码设备可随意调节ISO感光度的原理之前,我们先来进一步了解胶片时代的ISO相关的一些知识,相信对我们理解什么是“ISO-感光度”是会有帮助的。普通胶片相机是怎样识别不同ISO数值的胶卷的呢?一切秘密都基于DX编码系统。该系统最早用于圆盘照相机用的圆盘胶卷,后来发展到35mm胶卷系列中,并于1981年率先运用在Kodak彩色胶卷VR
1、ISO25~80为低感光度。在这一段可以获得极为平滑、细腻的照片。只要条件许可,只要能够把照片拍清楚,就尽量使用低感光度,比如,只要能够保证景深,宁可开大一级光圈,也不要把感光度提高一挡。
2、ISO100~200为中感光度。在这一段,需要认真考虑这张照片做什么用,要放大到什么程度,假如你能够接受噪点,中感光度设定降低了手持相机拍摄的难度,提高了在低照度条件下拍摄的安全系数,使成功率提高。
数码照相机的ISO-感光度实际上就是一种类似于胶卷感光度的一种指标。实际上,数码相机的ISO是通过调整感光器件的灵敏度来实现的,也就是说是通过提升感光器件的光线敏感度或者合并几个相邻的感光点来达到提升ISO的目的。感光器件都有一个反应能力,这个反应能力是固定不变的,提升数码相机的ISO是通过两种方式实现的:一是强行提高每个象素点的亮度和对比度;二是使用多个象素点共同完成原来只要一个象素点来完成的任务。
由此可见,数码相机提升ISO以后对画质的损失是很大的,尤其感光器件面积较小时,提升ISO简直就是要命。数码相机的优势相信在这个年头已经不用多说了,但是关于数码相机内部的一些公开的技术对普通数码摄影爱好者来说仍然是鲜为人知的秘密。稍有经验的色友就能体会出在日常拍摄中,如果提高ISO感光度的话就能使原本黯淡的环境明亮的跃于LCD上,虽然可爱的厂商为我们准备了从50到直至目前的成千上万的可调节档,但真正在使用中很少会有朋友设置在ISO400上去拍摄,可是就在普通数码相机在ISO400下画质表现不佳的同时,我们却发现数码单反即使在高达ISO800的情况下,依然表现出毫发必现的清晰与干净,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数码相机到底是怎样实现随机可调ISO感光度的呢?本文在此就不再作深入的叙述了,实际上也没有必要去了解得那么详细。
二、如何用好数码照相机“ISO感光度”?
在了解了上述知识后,对如何用好数码照相机“ISO感光度”的问题,作为业余摄影爱好者只需要了解ISO感光度的高低与成像质量就可以了。
一是低感光度(ISO25~80)对光线的灵敏度比较低,但噪点非常少,其成像质量是非常好的,非常适合拍摄风光照片、静物和微距摄影;
二是中感光度(ISO100~200)对光线的灵敏度一般,但是噪点也是比较少的,其成像质量也是相当的不错,适合大部分的拍摄场合,所以也是用的最多的一种ISO感光度;
三是高感光度(ISO400以上)对光线的灵敏度较高,但是噪点比较多,尤其当ISO达到800以上时噪点就在不放大的情况下也基本上显而可见了。不过随着数码照相机技术的发展,目前有不少的数码照相机都具有了降噪功能,即使ISO达到800,拍出来的照片也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在文章最后我要告诉我们的业余摄影爱好者,对于目前市场上所销售的消费级卡片机——即“傻瓜照相机”,一旦拍摄时的感光度超过200(不包括)以上时,其噪点就会明显地增加,其成像质量将明显的降低,尤其在光线复杂条件下拍出来的照片,其品质也是难以让人接受的。
特别需要提示的是:当快门速度低于1/60s以下时,当感光度达到ISO400时,将随着快门速度的降低,噪点就会越来越明显。所以使用“傻瓜照相机”通常不要将照相机的ISO感光度设置在400以上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