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好、用好数码照相机的RAW格式

标签:
摄影数码raw格式基础知识介绍 |
分类: 摄影知识 |
——什么是数码照相机的RAW格式?
JPEG格式和TIFF格式都是由数码相机内影像生成器生成的照片格式,它们是由照相机完成的影像。照片的质量取决于前期拍摄时的设定,ISO、文件大小、反差、色彩、色温、锐化等。JPEG不仅仅是一个工业的标准格式,也是Web常用格式。数码相机直接输出的JPEG照片,事实上质量是相当高的,当然,前提是用户要有正确的设置。JPEG是经过压缩的文件,总文件量比较小,节约空间、传递迅速、使用方便,但是,JPEG的有损压缩对照片的质量存在影响,使用JPEG格式难以达到数码相机的最高能力,获得最佳画质。TIFF格式与JPEG格式不同之处就在于它是“无损”压缩,因此,TIFF格式的画质要高于JPEG格式。但因为是无损的压缩文件,压缩率低,文件量就很大,所占的空间大,传输、使用、存储都没有JPEG快捷。这两种格式的文件都附带了前期拍摄的各种元数据参数。
RAW格式是由感光元件直接获取的原始数据,它以12位、14位或22位二进制记录数据。严格地说RAW格式不是图像文件,而是一个数据包,这个数据包不经过相机内的影像生成器的转换,所以前期的许多设定对数据包无效,前期设定中即只有曝光量正确与否对数据包起作用,其余的都没有“设定”,色彩、平衡、反差、锐化等都在RAW格式专用的转换软件中进行。换句话说,除曝光之外,一切都可以在后期改变。比如,使用RAW格式可以在后期任意地调整白平衡,在后期无论设定什么样的色温对画质都没有影响。这是多么有吸引力!这相当于拍摄的反转片可以在冲洗的时候改变色温、精确度可以到1K。这近乎是天方夜谭!然而,RAW格式真实地再现了原胶片影像的高水平。
一、RAW格式的优势
RAW格式的最大的优势是具有目前最大的色彩空间,这就是ProPhoto
RAW格式的现实意义是:如果我们进行大幅度的色彩改变和亮度调整,就会发现同样的调整,使用JPEG格式或者是TIFF格式时,照片已经模糊,产生噪点、画质受损;而RAW格式还远远没有达到“精疲力尽”的程度,还有可以发掘的余地,这种潜能是RAW格式的性质所决定的——即最大的色彩空间和最多的层次记录,它给了最原始的没有加工过的“照片”在后期处理过程中提供了最完美的空间。
为什么叫RAW?RAW的英文原意就是生的、未经加工处理的,从字面上就完全可以理解了RAW的含义。
由于色域空间大、层次丰富,RAW格式在没有经过处理时,看上去画面显得平淡而昏暗,不明其理的人咋看会觉得它根本就不行。其实是我们有不少影友,用了几年数码相机,却从来没有使用过RAW格式,一是不了解,二是不善处理,三是被表象所惑。事实上,用RAW格式拍摄并转换制作的照片完全可以与胶片相媲美。让我们深入地认识RAW格式,与自己的数码照相机的RAW格式多“交朋友”,毕竟每个摄影人都希望掌握获得高画质的技术诀窍。
二、RAW格式的不足
但是,RAW格式也有自身的不足,那就是它的文件包的容量实在太大,比如一般的2000万像素的最大拍摄JPEG格式,一张照片也就是7M左右,而RAW格式几乎达到20M以上,给我们储存照片(文件)造成了很大的难题,这也给我们的摄影爱好者带来了麻烦。因为RAW格式图像与普通图像数据JPG文件不同(更直接地说,RAW格式文件不算是图像),如果不使用专用的软件进行成像处理的话,就无法作为普通图像浏览。而且RAW文件因为通常采用不压缩或者低压缩的保存,所以文件大小往往比相同分辨率的JPG文件大两到三倍,对于存储卡容量有较大要求。间接来说,拍摄照片后的存储空间及后期电脑处理的硬件要求和处理时间都比JPEG文件来得高。而且,各家厂商的RAW格式编码几乎都不同,所以RAW文件在不同品牌相机中是不通用的。
因为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重性,有好的一面,必有其不足的一面。但我们可以不必所有的拍摄都采用RAW格式,当遇到非常重要的拍摄时应该尽量采用RAW格式。如果您对RAW格式还不太熟悉的话,建议您练习着试试,挺有意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