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专业自觉的特征与结构 王钰城
(2017-02-28 22:08:58)
标签:
教师专业自觉 |
分类: 教师发展 |
一、把握了“教师专业自觉”的特征
特征(characteristic)是一个客体或一组客体特性的抽象结果。特征是用来描述概念的。一事物异于其他事物的特点。本课题组着重“教师专业自觉”的本质特征的揭示,以便正确地把握研究对象。
专业自觉的主体是教师自身,只有当专业自觉成为教师的内在需要时,才可能产生教师个体对专业自觉的追求,实现专业上的自我实现。对专业发展的内驱性是对教育崇高价值的深刻体悟所产生的。
教师专业自觉是教师个体对教育专业深刻觉悟,对教育规律的把握与运用。其核心是对自己的专业把握的独立见解,独立的判断,而不是人云亦云,或者惟命是从,应该表现出尊重教育规律品质。
教师专业自觉是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个体与环境互动表现出的对自己所把握的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自信。这是一种教育观念与实践上的自信,没有对把握教育规律的自信, 难以达到真正哲学意义上的自觉。
教师专业自觉表现为哲学上的自为,即自觉、自由,掌握事物运动规律,按规律办事。“自为”是“自在”的发展新阶段,“自在”是自发阶段,“自为”是自觉的阶段。 这代表教师专业自觉成熟程度的两个发展阶段。教师在教育实践中把握教育基本理论,认识教育本质和自己的教育使命,努力由自在发展成为自为发展,即由自发阶段进入到自觉阶段。
二、
教师专业自觉”的五个要素与结构
提炼与明晰“教师专业自觉”的要素及其结构,是为了使实践中的教师专业发展有明确的内容指向,使教师明确专业自觉的努力方向。我们在课题研究中,发现教师常常把自己教学或者课程工作当作“专业自觉”,写出来的案例等于是工作汇报,背离了教学课程工作后面的专业自觉,忽略专业发展的意愿与专业发展能力的增强,特别是遵循规律的自为性问题。因此,在研究中不断地组织学习,不断结合她们的案例来剖析“专业发展”与“专业自觉”的区别,举例说明“盲动”越积极,就越不是自觉,破坏性越强。
依据教师专业自觉的概念、性质与特征,分析了教师专业自觉的种种表现,经过梳理、归纳,教师专业自觉由五个要素所构成的结构,如下图
专业认同是指教师对教师价值的认同以及对教育规律的认同。这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最重要的基础要素。不认同教师职业价值,无法讨论教师专业自觉。不尊重教育规律的盲动,只能是蛮干的教师。
专业方向的明确性反映了教师专业发展的自觉程度。越是专业自觉的教师,他们的专业发展方向越明确,发展目标月明白。如果应该做什么都不清楚的教师,只能表明是在混日子。
专业反思是教师专业自觉的标识,专业自觉是一个觉醒、增强的过程,这个不是自发的过程,应该是教师不断检验自己的教育是否符合教育规律,是否科学正确的过程,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教师对自己专业发展的清醒程度。
专业探索是教师专业自觉精神的重要表现,在专业问题上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尽管有一些基本的定论,但是教育的每一天都是新的、每一个学生都是不同的,没有适用一切学生的一种方法。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情境,这就需要教师把基本的教育规律在一定情境中科学、合理地运用,需要教师具有专业探索的精神与能力。
专业学习是教师专业自觉的重要标志,只有具有终身学习的教师,才可能会在教育工作不僵化,不墨守成规,才可能不断获取新素养促进自己对教育工作的自觉,走向自为,而不是停留在自发阶段。
正是上述教师专业自觉的五个要素是互相依赖、互相交互的,构成了教师专业自觉的基本系统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