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哥不谈山庄,因为前人已经写得太好。今天就谈自个。
我是粗人,还是俗人。呼啸而来、呼啸而去,用这八个字形容我怪妥帖,我多年以来展现给公众的形象就是行为乖张、不入斯文流。
我思想偏激、愤世嫉俗,不能快意恩仇、只好快意酒肉。
古人云:食肉者鄙,食谷者慧,食气者寿。
好吧,俺吃肉、俺粗鄙。
那么,食酒者呢?经过我搜肠刮肚地回忆,古人好像并没给出标准答案。其实谁说的都不算,因为一千个酒鬼有一千个答案。
酒是好东西,众生咸宜。酒像一面明镜,照出本我。酒从不撒谎或欺骗,撒谎及欺骗的是喝酒的人。
据我观察和总结,普通人按“亲酒性”可以划为三种:
① 经常喝醉的人。心里一定藏着不少秘密,平时不敢说、不愿说的话,正好借酒壮英雄胆、酒后吐真言。
② 怎么喝都不醉的人。心里一定藏着更多、更大秘密,自我保护能力极强,从不露半分马脚 ——
当然了,马脚不露、咸猪手偶尔蠢蠢欲动也无伤大雅。
③ 始终不喝酒的人。人家滴酒不沾,照样陶醉、沉醉、心醉、酒不醉人人自醉 ……
我有位朋友,从小到现在没喝过酒,某天晚上开车兜风,载的是心仪的姑娘,禁不住红光满面的,结果被交警拦下检查。其实他就是“醉驾”——
那一会儿肾上腺素滋滋乱冒、血压升高、心肝脾肺胆都狂跳,存在以危险方式危害公共安全之或有隐患、该查!
我对酒的热爱,源自于小时候开始受到古代潇洒哥的鼓惑。不信?听听才子才女的忽悠 ——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怎么样,读到这些佳句,是不是感觉酒香弥漫、酒势凶猛?
我猜测他(她)们写这些的时候甚至是拿上等高粱酒来研墨。
花哥年少时无知轻狂,相信斗酒诗百篇,认为豪饮是成才的捷径。
后来又迷上金庸、古龙小说,江湖中怎能少得美酒?愈发心向往之。
后来渐渐明白不是那么回事儿。诗词歌赋得肚里有货,你让一个文盲喝多,他只会三字经;而大侠们之所以喝过酒掐架更厉害,科学分析是因为大脑兴奋(不怕死)、肉体麻醉(不嫌疼)。
但是花哥喝酒二十年,积习难改。酒,怎一个戒字了得?
(以上两段文字引自花哥早前博文。注水行为,敬希谅解!)
就我这样的人,要是生在古代,若不在疆场驰骋、也必定江湖飘零、抑或是绿林争雄。
我要能开疆建功,你就是诰命加身;我要成一代宗师,你就是佩剑师母;我要去占山为王,你就是压寨夫人。
可惜现在的我平头百姓一个,只好委屈你做市井小妇人了。
说来说去,你终究逃不出我的“魔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