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看了一部电影:《打擂台》。写点观后感。
这是一部励志片,拍得充满诚意,看得出来,是向香港电影黄金时代的致敬之作。花哥已很久没因看电影而激动,今天被感动一次。
影片充满怀旧气息,小巷、老屋,硬桥硬马、讲究招式,浓郁的传统港片味道。偶尔一段动漫,可能是为了吸引80、90、00后。片中的男女主角,只是穿针引线作用,真正的灵魂人物,是泰迪罗宾、陈观泰、梁小龙,还有罗莽、陈慧敏、邵音音。对于70后来说,他们才是偶像。
“老戏骨”这个词现今变味了也贬值了,就像见了男的必称“帅哥”、逢上女的都叫“美女”,对于过气演员,不送上一顶“老戏骨”的大帽就显得很不懂规矩。不信你看,国产电影哪一部不是这么宣传的?多虚伪,多言不由衷啊。还骨呢,仿佛咱中国老年人从不缺钙似的。
看看泰迪罗宾、陈观泰、梁小龙,罗莽、陈慧敏、邵音音吧,年龄加起来都上400岁了,来武的能打、英气勃勃拳脚生风,来文的会演、胡须眉毛都是戏。这才配得上被尊称:老,戏,骨!
影片的桥段设计颇具匠心,没有过分的噱头,没有夸张的特效,情节起伏,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剧情编排表面上平淡无奇,暗下里温情涌动,颇为感人。
罗师傅昏睡30年,醒来后,既不认识两个徒弟,也不记得“恨不相逢未嫁时”、为他独守到老的阿芬。
一朝清醒,他对大徒弟说:“你撑了30年,不容易,你比师父强。”又对二徒弟说:“你拳脚够硬,师傅不让你和人打,是怕你失手出人命。”流露出的,不仅是父子之情,还有手足之情。
握着阿芬拿来所求之签,他问:“什么意思?”阿芬那一刻竟有少女一般羞涩,浅浅答道:“家宅平安。”心意分明。
“好!”他赞一声,握签转身,一伸手摘下挂在窗棂下的“酱鸭”,疾步而去。
“酱鸭”的真身,是徒弟的师母留给他的,她在他昏睡期间先走一步,临终前嘱托,留等他醒后。他最爱吃的食物是酱鸭。
现在他提的“酱鸭”,是阿芬为了救急用鸡子造假而成的。
是夜,他羽化归仙。
清醒的人生或者痛苦更多。他如果没醒来或者醒来后一直糊涂下去,是否会没那么快去世?
电影里面的大反派,也不是纯粹的坏人,或能手下留情得饶人处且饶人,或能迷途知返重新做人。总之影片宣扬的是人心向善的伦理纲常。
有一个细节,最后一场盘肠大战之前,打擂台对手一方的掌门人,往胳膊上系了黑纱,以示对死去的罗师傅致礼;之前罗师傅久睡醒来后他也曾登门拜望,很讲究礼数;而且,他们来应战,既不是为了钱,也不是为了菜鸟男主角的挑战书,而是接到了正方二师兄的挑战书,是为自己尊严和荣誉而战,连野百合也有春天,反派就能不要面子么?这些老一代人物身上,无论正派反派,都充满“忠”、“义”江湖侠气,十足老派港片风格。
严格意义上讲,《打擂台》里以“罗新门”为代表的正义一方,没有取得过一场真正意义上的胜利。比起对手,他们是草根,他们是落后生产力的代表,这是非对称斗争,他们取胜不符合客观规律。
但是他们铁骨铮铮,他们永不言败。“不打就不会输,要打就一定赢!”
影片宣扬和呼吁的是对上一辈自强不息精神、传统优良美德的传承。今天是父亲节,向天下的老一代致敬!
2010年6月20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