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涨超190%!吉林碳谷创精选层新记录,目前产能到底有多少?

标签:
财经 |
分类: 财经评论 |
吉林碳谷8月31日精选层挂牌上市,大涨超190%,刷新精选层首日涨幅记录。很多投资者关心公司到底有多少产能。目前,招股说明书和媒体报道的产能数字很不一致,公司到底有多少产能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公司产能这个问题很重要,直接关系到对吉林碳谷业绩的预测。这个问题必须搞清楚,才能放心投资。
1、起点:国家火炬计划项目“5000 吨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原丝”
吉林碳谷成立于 2008 年 12 月,公司自设立起起点就很高,就是开展国家火炬计划项目“5000 吨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原丝”,实现千吨、万吨级别质量稳定的碳纤维原丝生产,致力于“走自主创新之路,开创民族碳纤维之先河”。 国家火炬计划产业化项目评审组综合意见认为“该项目采用氧化还原引发体系相悬浮聚合技术制备聚丙烯腈粉末,将其溶解后进行湿法纺丝制备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原丝,属于自主创新技术,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
报告期内公司顺应市场需求主要致力于大丝束碳纤维原丝的开发, 已经实现了 24K、25K 和 48K 的稳定大规模生产;未来公司将继续在大丝束 领域加大研发投入,力争未来五年实现 35K、50K、75K、100K、480K 等系 列产品稳定大规模生产,使公司成为全球知名的大丝束碳纤维原丝供应商。
公司全部产品碳化后均可以达到 T400 的稳定大规模生产,部分产品亦实 现了碳化后 T700 的稳定规模生产。公司产品经过下游加工,已广泛应用于军 工、航天航空、高端装备、汽车、新能源、体育休闲用品及建筑材料等领 域。
2、国际主要碳纤维巨头都具备良好的腈纶产业经历
有人说,吉林碳谷就是做碳纤维原丝的,没有啥了不起,可是做碳纤维原丝并不这么简单,需要有雄厚基础,有腈纶产业基础。公司碳纤维原丝的发展基本与国际主要碳纤维巨头类似,都是具备良好的腈纶产业经历;尤其是日本东丽、帝人东邦、三菱丽阳均曾为纤维制造 商,拥有生产腈纶纤维的经验。公司研发团队经过多年的研发、摸索,创造性地发明了 DMAC 为溶剂的湿法两步法原丝生产技术与工艺,打破了国际碳 纤维巨头在该原丝生产技术上的垄断情况。吉林碳谷发展主要分为两个阶段:
1)、2008-2016 年,公司开始研发碳纤维原丝,主要攻关中小型丝束 1K、 3K、6K、12K 等产品,产品碳化后可部分实现 T700 级碳纤维 为打破国际巨头对碳纤维行业的技术垄断,同时考虑到碳纤维强度显著 依赖于原丝的微观形态结构及其致密性,质量过关的原丝是碳纤维稳定生 产、行业发展的基础。
吉林碳谷于 2008 年设立,在原奇峰化纤 20 年腈纶制 备基础上进行研发、摸索,创造性发明了 DMAC 为溶剂的湿法两步法原丝生 产技术与工艺,打破国际碳纤维巨头在原丝生产技术上的垄断情况。2008 年 研发的产品碳化后就可达到 T300 标准。
公司设立之初,拟打破国际巨头对碳纤维行业技术的垄断,为国家航 天、军工等事业做出贡献,故发展伊始吉林碳谷专注于攻关小丝束碳纤维原 丝,并成功实现了军工级别的 1K、3K、6K 等小丝束产品,该类产品碳化后可实现 T400。在此技术基础上,公司继续研发了 12K/S 类中小丝束碳纤维原 丝,于 2016 年、2017 年逐步实现了 12K/S 的产业化稳定生产,碳化后可部分 达到 T700 的水平。
2)、2016 年至今,开始研发大丝束碳纤维原丝 碳纤维主要分为小丝束(24K 以下)和大丝束(24K 及以上),对应碳纤维原丝也有小丝束和大丝束。其中小丝束产量低、成本高,常用于国防军 工等高端技术领域,被称为“宇航级材料”;大丝束成本低,但生产控制难 度大,可广泛用于工业与民用领域,被称为“工业级材料”。
吉林碳谷顺应工业、民用市场对碳纤维的需求逐年增长,以及我国大丝 束碳纤维市场的潜力和国内碳纤维高性能化、低成本化、大规模产业化、产 品系列化、差别化和延伸化的发展趋势,国内大丝束碳纤维及原丝产业化关键技术亟需突破,在掌握了小丝束碳纤维原丝技术的基础上,于 2016 年下半 年开始研发大丝束碳纤维原丝。公司研发伊始即定位于做高性价比的工业用 大丝束碳纤维原丝,已于 2018 年实现了 24K、25K 产品的规模化生产,于 2019 年实现了 48K 产品的规模化生产,产品碳化后可达到 T400 水平;公司 目前正在研发实现 50K 的产业化。
3、吉林碳谷的产能利用情况
吉林碳谷自 2008 年建厂以来,初始设计产能 5,000 吨,设计了 4 条纺丝 线,主要是 A、B、C、D 线。
2016 年起开始立项建设 4 万吨碳纤维原丝项 目,2017 年正式开工以来分批建设、投产,已经分批投产产能包括 E、F、 G、H 线:E、F 线主要于 2017-2019 年期间进行建设施工、设备安装、调 试、单机试运以及联机试运不同产品,2018-2019 年进行单机试运以及多品种 联机试运时贡献了部分产能,于 2019 年底实现初始设计目标,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进行转固;G、H 线主要于 2018-2020 年期间进行建设施工、设备安 装、调试、试运行等,G、H 线由于有 E、F 线作为生产线调试基础,故调试时间较短,期间未形成对应调试产能,于 2020 年 9 月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转 固后才根据实际使用时间实现产能。具体情况如下:
公司所有生产线均为柔性生产线,可以随着市场不同产品需求而调整生产线产品,各线每年的生产安排均随着公司当年主力产品的变动而变动。各生产线产能如果按照简单计算的话可以按照丝束数量倍数来计算,如 A 线原 始设计产品为 3K 产能 500 吨,若用于生产 24K 产品产能则为 8 倍、即 4000 吨;24K 和 25K 的倍数相同,12K 和 12S 的倍数相同。
2020 年,公司产能变化主要是:1、C 线本年有 2 个月进行了检修,使得 本年产能有所下降;2、2019 年对 D 线的增锭工作于 2020 年体现出来,同时 公司工艺提升故纺速得到了提升,D 线产能有较大提升,纺速的提升也增加 了 A 和 B 线的产能;3、E 线和 F 线已于 2019 年底转固,本年进行了纺速提 升,故对应产能有所提升;4、G 线和 H 线于 2020 年 9 月投产开始增加部分 产能。
2021 年 1-6 月,公司产能变化主要是:1、公司持续进行工艺升级,不同生产线的纺速均有所提升;2、F 线本年有 2 个月进行了检修,产能对应下 降;3、所有生产线均按照上半年产能计算。2020 年下半年,公司 G、H 线投产,设计产能 1 万吨。
加快对大丝束产品的迭代,2021 年公司将推出 35K、50K 新品种,未来 3-5 年公司将陆续推出 75K、100K、480K 大丝束产品,在大丝束领域做到 “人无我有”,例如公司研发项目中的“35K、50K 产业化项目”、“75K、 100K、480K 系产品产业化项目”。
24K/25K 于 2018 年以来成为公司主力产品,产销率一直处于高位。48K 是公司 2019 年刚完成生产线带量试验的产品,处于市场开拓中,故当年产销率较低。 2021 年主要在进行 50K 的带量试制,产品尚未定型,故该部分产销率较低, 拉低了整体的产销率。
碳纤维行业在 2019 年以来增长较快,特别 2020 年碳纤维行业持续保持高增长,碳纤维行业新增 投资较多,公司基于此也不断增加产能以应对下游扩张的新增产品需求。公司正在建设的 4 万吨碳纤维原丝生产线已经逐步投产,截至 2020 年末已投产产能为 2 万吨, 尚在建设中产能为 2 万吨,随着分批建设投产公司产能将随之增加。
2020 年全年国内碳纤维消耗量为 48,851 吨左右,其中 1.85 万吨为国 产。换算成碳纤维原丝,2020 年国产碳纤维原丝共消耗约 3.885 万吨。公司 2020 年国内销量合计 19,524.64 吨(扣除出口部分),占到了国内碳纤维原 丝消耗约一半的份额。目前,国内较多主要碳纤维企业直接、间接使用公司碳纤维原丝,包括精功系 列公司、恒神股份、光威复材、国兴碳纤维、宏发系列等。
4、2021年有9、10号新生产线投产
公司老总在路演中表示,2020年末我们设计产能为2.5万吨,2021年下半年应该还有生产线投产。
公司2021半年报也印证了这一点:基于碳纤维行业特点,公司近些年在碳纤维原丝领域的投资较大,尤其是在碳纤维原丝核心技术 与工艺、配套材料体系开发、低成本大丝束等方面进行了大量战略性投入;公司正在建设 40,000 吨碳 纤维原丝项目,包括 8 条生产线,公司主要根据产品市场应用发展、客户需求发展决定投资进度,截至目前已经投产了 4 条生产线、2 万吨设计产能,另外 3 条生产线计划于本年下半年投产,项目实现规模化应用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当公司产能释放,产量逐年增加,营业收入持续增长,盈利水 平会逐年递增。公司目前生产线已实现柔性化升级,可以根据产品市场和客户的具体需求进行生产计 划调整。
公司半年报的审计报告:公司本报告期末在建工程项目 2 个,截止 2021 年 6 月 30 日余额为 7,435.33 万元,2021 年 1-6 月 累计新增投资额 8,623.92 万元。
据媒体报道,7月25日,吉林碳谷碳纤维股份有限公司5万吨50K大丝束碳纤维原丝项目一期9号、10号两条生产线成功投产。这两条自主设计的原丝生产线,单线1万吨年产能全球最大,同时也是全球首条单锭成筒重量达500公斤的原丝生产线。至此,吉林碳谷原丝年产能达到5万吨。
吉林碳谷碳纤维有限公司经理张海鸥:此次投产的纺丝线,产能能达到1万吨,是国内目前产能最大的碳纤维原丝生产线。年底之前还会有两条线投产,随着这两条线的投产,这个5万吨的大丝束项目就完成了一半。
5、结论:公司现有10条线,3.5万吨设计产能
综合上面资料,我们可以看出,公司2008年建厂后是5000吨产能,分别是A、B、C、D四条线。E 、F 线于 2019 年底转固,G 线和 H 线于 2020 年 9 月投产。这是8条线,产能2.5万吨。
公司2021年上半年并没有生产线投产消息。7月底,媒体曝出公司9号、10号两条生产线成功投产,这也可以叫做I、J线,产能1万吨。目前为止,公司产能就是这10条线,3.5万吨设计产能。
那么公司2021年是否还有新产能投产?公司可能还有1条生产线计划于本年下半年投产。注意,这仅仅是可能和计划。媒体报道中提到的吉林碳谷原丝年产能达到5万吨,年底到6万吨,这个可能不太准确。
另外媒体还报道,今年4月,吉林碳谷启动了15万吨原丝项目,该项目一期4条生产线预计明年投产。到“十四五”末期,吉林碳谷原丝产能计划达到21万吨。这个产能数据,可以看看,万一将来吹过的牛实现了呢。但不能过于相信,更不能作为投资依据,需要走一步看一步,脚踏实地来实现。
2021年上半年,碳纤维原丝的平均售价约为3万元/吨(不含税)。那么吉林碳谷目前3.5万吨设计产能按照90%的产销率来算的话,收入为9.45亿。但后两条线1万吨7月底才投产,需要打折扣。上半年公司营收4.458亿,利润1.099亿。下半年有1万吨新生产线投产,营收应有增加,当然前提是这两条50k线能够顺利开拓市场。不过。我们看到公司48k/50k线上半年产销率不到30%,说明还在市场开拓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