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趣店IPO是金融科技还是监管套利

(2017-11-04 07:13:55)

趣店IPO是金融科技还是监管套利

朱邦凌

http://image.uc.cn/o/wemedia/s/2017/255996dc7bb283e3335a79ac622c40b2x1500x1000x277.jpeg;,3,jpegx;3,700x.jpg

趣店赴美IPO,引起了大众对互金平台组团境外上市的关注,关注的焦点在于其业绩支撑“现金贷”业务。“现金贷暴利”、“赚钱不赚德”甚至“出卖灵魂”等质疑,纷纷抛向趣店。那么,宜人贷、信而富、趣店、和信贷、拍拍贷等以现金贷为主营业务的互金平台纷纷境外IPO背后,到底是金融科技还是监管套利?是普惠金融还是高利贷?

这一波互金公司境外上市潮背后更为宏大的背景,是近年来中国金融科技的迅速崛起,一大批金融科技企业成为具有相当影响力的“独角兽”公司。全球科技创业公司“独角兽”榜单,中国共有55家企业上榜,陆金所等挤入非美地区最受瞩目的独角兽公司前10名。从市值上看,世界前五大互联网金融机构中,中国有4家企业上榜,蚂蚁金服以600亿美元左右的市值居于榜首。国内的超级生态企业已经参与全球竞争,支付宝让更多国家的人民感受到了无现金化社会的便捷。

在金融科技迅猛发展的同时,各类金融创新也如雨后春笋,不断出现新的商业模式和新花样。而在过去一段时间,我们更倾向于对互联网金融进行柔性监管,不少专家力主“先发展后规范”的发展思路,主张对作为新兴事物的互联网金融在初创期和成长期不应进行过多干预,应该给予最大的自由度,实行更具包容性的政策。但不得不正视的现实是,这种发展逻辑显然也带来了巨大的沉没成本。在“先发展后规范、再集中整治”的发展逻辑下,监管政策滞后于互金平台的野蛮生长,甚至出现监管空白。前些年互联网金融表面繁荣的背后,也带来了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民众财富的大量损失、金融风险的累积和社会公平的损害等多方面比较严重的后果。

http://image.uc.cn/o/wemedia/s/2017/d5ee1e6ebc52f4f279d712a2e36fc51ex464x338x19.jpeg;,3,jpegx;3,700x.jpg

在金融科技的大旗下,消费贷尤其是作为消费贷主力的现金贷超常规发展。我国现金贷整体规模约在6000亿元到1万亿元之间。2017年前7个月,全国短期消费贷款新增1.06万亿元,是去年同期的3倍,也超过去年全年的增长量,其中很大一部分贡献就是现金贷。中国网络借贷未偿还贷款余额,在2013~2016年的3年间扩张逾36倍,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30%。

随着趣店等互金平台赴美上市,现金贷的暴利为大众所熟知,也引发了剧烈争议。现金贷起源于国外发薪日贷款,但在国内加剧异化,实际利率远超法定的年利率36%上限。为了规避法律风险,不少现金贷平台将高利率伪装成手续费和服务费,甚至收取“砍头息”,即实际放款金额少于约定放款金额,差额用于提前缴纳利息,从而提高了实际利率。

http://image.uc.cn/o/wemedia/s/2017/a4fd3bc1f1a6fb520c7d8e064019f76ax430x300x52.jpeg;,3,jpegx;3,700x.jpg

现金贷的争议,主要在于贷款对象很多都是蓝领、刚出校门的年轻人等人群,诱导不适应自我能力的高消费。现金贷狂飙,与传统金融未覆盖人群过多也有密切关系。3.6亿农村人口、1.7亿外来务工人员、3700万大学学生和约7000万蓝领工人在内,基本是银行庞大的未覆盖群体,这一市场空白恰巧被互金平台占领。

风控体系不健全,也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坏账风险、暴力催收、逾期利滚利等高利贷丑恶现象,这也是现金贷缺乏监管的结果。趣店面对现金贷暴利的质疑时回应称:“凡是过期不还的,我们这里就是坏账,我们的坏账,一律不会催促他们来还钱。电话都不会给他们打。你不还钱,就算了,当作福利送你了”,这种公关说辞当然难以服众。

http://image.uc.cn/o/wemedia/s/2017/dbdc18d4d668ddd30aacf49c49445709x720x432x31.jpeg;,3,jpegx;3,700x.jpg

现金贷资金来源从何处来?很多做消费贷款的公司,都在把消费信贷打包成证券化产品,卖给银行,银行变相为这些公司提供资金。仅去年同期以来,ABS发行总额为6943.1亿元,合计发行450只。其中,仅以小额信贷为基础资产的ABS,发行规模就达到2343.6亿元,共109只,占ABS总规模的34%。现金贷部分资金来源于银行,也证实了对现金贷的风险不能漠然视之。

对趣店等现金贷业务缺乏明确监管,导致其实际利率畸高,变身隐形高利贷,风控体系缺失导致坏账风险大,问题累积导致这些公司正在远离自称的高大上的“金融科技”,更大程度上是利用目前对现金贷的监管空白进行“监管套利”。导致当务之急,是制定针对现金贷的监管政策,不能任由现金贷公司在金融科技外衣下监管套利,发展为金融乱象之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