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让创业板从创富走向创新

(2014-10-31 21:27:51)
标签:

股票

分类: 财经评论

       2014.10.31 第一财经日报

       在投资者的褒贬不一中,创业板迎来了自己的五周年纪念日。推出5年来,创业板上市公司由开板时的28家扩至397家,市值从当初的1400亿猛增到如今的2万多亿。

 

  对创业板的质疑,集中在整体64倍的超高市盈率和“造富潮”。2014年上榜的富豪中,来自创业板的达26位。众多民营企业蜂拥上市,上市成为财富的敲门砖,至今仍有大量排队等待上市的创业板公司。

 

      令人晕眩的财富效应,不少人将创业板称为”创富板“。今年以来,创业板共有299家公司发生重要股东二级市场交易,总变动方向为“减持”,减仓参考市值高达295.65亿元。过去几年,创业板中小板高溢价发行、大小非高价减持、众多上市公司高管为了早日兑现财富纷纷辞职成为常态,甚至出现万福生科等财务造假欺诈上市的公司。同时,创业板也成为pe机构的盛宴,投资创业板IPO项目并成功退出为VC/PE机构提供了丰厚的回报。截至1023日,VC/PE机构通过创业板上市公司共实现519IPO退出,总计获得账面退出回报674.7亿元,平均账面回报率为8.67倍。

 

  IPO一夜暴富的故事屡次上演,使得创业板成为致富捷径。但公众质疑的是,上市新贵骤增的财富不是缘于企业自身的价值创造,而仅仅是由于市场估值体系的扭曲、过去ipo发行体制下以”市场化“名义对上市公司及相关中介机构的过于袒护。创业板上市公司以民营中小型企业为主, 在历经创业艰辛一旦上市后,骤增的财富很容易让其失去继续奋斗的动力。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对财富的追求本无可厚非,追逐财富恰恰是市场经济主体创新的原动力。但关键是制度设计,好的制度设计不能让获得的财富成为继续创新的终点。无论如何,不能让减持套现改善生活、巨款购买豪车、大股东视上市公司为提款机等现象继续屡屡上演。

 

  纳斯达克被称为是美国经济的“皇冠宝石”,一直以服务高科技行业为宗旨,培育了微软、英特尔、苹果等一大批顶尖的高科技企业,直接推动了美国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科技产业浪潮。 a股创业板市场尽管存在”创富板“的种种质疑,但瑕不掩瑜,5年来聚集了一批模式新颖、技术含量高、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新兴产业公司,成为新兴产业资源配置的的资本平台。深交所数据显示,截至8月底,创业板目前已经聚集战略性新兴产业公司290家,占创业板公司总数的七成多,广泛覆盖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业、新材料、新能源和生物等领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公司成为创业板的中流砥柱,2013年,这些战略性新兴产业公司贡献了创业板市场69.74%的营收和72.55%的净利润。

 

  创业板设立之初,就是a股的实验田。不允许借壳上市新规、创业板上市及再融资办法、兼并重组规定,一系列创新制度让创业板的制度建设远远走在了两市的前面,发挥了“资本市场特区”的作用。即将展开的多项制度变革,如允许尚未盈利的互联网企业上市、明确对赌协议法律效力、研究解决VIE企业回归障碍、放开股权激励限制性规定,都将增强创业板市场的包容性和创新活力。在一系列创新性制度下,历经五年风雨的创业板从创富走向创新的蜕变也是可以期待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