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新政推出了新市值配售模式,做出此项规定的两点考虑,一是把新股作为福利发放,平衡一二级市场投资者的利益;二是“鼓励二级市场投资者长期持有股票,减少新股申购对二级市场的冲击”。
后一种考虑的背后,实际上隐含了监管层对于ipo重启后资金流动性的担忧和焦虑,试图以此驱赶一级市场存量资金进入股市。其实,这与此前因为股市下跌而担忧流动性紧张被动关闭ipo是同一治市思维。
对于股市的涨跌,长期以来,我们总是习惯性地用流动性的因素来解释。宏观调控、货币紧缩、大小非减持、新股频发、增发募资,这些流动性因素,似乎成为了股市涨跌的主宰。Ipo首当其冲,新股发行造成股市严重失血成了投资者的共识。每遇股市下跌,投资者就期待流动性释放,呼吁监管层停发新股。流动性的解决似乎成了中国股市的灵丹妙药,a股也每每在新股暂停后神奇还阳。
其实,这种股市暂时还阳是一种自欺欺人的假象,归根到底还是由流动性推动的阶段行情。始于去年底的创业板牛市,不过是流动性暂时缓解后资金的抱团取暖,因为目前股市的存量资金无法撬动巨无霸的蓝筹和全面行情,只有在较低流通市值的创业板集中发力。
资金推动的本质,决定了更多情况下中国股市还是一个题材股的炒作,创造题材,编造故事,击鼓传花,零和博弈。一旦流动性发生问题时往往就酿成股灾,留下一地鸡毛。正像程定华博士在演讲中提到的,中国股市成立至今的这些年里,市场的主流玩的都不是投资,大家都在玩的是“股市的传销”,即击鼓传花的游戏。在过去的时间里,做的大部分事情就是把这些公司传来传去,使得这些公司的股价不断的波动。这样的“市值传销”公司在a股大约占三分之一,有七八百家。“流动性决定论”主导下的治市手段,造就了A股错误的定价和估值体系,整个股市风险偏好非常高。
这种封闭市场下独特的“市值传销”击鼓传花游戏,同其它类型的庞氏骗局一样,都需要较高的流动性支持,一旦流动性出现问题,就会无法继续。因此,身处其中的投资者最敏感的就是资金的接续问题。一旦出现流动性紧张,就会惊惶万状,呼吁新股停发,呼吁救市,呼吁政府出台政策,吸引社会存量资金进入股市,好让“市值传销”的游戏继续进行下去。
正因为如此,上轮ipo暂停后,相当多的专家和投资者纷纷呼吁推出市值配售政策,股民也对市值配售充满了期待。简单的逻辑就是,市值配售可以吸引原来云集一级市场打新的资金到二级市场来,一旦实施就会导致股市大涨。
其实,我们关心的不是市值配售和资金配售模式的优劣,真正应该关注的是新股改革的核心问题。如果新股发行的核心问题不解决,哪种模式也无法化解市场对IPO重启的恐惧。
新股改革的核心就是注册制。注册制的倒逼机制,很快就会为中国资本市场带来颠覆性改变,一个新的时代在人们的疑惑中已经悄然开启了,投资者热盼多年的牛市基因种子已经埋下。但在它开花结果之前,还需要注册制配套措施的完善,而这种完善是一个艰巨的系统工程。
随着注册制所要求必备的退市制度、公益诉讼制度、欺诈上市赔偿惩罚机制等逐步建立,新股发行注册制的总体制度框架全面完善,a股浴火重生而蜕变为一个健康、充满活力的市场。在这样的市场变革中,题材炒作的游戏不会继续进行下去,“市值传销”的把戏也为投资者所唾弃。推动股价上涨的是上市公司的优良业绩,而不是流动性导致的资金推动。
新股发行注册制的核心内涵是以发行人信息披露为中心,在充分信息披露的基础上,由投资者自行判断企业价值和风险,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如果有良好的治市环境,投资者是乐于自主决策增加资金进入股市的。一个法制完备、体现“三公”、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市场,大量增量资金会不请自来,源源进入资本市场。
依靠市值配售来鼓励投资者长期持有股票,让存量资金进入二级市场,实际上是“流动性决定论”思维模式下的产物。可以预见,如果继续以此作为股市治理指引,一年或二年后ipo再次暂停也不会意外。
我们应该自觉意识到的是,随着注册制的推进,决定市场涨跌的不是资金推动和题材炒作,投资者更加注重的是上市公司的真实业绩。将来,资本市场规模更加庞大,股价结构全面分化,更趋合理,流动性支撑的题材炒作和击鼓传花的“股市传销”终将消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