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新政后,停发一年的新股又将在新年开始发行。目前的改革方案有多项条款抑制“三高”,发行价有望降低。虽然《意见》明确提出了要遏制股票上市后的炒新行为,但短期来看,打新获得稳定收益的可能性较大。
投资者今后网上打新需要考量两个指标。一是其持有市值对应的网上可申购额度,二是自身证券账户中参与新股申购的现金额度。市值+资金的双重条件,限制了不少投资者的参与。据调查,选择满仓参与打新的投资者只占了12.92%。那么,普通投资者有没有其它机会分享新股发行的盛宴呢?
在ipo新政下,投资者也可“另类打新”,即债券基金新股中签后的套利机会。《意见》规定,网下配售的股票中至少40%应优先向以公开募集方式设立的证券投资基金和由社保基金投资管理人管理的社会保障基金配售。可以预料,公募基金将在即将到来的新股发行中得到比原来更多的份额。目前多家基金公司摩拳擦掌,纷纷推出适应新规则的打新产品,希望成为第一批赶上IPO重启红利的基金产品。
债基套利原理在于,当开放式债基中签新股之后,在新股上市之前是按成本计入净值的,在新股上市后就以其市价计入基金净值。如果中签金额较大,上市首日股价涨幅较高时,基金的单位净值就会在单日内有较大涨幅,从而产生了短期的套利机会。
考虑到股票型基金的市场风险较大,套利只选择开放式债券型基金;在目前一级债基打新被叫停的背景下,实际上只有二级债基才能参与打新。目前正在发行几只创新债基,包括汇添富新收益债券型基金、华富恒鑫债券基金、信诚月月定期支付基金,较传统债基有更灵活的股债投资比例,直接受益于IPO重启。它们都是20%的资产可用于参与一级市场打新,股票资产不超过基金资产的5%。明年1月IPO重启之际,也正是现在新发的这批债券基金建仓之时,有望成为第一批赶上IPO重启红利的新基金。事实上,“打新”过去一直是债基的重要收益来源。根据申银万国证券的统计,2006年6月至2012年9月间,新股申购的平均年度收益率为19.35%。
新股套利的本质就是新股判断,主要是对新股上市涨幅的判断能力,要能比较准确地判断套利新股的破发危险度和涨幅;其次,要能判断大盘的风险程度。目前,网下申购新股的主要是二级债基和股票、混合型基金。而后二者因为需要手续费太高,不适合作为套利对象。二级债基也有一定的股票和可转债仓位,也有系统风险。
套利时,尽量选择无申购赎回费用的基金。债券基金常常分为A
/B/C三类,三类债基的核心区别在于申购费上。如果是ABC三类的基金,A类一般是代表前端收费,B类代表后端收费,而C类是没有申购费;而A、B两类分类的债券基金,一般A类为有申购费,包括前端和后端,而B类债券没有任何申购费。所以,在申购前,一定先看好这只基金的费用情况,最好选择申购赎回费用都标明是0的。
套利新股要选择网下新股中签比例高的。一是中签新股足够多,二是基金规模小。这样新股占比就会高上去了。占比越高,当天的涨幅就会越高,即使大盘下跌也会有足够的安全筏。
新股套利的案例分析和操作步骤,我们以去年新股暂停前发行的洛阳钼业为例:
1)、到上交所网站查询洛阳钼业网下中签结果,深市的要到深交所网站查询。
2)、可以看到很多获配机构,券商和自营盘、社保、保险、企业等排除。要找出那些中签的公募基金,因为基金对公众开放,可以申购。
3)、从中挑选时把握几个步骤,一是去掉股票基金,选择债券基金。二是在债券基金中挑选没有申购赎回费用的。三是仔细看看是否关闭、限制申购,要选择放开申购的,有的只能申购几万,有的只能定投。上面基金中有1个最符合条件:易方达稳健收益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
4)、到基金公司网站仔细查询,看套利标的基金的费用、规模、新股占比、限购、到账时间等,做到心里有数。
当然,这样做也不是完全没有风险,主要风险有:1)上市当天若股市大跌,新股表现不佳,这样套利就会基本没有收益甚至有亏损。2)大量资金突然涌入套利,致使债基规模大增,摊薄套利收益的风险。3)债基提前暂停申购。除了在新股上市前暂停大额申购外,也有一些基金通过高额赎回费的方式来防止资金套利。有的债券基金,特别针对新股套利资金进行了一项费率安排,对持有该基金不满30天的基金持有人,其赎回费率按照每次0.3%进行征收。4)、分析方法的误差。在做套利收益分析时采用的不是即时数据,如:基金规模、基金的单位净值等,所以分析所得的数据只是重要参考,而不是套利实际收益。5)、我们虽然选择开放式债券型基金,规避了股票市场的风险,但是债券型基金本身也有着多元化的投资标的,比如可转债。所以在套利分析时,要注意其他的投资品对基金净值的影响。
这种Ipo新政下的另类打新,是针对二级债基的新股中签套利。如果反其道而行之,以反向思维,就会寻找到独辟蹊径的新股“反套利”机会。现在已过会的公司为83家,其中43家拟在创业板上市,30家拟在中小板上市,10家拟在主板上市。目前准备上市的新股中,约8成是中小板和创业板,共拟募集金额约558亿元。从行业分布来看,机械设备、信息服务、医药生物拟上市公司数目最多,占已过会上市公司近50%。明年1月,如果大量投资者把精力和资金转向新股,导致部分股票价格持续下行,部分业绩高成长的公司估值下移,遭到错杀,投资者趁低点介入。然后,耐心等待遭遇错杀的股票的估值回归,从而实现逆袭和反套利。
除了这种逆袭式反套利外,部分股票还有同向比对式的估值重估机会,主要是与明年一月IPO新股同行业的优质股票。当新兴产业新股上市,反而有利于带动明年创业板的一些机会,由于新股发行价格的市盈率较低,明年IPO开闸后,资金很可能会涌入新股,这样也带动一些同类公司,这也可能是明年创业板的一个机会。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