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小公倍数 教学设计与反思
(2013-06-18 16:40:40)
标签:
反思与重建 |
分类: 教学艺苑 |
最小公倍数
备课教师:
教学内容 |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课本88页例1,89页内容。 |
|||
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过程和方法:使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探究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 的过程方法,并能正确的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高尚情操,训练学 生的思维的有序性和条理性。 |
|||
教学重点 |
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求法。 |
|||
教学难点 |
理解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求法。 |
|||
教学准备 |
多媒体课件 |
|||
课时安排 |
|
|||
第 |
||||
教学设计 |
教学效果 |
|||
环节提示 |
教师指导 |
学生活动 |
反思与重建 |
|
一、 复习引入 |
1.关于一个数的倍数,你知道哪些知识了? 大家已经会找一个数倍数,也学会了找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今天这节课我将要学习最小公倍数(板书:最小公倍数) 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要知道什么叫公倍数,什么叫最小公倍数,并且要学会找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方法,同时要用心去发现生活中找最小公倍数的作用是什么? 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进入今天的学习。 |
学生说一说关于倍数的已有知识(引导可能举例说明)。 学生明确学习任务。 |
教学中我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使枯燥的知识变成鲜活、灵动数学,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既学到了知识,又体验到了学数学的快乐。让学生自己观察、思考、探索数学知识,让学生有足够的思维活动空间来解决问题,自主地进行探究性活动,使学生体念到数学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本节课教学中出现了以下不足:课始的情境创设中过渡得不够好,学生对于所要解决的问题理解不到位,因此影响了接下来的操作探究活动,使探究活动的实效性较差。 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属于概念课,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让苦燥的数学课变得灵动而有味呢?是我教学了本节课最大的感触,让我们的课堂成为顺学而导又能保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
|
二、创设情景,引出问题 |
(1)课件出示课本情景图,如果用这种墙砖铺一个正方形(用的墙砖都是整块),正方形的边长可以是多少分米?最小是多少分米? (2)让学生仔细观察,试着想一想你能从中发现什么? |
学生观察主题图,了解图中的信息。 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中交流,然后汇报。 学生可能会发现:在这个正方形的边长必须既是是2的倍数,又是3的 倍数。 |
||
三、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
(1)学生试着自己想一想,小组讨论研究,探索结果。 (2)汇报交流结果,解决问题。 (3)引导提问: 墙面的边长除了是6分米,还可以是多少? 通过讨论交流得出:铺成的正方形的边长必须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 怎样找出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的数呢?请同学们试着用你学会的方法去找一找。 (4)课件演示3和2的公倍数的重叠集合圈,让学生试着填一填,加深对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理解。 |
让学生在小组中合作,找一找、画画 学生在找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现:只要是6的倍数,就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 3.引导学生揭示出:公倍数。 学生观察多媒体,进一步理解 公倍数的意义。 学生尝试找出2和3的公倍数。(学生可能用列举法去找) 学生独立填一填,课件出示,集体订正。 |
||
四、尝试练习 |
(1)求最小公倍数:4和6 ,10和15 ,9和12 (2)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
学生独立 完成 后在小组中交流检查。 |
||
五、巩固练习 |
课本89页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观察每组数有什么特点,在进行交流。引导学生总结出求两 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两种特殊情况: |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交流讨论:学生的总人数应该是一个什么 样的数?你认为是多少? |
||
六、课堂小结 |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
学生交流学习所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