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看见后心里很不是滋味

(2013-04-24 09:32:16)
标签:

买菠萝

女大学生

偷吃草莓

说谎话

感觉占了便宜

分类: 随时拾零

http://s7/mw690/68dd1933tdb115a1a4246&690

前天,老伴带我出去遛弯后到临近路边的小市场转悠,想买点水果。走了一圈,我们选择了一个水果摊里的菠萝,摊前围着几个客人,有的挑选菠萝,有的在等待摊主剔除菠萝外皮,一个中年男人是摊主,正忙着一边剔除菠萝外皮,一边招呼客人购买水果。我让老伴在菠萝里自己挑选个大的、金黄色又不软的菠萝,然后询问价格,回复说十元钱一个。

 

 

这时有两个女孩子,穿着松紧裤短裙高筒靴,掐腰短上衣,梳着披肩发,一看就像是我们学校或对门学校的女生(我们学校是示范本科,对门是工科大专。)也走到了这个摊位,站在装草莓的大纸箱子前面,每人先捡了一个大草莓塞进嘴里后,其中一个问:“草莓怎么卖?”“十块一斤。”“给我拿个袋,我买点。”说完又捡一个大草莓塞进嘴里,摊主忙着加工菠萝没看见,顺手递给她们一个塑料袋。

 

 

其他人都在忙,只有我这个闲人在围观,我看见这两个女生在满满的草莓纸箱子跟前,挑选了草莓先往自己嘴里塞,后往塑料袋里放,其中拿着塑料袋的女生吃得少一点,不拿塑料袋的女生吃得多。摊子是一个带斗汽车的车厢平台,摊主和这两位女生站在车厢的同一条边上,不扭头、不斜着眼睛是看不见的。老伴挑选好了,等待摊主加工。

 

 

她俩正吃的时候,不知怎么被摊主看见了,摊主急忙说:“哎,你们可以挑选着买,可不能吃啊,这草莓个儿大,又贵,你们吃了我可就赔本了。”“我们尝尝,只尝了一个,一个。”“行了,行了,赶快拿来我给你们称一称,给我!”两个女生到摊主跟前,递给装着草莓的塑料袋,摊主将其放在秤上,说:“半斤多。”“不行,买不了那么多,只买半斤,让我拿出来几个。”“就这吧,六块钱。”“不行,我只买五块钱的。”一个女生从袋子里拿出两、三个草莓,在往草莓纸箱里面放之前又塞进嘴里一个,另一个女生付了五元钱,两个人离开水果摊,对脸得意地笑着。

 

 

我看到了这一幕,内心真不是滋味,我鄙视她们,我可怜她们,两个人购买草莓花了五块钱,偷吃的草莓也有那么多,区区五块钱,就把自己的尊严、人格全部丢掉了。当摊主看见指出来的时候,还大言不惭地说只尝了一个,谎话就在嘴边,脸不红、心不跳,大庭广众之下,为了蝇头小利,把自己的不良品质展示的一览无遗。离开水果摊,俩人得意地笑着,好像是得了个大便宜。让我说是吃了大亏——给自己丢了脸,给家长丢了脸,给学校丢了脸,把自己归类于‘贼’,如果是我们学校的学生,我将不好意思说我是这个学校的教师。

 

 

由此我想起来很多年以前,也是在买菜的时候,一个年轻妈妈领着自己几岁的女儿,在马路边一个蔬菜摊前面购买大蒜,妈妈一边挑选,一边让女儿把大蒜往口袋里面装,女儿开始不懂,妈妈拿起一头蒜装进女儿的衣服口袋后,嘴上说:“就这样装,多装几个。”女儿开始照做起来。女摊主看见了,说:“那是谁家的小孩偷蒜呢?”女孩不说话,妈妈说:“她闹着玩呢。”摊主说:“闹着玩?明明是拿着大蒜头往自己口袋里装,怎么是闹着玩呢?”“看你小气的,一个蒜头值几个钱?还值当的吵吵?”“不值几个钱,你还让你家的孩子偷?”……

 

 

我想这两个女生是否就是这样的妈妈带大的?以至于成了习惯,如果买的时候不另外吃上几个,拿上几个,就感到自己吃了亏?吃东西以前既不洗手,也不清洗吃的东西,暴露在马路边上的草莓拿起来就直接往嘴里塞着吃。他们过不了几年就会结婚生子,做妈妈,这种行为势必会被子女模仿,还会带领丈夫也这样做,是否还会偷邻居家的东西?我不敢想象谁家的男孩娶了她们,孩子诞生在她们家庭的成长状态?

 

 

也许有人认为我是小题大做,现在不少人都是这样,能占点小便宜就一定要占,不占白不占。认为现在的社会就是看谁算得精,看谁骗得手段高明,看谁能节省点滴力气、点滴金钱、点滴时间却获得的多,就是高,就是聪明。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每个人学习些什么,采取什么行动方式,纯属个人意愿,选择自由的同时,承担后果也是必然的。我主张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有自己的道德底线。

 

 

    从点滴之处的行为,就可以看出一个人的人品和修养,不在乎她的文凭有多高?也不在乎她说的有多好。人品是个人事业和生活高低的度量衡,或者说:人品限制着一个人事业和生活的质量与高度。那些不走正道成功的人,都是不牢靠的,不能心安理得的。我真心地期望这两个女学生能够尽快地意识到,改变这种做法,对自己和孩子大有益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