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的女儿不上舞蹈课了
(2012-05-27 17:04:30)
标签:
跳的最差不上舞蹈课了什么都依着孩子不愿意写作业坐不住 |
分类: 咨询案例 |
双休日的上午,一位妈妈打来电话说,女儿现在上中班,学习舞蹈已经第三个学期了,每周上一次课,舞蹈班三个学期换了三个老师。因为父母亲不在身边,女儿跟着姥姥姥爷生活,上了舞蹈课后,回家不想练习,老人就依着她,所以学习效果不好。
上次我去舞蹈班接孩子,老师看到我,面对我女儿和全班同学的面,大声给我说:“你家孩子上完课回家不练,这个女孩和你们一起开始学习,你看人家现在跳得有多好,现在这个班,数你们家孩子跳的最差,你是怎么做家长的……”因为我做的不好,也没法和人家老师说什么,就领着女儿回来了。
今天早上孩子起来就说不去上舞蹈课了,一直到现在怎么说也不去,说老师讲她跳的最差,不学了。平时姥姥姥爷带着,我每个月回来只住几天,他爸也常不在家,老人什么事情都是听她的,现在她不去就说服不了。我听过你的家教讲座,买过你的书,就按照书中的电话号码,给你打电话咨询,周老师,你说我现在该怎么办?
我说,首先那位舞蹈老师说的话没错,但没有选择对场合。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要尊重孩子,保护孩子的自尊心,面对孩子讲话要‘嘴下留情’——选择内容。可能老师年轻,没有什么经验,平时见不上你,一见你就急于表达,没有考虑场合,我们需要理解和原谅,你的做法很好,是个有修养的妈妈。
关于不去上舞蹈课的问题,我想是因为你女儿光上课不练习,没有什么进步和收获,所以难以获得老师的表扬和别人的赞赏、自己也难以品尝到跳舞的快乐,对跳舞没有自信心和成就感,逐渐失去了开始阶段的兴趣,借着老师说了她最差的话,就选择放弃——不干了。家长认可我的说法。
我给家长说不能什么事情都依着一个幼儿园中班的孩子,家里能这样,社会上能吗?我们培养孩子的目的,是让他长大以后,能够有自信、有能力地生活在社会群体之中,成为一个受社会认可和欢迎的公民。所以孩子成长的过程也是社会化的过程,即由婴儿逐步变成为一个独立的社会责任人的过程。为此我们父母亲从孩子小的时候开始,就要参考社会上的男人或女人来要求孩子,否则无法对孩子的终生负责。
我询问学习舞蹈是怎么交学费的?回答说是一个学期交一次,这学期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就是说还有五、六次课时的费用。这件事情的解决方法?我建议家长和女儿商讨,两代人各让一步,家长让步是同意孩子不学习舞蹈,孩子让步是这学期必须学满——把剩余的课上完,不能把学费交了而不上课。是否上课和课后效果如何不完全等同。
并且告诉家长以后不要轻易给孩子开始兴趣学习,也不能随便终止。
“当时她可愿意学习来着”
“是啊,开始有兴趣,好玩,过一段时间,有难度了,就想躲避。这个时候需要家长的陪伴鼓励,放慢进度或者是放低要求,坚持闯过去,就会又平坦一段时间,然后还会要有困难需要克服……试想兴趣班可以中途终止,文化课的学习能中途终止吗?我们的工作能够轻易放弃吗?”家长说是这样。
接着家长又提出另外一个问题。女儿不愿意写作业,坐不住。我询问幼儿园中班有什么作业?作业多吗?回答说不算多。关于写作业的问题,我就着我的博文【不要在幼儿园时期‘逼着’孩子写字http://blog.sina.com.cn/s/blog_68dd19330100rz59.html】内容给她做了解答。
关于坐不住的问题,我给家长强调这是一个比写作业更重要的问题,需要在幼儿园时期,家长带领孩子用心培养,不然入了小学以后,无法专心听讲,课后无法认真写作业,是完不成学习任务的。家长说知道,我询问说在我的讲座和书中都有培养的方法,你仿照着作了吗?回答说没有。
到这里家长向我倾诉,因为煤矿搬迁,工作被调动到离家几百公里远的地方,不能守家,怎么带孩子培养习惯?我说能否把孩子带去?回答说不行,煤矿离县城还有一大段距离,附近根本没有幼儿园和小学。家长说,我知道孩子幼儿园小学时期很关键,可是单位离家这么远,孩子父亲也是常不在家,这个样子非把孩子耽误了不行……我只是静静地听着,孩子是留守儿童,怎么能保证搞好早期教育?这下可把我难住了。
“周老师,要不我辞职在家带孩子吧?”
“这需要你和孩子他爸好好商量,你上班经济方面丰厚一些,可是孩子的教育受影响。你辞职在家,家庭经济收入减少,对孩子教育有益,但也无法保证孩子就一定理想,能否补上你失去工作的缺憾,以使你心理平衡,是只能预测无法保证的。”
我曾经遇到过几位妈妈向我咨询,想辞职做全职妈妈,我都不是十分支持,因为教育孩子和工作并不是截然矛盾的,如果辞职了孩子不理想,自己脱离社会,心理将更加的失衡。况且天天在家围着孩子转,容易造成孩子懒惰和依赖性强,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高,教育效果未必理想。当然他们并不是你这样和孩子相距较远。
人的一生随时都在选择,选择必然有得有失,我对年轻人的建议是:可以选择生孩子的时间段,但不可以生了孩子以后延误孩子的早期教育,可能使自己中、晚年经济、精神上的损失难以弥补。
这位妈妈最后给我说,准备和丈夫好好商讨,慎重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