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黄信阳在首届京港道家名人书画展上的致辞

(2018-12-10 15:47:05)
分类: 书画艺术与影音资料

http://dao.china.com.cn/pic/2018-12/10/00682fd8-d371-4461-b354-f8301249b12b_watermark.jpg

中国道教协会道家书画院院长黄信阳

尊敬的各位高道大德、各位嘉宾、各位朋友:

大家好。曲水流觞,雅士云集。今天来自京港两地的道家书画艺术家云集香江参加“首届京港道家名人书画展”,笔墨凝辉,写尽风华。书画展由香港国际道教文化协会与中国道教协会道家书画院联合举办,香港青松观、圆玄学院、竹林仙馆、飞雁洞佛道社、信善紫阙玄宫,金蘭观,纯阳吕祖仙坛,东来仙观等宫观协办。在此,我谨代表中国道教协会道家书画院对活动的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对香港国际道教文化协会及活动的各个协办单位表示衷心的感谢。对各位嘉宾、各位朋友致以诚挚的问候和良好的祝愿!

 

http://dao.china.com.cn/pic/2018-12/10/513f8c86-9174-420b-bff3-b1b178460b61_watermark.jpg

近年来,香港道教界和内地道教界交流频繁,两地道教界人士经常交流互访,共同举办道教文化活动,以期增进道谊,促进道教事业发展。今天,我们举办“首届京港道家名人书画展”,旨在加强京港两地道谊,互相交流弘扬道教文化的经验。可谓道缘殊胜,机会难得。

http://dao.china.com.cn/pic/2018-12/10/c28b2e63-02b4-49fd-ade2-5d948e0e18d1_watermark.jpg

道教是我国的本土宗教,倡导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归真返朴、虚静恬淡……,亘古亘今,这种理念深深地浸润、影响着我国的书画艺术创作。其对水墨画的影响尤为突出。书者凭方寸绢素,绘万里河山,展江洋之浩浩、荒原之莽莽;借纤毫之笔,写繁花竞艳、苍松含翠、月冷清秋、寒梅傲雪,现四序之流转。“咫尺之图,写千里之景。东西南北,宛尔目前;春夏秋冬,生于笔下。”其作品的布局、章法、气韵、意境等无不受道教文化、道教思想的深刻影响。

 

http://dao.china.com.cn/pic/2018-12/10/fd25be69-10f7-4887-b62d-7a2067118465_watermark.jpg

在我国的书画艺术宝库中,道教题材的书画作品无疑是其中最为璀璨的瑰宝。书画家或作神仙画,或誊抄道教经典、书写道教精义,在作品中寄托着对道教的情感和信仰。另有一些玄门高士以山水为邻,经卷为伴,志心于道,从道中汲取灵感,超越技法,依人心灵明,俯仰观察,取象天地,类情万物,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轻落笔墨,满纸烟霞,其作品丰富了我国的书画艺术,为其注入了浪漫主义色彩和活力。

 

http://dao.china.com.cn/pic/2018-12/10/89957e94-9072-421e-9597-5fb3760c2f6a_watermark.jpg

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王羲之其书法潇洒飘逸、章法精妙,笔势委婉含蓄,结构自然生姿,不露斧凿痕迹;山中宰相陶弘景不但撰写了大量的道教著作,亦工草隶、擅行书;元朝四大书画家之一、著名的全真高道黄公望其书法简远高逸、苍劲旷达……这与书者慕好道教,追求恬淡闲雅、归真自然、虚极静笃的境界不无关系,书者将这种精神追求上的意趣融贯到书法作品中,终将修道与书法完美融合,书道合一,臻至化境。

 

http://dao.china.com.cn/pic/2018-12/10/3f0022d8-cd2b-47f2-ad55-e4594f3245e2_watermark.jpg

在历史上,道教对我国的书画艺术影响至深至远。今天,我们京港两地的道家书画艺术家齐聚香江,交流切磋书画技艺,探讨道教文化理趣,意义不凡。我们希望此次书画展是一个开始,未来,京港两地道教界将进一步加强交流与合作,不断探索交流合作的新形式、新途径,携手同心,共同努力,繁荣道教书画艺术创作,增强京港两地道谊,弘扬道教文化,发挥道教导人向善、涵养心灵的积极作用,为两地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http://dao.china.com.cn/pic/2018-12/10/7a4ceb33-69aa-4be2-ab2d-e078b755a723_watermark.jpg

最后预祝活动圆满成功,祝各位嘉宾、各位朋友身心康泰、吉祥如意、福寿康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