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生活偏方秘方(二)

(2015-10-26 09:29:21)
标签:

健康

生活偏方

木瓜

分类: 道家养生与人生感悟

鼻衄治疗偏方

 

方药:黄芩10克,丹皮6克,生白芍10克,炒白茅根30克,藕节10克。

功效:清热养阴,凉血止血。

主治:鼻衄(血热型)。

用法:凉水浸泡1小时后,水煎,两次取汁约400毫升,分两次温服。

说明:鼻衄原因虽多,但均与脏腑功能失调有关,且不离火热之邪为患,无论实火还是虚火,均可损伤经脉血络导致衄血,临床主要以肺、肝、胃火最为常见,如《外科正宗》卷四有云:“鼻中出血,乃肺经火旺,迫血妄行,而从鼻窍出。”此之谓也。《济生方》言:“肺主乎气,血藏于肝……随气上逆,故为鼻衄。”

方中黄芩性寒味苦,功能清热解毒,尤善清上焦肺经之火。李时珍汇集了前人经验,提出了黄芩特长,说它擅治诸失血,历代医家著作中也多见论述。《本草经》中说它能“下血闭”,是指黄芩又有消除瘀血之功效。白芍苦酸微寒,酸能养血敛肝,苦能下火降肺气。清代医家吴仪洛在《本草从新》中谓白芍能“泻肝火、安脾肺、固腠理、和血脉、敛逆气……治鼻衄”。丹皮善清血热而又活血,使血热清而不妄行,血流畅而不瘀,虚热实热均能清,与白芍相配,并调气血,对肝经郁热重之出血尤为适宜,合用和血行血,敛而不滞,凉而不遏,合古人之所谓“能止血者,瘀去而新血自安之意”。白茅根凉血止血,宣肺利尿而不伤阴,对肺火上升迫血妄行之鼻衄疗效很好,再配藕节收敛止血,全方清热养阴,凉血止血,虚实病症均可使用,或者以此方为基础加减运用。

 

治疗打嗝验方

 

一、屏气法

直接屏住呼吸30~45秒,或取一根干净的筷子放入口中,轻轻刺激上腭后13处,打嗝症状会立即停止。因为用筷子刺激上颚会诱发咽反射,能使患者突然屏气,使气道内二氧化碳浓度增高,从而干扰打嗝的神经反射活动。但心肺功能不好的人慎用此法。

二、喝水弯腰法

喝几口温开水,慢慢咽下,并做弯腰90度的动作10~15次。因胃部离膈肌较近,可从内部温暖膈肌,在弯腰时,内脏还会对膈肌起到按摩作用,缓解膈肌痉挛,达到止嗝目的。

三、惊吓法

趁患者不注意猛拍一下患者的后背,有时也能止嗝。因为惊吓作为一种强烈的情绪刺激,可通过大脑皮层传到中枢,抑止膈肌痉挛。但对儿童、高血压、以及病人应慎用。

 

甲癣小验方

 

甲癣,俗称“灰指甲”,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一种常见皮肤病。此病多见于中老年人,顽固难治。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甲癣患者百余例,效果显著,患者不妨一试。

取土槿皮、蛇床子、苦参各30克,枯矾15克,黄柏10克。水煎取汁,药液温度以30℃为宜,每日1次,每剂药用2日。用2%碘酊棉球消毒患甲,用3%双氧水30毫升浸泡10分钟,再用中药汁浸泡15分钟,然后用硝酸益康唑乳膏涂患甲,纱布包裹1日。1个月为1疗程。

 

失眠秘方几则

 

1、灯心草或酸枣仁30克,水煎服。治疗老年心血亏虚,心烦夜不安卧的失眠。

2、糯米100克,莲子心30克,洗净熬粥。每晚睡前服用热粥1碗,连续服用10日。对失眠盗汗有效。

3、半夏15克,粳米50克煮粥。治久病不眠者。每剂煮取粥500毫升,分3次服完,可连服3日。

 

流鼻血生活验方

 

流鼻血生活验方:白茅根30克,芦根15克,放入砂锅中,加入清水1500~1800毫升,浸泡40分钟,然后开火煎煮30分钟,滤取药汁即成。代茶饮用,早晚2次空腹服用,此方适用于治疗肺热火盛之流鼻血流鼻血生活验方。

 

木瓜善治头痛

 

木瓜,性温味酸,入肝、脾经,具有舒经活络,平肝和胃等功效。现代医学研究其对高血压、高血脂、消化系统癌变等均有防治作用。近年来,笔者用其为主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疗效满意。

基本方:木瓜10~15克,川芎10~15克,丹参10克,甘草6克,大枣5克。水煎服,每日1剂,饭后温服。

加减:肝阳上亢型加钩藤15克,黄芩10克;肾虚型加山茱萸10克,杜仲15克;血虚型加熟地黄15克,当归15克;痰浊型加茯苓20克,半夏10克;瘀血型加赤芍15克,红花10克;气郁型加柴胡15克,郁金15克;气虚型加黄芪20克,白术15克。

方解:据药理学载,木瓜含有番木瓜碱,对人体有小毒,故在处方中加甘草、大枣,一是缓冲其毒性,二是调和药味,制其味酸,令口感好些。笔者临证时,常遇到头痛患者,迁延不愈,经头颅CT、磁共振、脑电图、脑血流图等检查,未见异常。中医学认为,久病入络,多虚、多瘀、多郁,《类证治裁·疼痛》载“若六淫外侵,精华内痹,郁与空窍,清阳不运,其痛乃作”。木瓜入肝经,起疏肝解郁,通经活络,散瘀解痉等功效,是治疗头痛之良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