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三届玄门讲经  人心清净即是和谐

(2011-11-20 10:00:24)
标签:

愿天地常生善人

愿善人常存善心

杂谈

分类: 玄门讲经与道教论坛

北京平谷龙王庙  娄高琏

    我能参加这次讲经的活动,感到非常的荣幸。首先感谢中国道教协会和河南中岳庙搭建这么好的平台,能给我这次机会让我参加道教玄门讲经活动;再感谢北京市道教协会对我的关爱,给我这次学习的机会;最后感谢我的恩师多年来对我的教养之恩。

   此次,我想从自身出发,以一个青年道人的角度,以《清静经》为主旨,和诸位分享一下我这几年修道的体悟:

1、怎样修道得清净心?——洗涤心虑,清心寡欲;

2、修道的基础在哪里?——得清净心,道之来居;

3、怎样才能让我们现在当今社会生活的人和谐人心?——要培养提高我们的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我主要引用《清静经》并结合自己修道经历说一些浅见:

老君曰: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夫道者:有清有浊,有动有静;天清地浊,天动地静;男清女浊,男动女静;降本流末,而生万物。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  

首先学习太上老君清静经就是进入清净的大道,就能调整自己心态,去掉浮躁的心,保持安稳清净心,在修道的期间,所作所为,要超出世间人的思想和行为.世间人享受快乐、享受自在、就是不被外在的事物所牵绊,挂念,得到真自在。出家人的生活,正是相反,是舍弃快乐、为什么这样说呢,我认为是舍弃世间人普通的那些随心所欲之事,为了个人的目标,而做出不善用的行为来为所欲为达到自己的目的。舍弃自在、则是舍弃我们现在的快乐要好好修行修出清净之心,去除七情六欲,清心寡欲,同时也是为了得到将来的大自在。人心不死道心不活,把自我的执着自我的成见,不良习好放下。最后才能达到清净得到真道。那么,道究竟是什么样子?老君说“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宇宙虽然大,但是由道所生。若是没有道,则大处说大到天地、星辰日月、从小处说小到花、草、树、木、等,这些都没有,一切都是混沌的状态。正因为有道,才生天生地生万物,生仙生圣人生出一切芸芸众生等。道究竟是什么?我认为大道是无形无相的、看不见、摸不着的、无形的。这才是真常之道。他有一股生生不息、化化无穷的作用。也就是有那种无形的能量,所以才能生天生地生万物,生仙生圣人生出一切,这都是从无极中生出来的.因为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乾坤;一切有形有像的物品,皆是大道在运行过程中演变出来的。  大道无情,运形日月:我认为 真正的大道是没有感情的。修道就是要我们除情欲,去杂念,要学习大道的无偏无私之情,一点感情也不要有。扫一切情,断一切欲,这样是不是麻木不仁呢?我认为不是,这是超出世间法的现象,进入真静的道门之途径,这需要一个过程。

日是阳之精,为阳;阳气上升;月是阴之精,为阴阴气下降;随着轨道而运行不息。有了日月故而分春夏秋冬四季,详细分析有二十四节。这也表现了一个人一生中的过程;从生下来到长大成人然后在到衰的过程,这也是在道的运行中慢慢地变化,一年四季春夏秋冬,也是在不停的一直循环的运行。  大道无名,长养万物: 大道没有一个名字,可是一切万物,皆从大道中生出,而长养一切万物。这种境界,越研究越是奥妙无穷。 我们为什么不能像无私大道的性情这样?因为我们的习气毛病,东拉西扯一大堆,始终不改过自新,搞得乱七八糟,仍是分别不清楚。如果得到大智慧,自然明白各种的妙理,对于觉道,也不增也不减,因为已经到无学无惑之处。 吾不知名,强名谓道: 老子说,我不知道它的名字,可是我勉强给它立个名,就叫“道”吧!接着再为它下个批注。夫道者,有清有浊,有动有静: 这个道,有清,也有浊。清净到极点,就浊了。浊到极点,就清了。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这个道,有一种自然的性,好像电力一样,又有动、又有静。动者为阳,静者为阴。就和太极图一样、阳中有阴 、阴中有阳、阴阳环抱;如同静态的水池一样;在下着雨的状态下、雨水不停的落在水池里;即进入混沌之水的动态之像,所以就看不清底的状态了;因为他是在动态中、所以我们看不清清水;等雨停啦,只有水在静态中他会把杂乱的物质沉淀下去,我们就一眼看到底啦。水里面的鱼一直在呼吸游泳一直在动态中;混水的状态我们是看不清里面有几条鱼;水在清了我们就知道了;我们人心即是如此,这也是动静互换中;一阴一阳之道,                                                               

天清地浊,天动地静:轻清者上升为天,重浊者下沉为地,天是动的,日月运行,星辰移动,皆在动。地是静的,山河大地、房廊屋舍,皆在静。虽说地是静的,那是固定物质;但众生在不停的在做自己该做的事上班的上班;各忙各的;也表现出静中有动的存在性。      

男清女浊,男动女静: 男人属于清净之体,男为阳。女属于污浊之体,女为阴。男是动的主外,为事业而奔波忙碌。女是静的主内,相夫教子、管理家务。夫妇分工合作,建立美满的家庭。现在男女平权,经济平等。有些众生做出不合正道之事,这是违背天地阴阳之理,逆道行驶必会有恶果回报。如同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车一样,顺道是顺应自然之道;遵行大道自然运行的规律。如果要是逆道而行的话,可想而知后果难堪。                           

降本流末,而生万物: 从根本上流落到末稍上,堕在六道轮回中,生为人或非人,这就生为有情的动物。千奇百怪,无所不有。以人来说吧,就有种种不同的种族。有的颜色不同,有的相貌不同,有的身材不同,有的性情不同。任何人都不同;总而言之,有种种不同的异相。  动者静之基活动的事物只是清静的基础,如一切的建筑物,都是由活动而来的,这就表示出——活动的力量只是静止的基础,只有清静才是万物的根本之道。人能常清净天地悉皆归所以,人如果能够经常保持清清静静,一切天地万物,就全部归纳在人的本性之中了,这就是学道的根本,可是学道的根本,每个人都忽视了。 

    自我想一想,如果不认真修道,不如不出家。随心所欲、任意所谓。在家可以吃喝玩乐,随随便便,无拘无束,无牵无挂。岂不乐哉、既然出了家,再不修行,那么出家一场,究竟做些什么?岂不是愚痴到极点?实在太可怜!出家就要特别修行,才算没有白出家,没有浪费时间,没有辜负当初出家的愿心。 

    要了解出家的目的,是为开悟,为了成真得大智慧来普度众生。若半途而废,生退转心,则上对不起道祖、父母、师长的期望 下对不起众生之寄托。它们都在等待我们去度,出离苦海,这样一来,就令他们大失所望了! 所以说我认为降本流末就是一开始行正道、持之以恒的到末端就如同一个队伍的领导把头带好了、后面的兵自然而然的就是正道、前者为善、而生万物,后者生出来的自然就会都向善。 我认为修道要吃得苦,要耐得劳。不要贪便宜,不要取巧,要脚踏实地,向前迈进!不贪吃美食,不贪穿贵衣,不贪住华屋,一切的一切都不贪,更不可贪享受不修道。能这样,那就是正法住世的时代。正法时代,人人要修行。末法时代,人人不修行。若是人人能修行,末法变正法。在修行之中,不可掺杂欲念 。如有这种念头,就变成末法了。所以不可有争心、贪心、求心、自私心、自利心、妄语心,这是最要紧的问题。 

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灭。所以不能者,为心未澄,欲未遣也,能遣之者: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三者既悟,唯见於空。观空亦空,空无所空;所空既无,无无亦无;无无既无,湛然常寂。寂无所寂,欲岂能生;欲既不生,即是真静。真常应物,真常得性;常应常静,常清静矣。如此清静,渐入真道;既入真道,名为得道;虽名得道,实无所得;为化众生,名为得道;能悟道者,可传圣道。 

    人的心原本是是归静的;可是被世俗的名与利所牵引;要是能经常给自己一个适当的时间去反省自己,去除自己的欲望减少自己的恶习;自然的就会得到清净心;把充满欲望的心澄清后;自己的元神会得到清净;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灭:“六欲,生、死、耳、目、口、鼻也。”可见六欲是泛指人的生理需求或欲望。人要生存,生怕死亡,要活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于是嘴要吃、舌要尝、眼要观、耳要听、鼻要闻、这些欲望与生俱来,不用人教就会。后来有人把这概括为“见欲、听欲、香欲、味欲、触欲、意欲”六欲。人的精神喜好清静,然而却常有心事困扰;人的心境崇尚宁静,然而却常常被心底里的欲望所牵扯。人如果能时常排解自己的欲望,那么心自然就宁静下来了。这样一来,自己的心平静下来,那么人也就神清气爽了。自然而然就六欲不生、三毒消灭。之所以有不能做到的原因,是因为他没有使自己的心澄静清明,欲望没有排解的缘故。能排解自己心中欲望的人,内观他的心中,他心中没有用心;外观他的神色,他的神色没有(因为喜怒哀乐而有所)变化;他远远看别的物体,已经达到心外无物的境界了。三者既悟唯见於空这三种:心 形 物 都能了悟一切都是虚幻的话 心地就唯有一片空旷,毫无一物了;观空亦空 空无所空,能够这样的话,看到虚无的天空也是虚幻的,连这个虚幻,都能看破以及看空的话所空既无无无亦无就是一切都没有了,既然知道一切都没有了,心性之中还有什麽可以存在呢?本来都是一切假相而已;无无既无湛然常寂既然知道一切都是假相的、我们就要连这些假相,都不要执著,连假相都不执著了,就是一片静止的状态;寂无所寂欲岂能生、心性的静止达到想要静止的心、都没有的时候,欲望怎能够生出来呢?欲既不生即是真静能够达到贪念的欲望,完全不生出来的时候,就是达到真静的工夫了;真常应物心性达到真静的状态,然後去应用实行一切事物 自然就是自在自如了;真常得性能够自在自如的人,就是能够守住真正,常清常静的人,能够能够守住真正;常清常静的人,他就是已经得到,明自本心,识自本性的人;常应常静能够达到明自本心,识自本性的人,无论在纷扰的场所、或是在清静的场所、他都能时时保持清静的心,不被外在的因素所干扰得到常静;常清静矣,能够经常保持清静心的人,才是真正清静之人;如此清静渐入真道达到真正清静之人,就是已经渐渐迈入真正的大道了;既入真道名为得道既然迈入真正的大道,就是修道人所称的(得道)这个名词。虽名得道实无所得可是虽然称为得道,实在是没有得到什么;为化众生名为得道,但是为了度化天下迷昧的苍生,所以才举个(得道)的名称,作为他人修道已成的名词;能悟之者可传圣道现在太上道祖讲到这里,如果能够领悟经意的人,就可以普传这个至真至贵的圣贤大道了。 

老君曰:上士无争,下士好争。上德不德,下德执德,执著之者,不明道德。众生所以不得真道者,为有妄心,既有妄心,即惊其神,既惊其神,即著万物,既著万物,即生贪求,既生贪求,即是烦恼,烦恼妄想,忧苦身心,但遭浊辱,流浪生死,常沉苦海,永失真道。真常之道,悟者自得;得悟之者,常清静矣!

老君曰:上士不争 下士好争 所以道祖说:最上等有智慧的人,是没有争夺之心的;只有下士人士为了争名夺利而拼的你死我活;如果不与人计较,则烦恼去矣; 故不与人争利, 则忧愁去矣  ;常遣其欲 而心自静 澄其心 而神自清 自然六欲不生 三毒消灭  看破金钱以过人生第一关 ,识透情色以过人生第二关  悟透生死以过人生第三关 这也是修心的要素 ; 只有最下等没有智慧的人,才一天到晚产生贪妄的争夺心;上德不德 下德执德 最上等有道德的人 是不说自己有德行的,只有最下等有道德的人,才说自己有德行,因为他是一位顽固执迷的人呀;执著之者不明道德 一个顽固执迷的人会常说自己有德行,但是依我看来,反而是一位不知道什么叫道德的人;众生所以不得真道者为有妄心,为什麽众生不能迈入真正的大道呢?就是因为他常常有一颗虚幻的妄想心;既有妄心即惊其神既然有一颗虚幻妄想心,就已经惊扰了他本身的元神了;既惊其神即著万物既然已经惊扰到他本身的元神,他的元神就贪著一切有形的万物了;既著万物即生贪求既就贪著一切有形的万物,就会产生一些不必要的贪求;既生贪求即是烦恼既然心性产生不必要的贪求,心中就有了邪思妄想的烦恼;烦恼妄想忧苦身心既然心灵中有了邪思妄想的烦恼,就会带来忧愁的痛苦,既然带来了忧愁的痛苦,就会扰乱到自己的身心,扰乱自己的身心,自然就会犯下错误的行为;便遭浊辱既然犯下错语的行为,就会污辱自己的灵性,既然污辱了自己的灵性;流浪生死常沉苦海就要流浪在生死的轮回中,既然流浪在生死的轮回中 便要沉沦於茫茫苦海,只能染苦为乐了;永失真道既然沉沦於茫茫苦海,就要永远失去真正的大道了;真常之道悟者自得而真正长久的大道,是领悟的人才能得到的呀.不是别人能够送给你的,悟的真道不是能替别人悟的,别人也不会感受到的;得悟道者常清静矣所以、能够真正领悟大道的人,简单一句话来说:就是经常身心保持清静的人了。      

怎样才能得到真道呢?我认为要从做善事开始  1、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举头三尺有神明,善恶之报,如影随形。莫轻视小善,小水滴不断地落下,最后能灌满整个瓶子。所以聪明的人逐渐积集小善,而使他整个人充满着福德。很多事情看起来很小,就是因为小,往往被人忽视。生活中有很多因为小事情随便处理,结果酿成大祸,这种事情并不鲜见。

   2、培养良好的道德,是从行小善开始的。我们要一辈子都不懈地身体力行,才能屏绝恶而不断接近善,人格才会日臻完善,人生才会日臻完美。

   3、修身:努力做到外圆内方 严于律己 ,宽以待人 修心:治心先要除欲,所谓欲不可纵 、乐不可极 、志不可满 、性为欲汩则乱,心为物动则争,私欲越大 气量就越小 物欲越多 成道成佛就越难。   修性:罪过与业力是需要用忏悔跟行功立德来补助  功德是回天的行李 也是见上天的礼物 成道成仙的因素  

  总结:我们今天的道士,都肩负着道教承前启后的历史责任。只有严格遵守戒律,整顿道风,不趋名利,以清净为旨,阐扬玄风,扎扎实实地弘道立德,这样才能上对得起祖师,下对得起后辈,才能真正服务社会,造福人类,只要人人心存善心,行善事,社会遍地就会布满清净和谐。 

一个国家是一个个具体的人构成的,还有这些人创造,由他决定,只有一个国家能有这些寻求真理的人,能够独立思考的人,能够进入真实的人,能够不计利害为众生付出的人,能够知道这个世界不够完美,但不影乏力,不放弃的人,只有一个国家能有这样的头脑和智慧的人,只有一个国家尊重这样一个有头脑的人,我们才能说,我有信心让明天更好,让世界更和谐,回归原本清净的世界。和谐盛世、道业永固。最后我祝愿:愿天地常生善人,愿善人常存善心;愿善人常行善事,愿善人广布善法,愿三宝永兴,愿天下太平。

——福生无量天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