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春节节期The Spring Festival
(2011-02-11 17:00:28)
标签:
玉皇大帝保定道教刘猛将军道观黄信阳论道黄信阳杂谈 |
分类: 道教文化与宗教法规 |
春节
春节一词始于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后,令全国实行阳历,以该年1月1日为元旦,即新年,原农历年改为春节。春节一般始于腊月(农历十二,又称祭月)初八,二十三灶王升天之日称过小年,至上元节次日正月十六结束,持续一个多月。人们为获得天神的喜欢与护佑,以丰盛的美食佳肴和精彩的文艺节目奉献给各路神仙。敬神活动充分反映了道教文化与民俗的亲密关系。
1.腊八(中国农历十二月初八日)王侯腊
农历十二月初八日谓腊八,为道教五腊节之一。正月初一为天腊,五月初五为腊,七月初七为道德腊,十月初一为民岁腊,腊月初八为王侯腊。《海琼白真人语录》卷二《鹤林法语》谓五腊日为五帝(东方青帝,南方赤帝,中央黄帝,西方白帝,北方黑帝)集会之日。是日酆都北阴大帝考校鬼箓,查生人祖考及其子孙所行善恶,以定祸福。此日累人生,宜当醮谢,须凭法力祭祀追赊涂苦,一一得福,常日祭祀不可享也。逢五腊日当祀献先亡,名为孝子,得福无量。届时道教设坛祭祷灵,举行度亡道场,信男善女亦焚香祀神。
佛教以该日为释迦牟尼成道之日,牧羊女送他食物。人们用八种粮食熬成腊八粥祀佛。此俗也渗透了道教的内容,焚香祭祀的对象是家中供的玉皇大帝等全神像,并用腊八粥飨玉皇大帝及其下属的神,还祀供奉的灶 神、门神、土地神、马神、财神、树神、厕神等,祈保全家安康。行善之家还向穷人施舍腊八粥,以积“阴德”。
2.腊月二十三,祭灶神
腊月二十三日祭祀灶神(又称灶君、灶王爷)。传说该日灶神升天向玉皇大帝述职,报告该家一年所行的善事或恶行,故其所住之家要送灶神升天。灶神是道教的俗神,称昆仑老母、种火老母元君。其职责原为主管饮食,晋朝之后,成为玉皇大帝的督察使,监察善恶,录人功过,操掌一家的祸福生死,故世人称灶神为本家司命,又称东厨司命,供于灶头。
该日道观祭灶,夜深人静后,道院八大执事搭衣排班,请监院法师主持祭祀仪式,高功法师依科读《灶王经》祭灶,成为道院的重要法事之一。
保定农村房屋正房多为三间,中间为庭堂,两侧为寝室,称一明两暗。庭堂内设灶,灶的烟洞穿过中室和侧室的墙通往寝室,烟从寝室一端的烟囱冒出。灶的后墙上有一洞龛,灶神贴在龛内,以免尘土落在灶神上。
民间祭祀灶神,于晚饭之后深入静之时,家长(多为主妇)在灶台摆干鲜果品、荤素菜肴、馒头或年糕及糖瓜、芝麻糖等供品。西部山区的干鲜果品多为土产柿子、大枣、核桃等。菜肴有炖猪肉(或煎肉)、炒鸡蛋、煮咸鸡蛋、炒白菜、炖粉条、炖豆腐等。东部水乡则有虾、鱼等菜肴。总之,家中所有的好食物尽量都让灶神享受。之后,家长燃香,插在供台的香炉里,率领全家人跪在灶神前行三叩头礼。家长念道:“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礼毕,家长用大麦芽做成的圆形而黏的糖瓜向灶神嘴里喂,一是让其尝到甜头,二是用黏糖粘住嘴,使其在玉皇大帝面前不能说不利于家中的事情。随后把灶神从神龛内揭下来,用火焚化,全家再向空中祭拜,祭礼宣告结束。最后,全家分糖瓜及祭品,俗称过小年。
在祭祀灶神的同时,无论穷富家庭都要改善伙食,平时不尝腥荤之家也能吃炖肉、蛋、豆腐、馒头、年糕等食品。特别是孩子们跟着灶神吃上了糖瓜和芝麻糖,也给制糖作坊带来好生意。
玉皇大帝根据灶神汇报民间善恶的情况,于腊月二十五日从天而降,视察人间善恶,进行表彰或惩处。人间为取悦于玉皇,遂以礼迎接玉皇,此日不闻妇妪詈叫声。道院要举行迎驾大礼,善男信女亦到宫观焚香祈祷。
3.腊月三十(除夕)
腊月三十又称大年三十,夜间称除夕、除岁。这是一年最后的一天,也是人们最忙碌的一天。按道教信仰,该日诸神下界。为迎接诸神,在院里正房前用秫秸(高梁秆)搭起屋形的神棚,里边设有香台,在香台上竖起一块木板,上贴全神像,神像前摆满干鲜果品及荤素食供品。把门神、灶神、财神等所供奉之神全部换成新神像,并在各神像前燃香,以表敬之意。传说姜尚(子牙)老婆被封为奓巴神,没有供享之位,就偷吃其他神的供品,但她怕响动。为防止她偷其他神的供品,就在院里撒芝麻秸,踩到上面即有喳喳的声音,奓巴神就被吓跑了。
为迎接诸神下界,各家院里和街道上都要挂起灯笼,有些家还用蘸香油的棉纸捻成小灯花,夜间摆在行人道上给神仙照明,图个吉利。灯笼上画着各种图画,有喜兴的胖小子抱大鱼,寓年年有余(鱼);有蝙蝠,寓有福气;有花卉、山水。还有按道教习俗,绘八仙图、财神图、寿星图、关羽画像等。还要挂年画、贴对联等。如家中有丧事,写对联要用灰蓝色的纸。
农村除备丰盛的饭菜外,还烙几张大饼,捞一碗米饭。因大饼是反复烙才熟的,故称翻身饼,寓来年更比今年好。做大饼和米饭并不当日吃,而是过年后再吃,称隔年饭,寓年年有饭吃。
三十日下午,农村各家派人牵着牲畜到自家坟茔前迎接先祖“回家”过年。一般携带鞭炮、香、黄纸和纸钱,到了坟前燃响鞭炮,点燃黄纸和纸钱,以唤醒先祖,然后将点燃的纸钱、香烟挥动成圆圈,口中念叨,请祖宗回家过年,并让祖先骑马,边说边走,引回家中(有宗族家庙者送至家庙中),将祖先牌位摆好,祭祀供品,插烛燃香,象征和先人共度春节。这些活动因地而易,有的不去坟地,只在村外呼喊,请祖先过年。送回祖先的时间不一,有的过了初五,有的过了元宵节,由家人恭送回茔地安息,形式与迎时相似。
除夕掌灯之后,主妇们开始祭祀诸神,谓诸神与民共庆新春。之后,燃放鞭炮,全家人围在一起吃团圆饺子,俗谓“大年三十吃饺子,没外人”,即在外地从事仕学工商和说书唱戏、打把势卖艺的人,都提前赶回家过年吃团圆饺子。丐帮们在这天也不外出乞讨,将讨要的年节食品集中在一起,并用讨来的钱买肉、酒,共同享用。
晚饭后,全家人包五更饺子。有的把一枚铜币制钱(外圆,内有方孔)包在一个饺子里,谓谁吃到它,来年有好运气。边包边拉家常,不说不吉利的话,也不说脏话。此夜很多人通宵不眠,称守岁。民谚曰:“三十晚上坐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老人给孩子们讲故事,猜谜语,喝隔年酒。夜至三更(零时),村里鞭炮齐响,表示旧年过去,新年开始。夜至五更,天尚未明,又是鞭炮齐放。主妇们把新年饺子煮好,祭神之后,全家吃五更饺子,正如对联写的“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
4.大年初一
大年初一即农历正月初,它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道教天腊节。该日宫观设坛祭祀,并举行道场,有的善男信女到宫观焚香祭祀,为亡故老人祈福。
该日天交五更(四五点钟),鞭炮连绵不断,其含义一为喜庆新年迎神,二为驱逐妖魔鬼怪,三为嘣穷(驱穷鬼)。随着鞭炮的响声,人们就开始忙碌新年了,主妇们把大年初一的饺子煮熟,先祭神和祖先,然后晚辈向长辈拜年,行跪拜礼,未出嫁的姑娘不跪拜叩头。民国建立后,知识界首先废除了跪拜礼。长辈向晚辈说吉利话,给孩子们压岁钱,借老人吉言,压岁增寿。吃完过年饺子,亲朋好友、邻里街坊相互登门拜年,互相道福问安,互赠吉言。老人街头相遇,彼此拱手(道教礼)相问“过年好”,赠吉言“见面发财”,或互赠贺年片。家家备烟、茶、花生、瓜子、糖果招待客人。该日农村还有不扫地的习惯,怕把财扫出去,还忌讳啼哭、打碎物品和妇女动针钱。约在巳时(9~11时),家长把马(或驴、骡)身上扫干净,把鬃剪齐,用红绒线梳小辫,换新辔头,并在辔头上红绿绒线,脑门绑上红色绒穗,牵向村外按历书指定的方向迎喜神,焚香、放鞭炮后将喜神迎到家中,至喜神之位前焚香供奉。
道观迎接喜神更为隆重,在山门外设香案供喜神牌位,寮房(道观负责纠察之职)设一只斗,内装花生、核桃、枣、钱等,斗口用红纸封闭。接喜神时专职人员给众道徒散香,道徒持香至喜神案前插香并三叩首。回至大殿,监院法师捧喜神牌位回到大殿,燃放鞭炮。殿主将喜神牌位供好,监院叩拜后,抱斗站于高桌上喊:“喜神回来没有?”众答:“回来啦!”监院将斗内的物品撒向众道徒,再问喜神回来没有,再答,再撒物品,三问三答后,尽撒斗内物品,监院下桌喊:“给喜神拜年!”之后大众团拜,众道徒抢喜钱。拜年礼后,经师在大殿发大鼓,执事排班请监院住持,依科庆贺,云集祖堂,迎喜神仪式结。
5.正月初二,祭财神
除夕夜,人们就等待财神到来,初二要祭财神,初五日又要迎财神。这是道院、官府、民间共祭之节日,官府设财神祠,保定时直隶省会,总督衙门和府、县衙均设专祠。保定城内有铁面将军庙、双财五道庙和玄坛庙等。民间祭财神更为普遍,商家、农家户户祭财神,分文财神和武财神。文财神为比干或范蠡,武财神为赵公明或关羽,均为道教神灵。每逢此日,道俗均隆重祭祀,因为财是人们生活的支柱,道观设法坛祭祀,民间除家祭外,还至道观祈财。
保定城西南隅的铁面将军和东南隅的玄坛庙均供奉赵公明。赵公明,亦称赵公元帅,姓赵名朗,字公明。他被道教奉为财神。又是护法四天神之一,称上天皓庭霄度天慧觉昏梵炁所化生。黑面浓须,头戴铁盔,身披铠甲战袍,手执铁鞭,坐骑黑虎,形象威猛,其周围画聚宝盆、大元宝、宝珠、珊瑚等。道教认为北方主玄黑之色,又称黑虎赵公明。曾避世山中,张道陵收其为徒,命其守玄坛(道教法坛),被封为正一玄坛赵元帅,张道陵收其为徒,命其守玄坛(道教法坛),被封为正一玄坛赵元帅,故又称赵玄坛。赵公明司“除瘟剪虐,保病禳灾”,又于买卖求财能使宜利和合。民间祭他主要是“买卖求财”为其职责之一。每逢正月初二祭财神和正月初五迎才神,铁面将军庙和玄坛庙香火旺盛。每月初一、十五,到两庙来的香客熙熙攘攘,纷纷祈祷赐福禳灾。
6.正月初八,迎顺星
传说正月初八为诸星下界日,故有祭星之俗。祭星亦称迎顺星、求顺星、接星。除民间焚香礼拜外,道观亦设坛祭星。
顺星正称为太岁,俗称岁星、岁神、顺星。道教信奉的60位星宿神,每位神名都用天干(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和地支(子、丑、寅、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循环相配而得。甲为天干之首,子为地干之首,按照天干地支相配,由甲子至癸亥满60年为一周,故名60甲子。
本人出生年为本命元辰(本命年),如甲子年出生,甲子年即其本命元辰或本命年。每年有一位星宿神太岁值年,本命年之太岁即其本星君,或本命太岁、本命星宿神。善男信女于此日,在家中或道观焚香礼拜本命年的星宿神,求平安顺遂、吉祥如意,为求或祭顺星。把自己的星宿神称为保护神。
7.正月初九,玉皇大帝诞辰
玉皇大帝是道教仅次于最高尊神“三清”(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的神,是四御(玉皇大帝、北极大帝、天皇大帝、后土皇地祇)之首,众神之王,系元始天尊化生,道教神阶中地位极高,神权最大,统领诸天,综领万圣,主宰宇宙。开化万天,行天之道,布天之德,造化万物,济度辟生。管三界(天上、地下、空中)、十方(四方、四维、上下)、四生(胎生、卵生、湿生、化生)、六道(天、人、魔、地狱、畜生、饿鬼)的一切阴阳祸福。他是道观和民间最敬重的神,俗称“老天爷”。保定所属22县(县城、农村、山区)皆有玉皇阁(庙),道观内亦专祀玉皇神位。腊月二十五日,道观道徒和信众迎来了玉皇大帝下界出巡,时隔半月,正月初九日,又是玉皇大帝诞辰,天上、地下各路神仙隆重庆贺,道观举行道场,诵《玉皇经》,拜《玉皇忏》,上《玉皇表》,祈祷国泰民安,风调雨顺,道法兴隆,香火绵延。因其统管生死祸福,广大信士朝庙敬香,祈求平安、吉祥、幸福。该日下午玉皇返回天宫,玄门黄冠,衙署官员,羽客信士,平民百姓举行送贺之礼,并祈保佑地方平安,五谷丰登,人财两旺。地处保定西部山区的百姓,攀登十数里高山,至山巅玉皇阁(庙)敬香礼拜。
8.正月十三,刘猛将军诞辰
刘猛将军善杀蝗虫,为道教祭祀的俗神。正月十三日为其生日,除道观、官府祭祀外,民间还举行热闹的赛神会。保定各县均建有刘猛将军庙、八蜡庙、虫王庙、蚂蚱庙,实则同为捕蝗虫的一神。保定城关有刘猛将军庙(俗称将军庙)一座、八蜡庙两座、蚂蚱庙一座,效区奇村还有虫王庙,分布在南城、东关、城隍庙旁、西关和郊区。此日方值春节期间,各花会分别至各祠祭神。保定有句民谣:“八蜡庙,好热闹,也有老来也有少,也有年轻美貌女多娇”。因保定旱涝频繁,蝗虫时而成灾,众人至祠祈祷虫王灭蝗,希保佑年内丰收。道观亦举行法事,为民祈福。
9.正月十五,上元节
正月十五,道家称上元节,民间称元宵节。无论道俗,均为一年中最热闹的节日。它于新年伊始第一个月圆的十五日夜晚举行,得名元宵节。因其夜闹灯会,又称灯节。道教供奉上元天官、中元地官、下元水官,其诞辰分别为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和十月十五,道教称此三日为上元节、中元节和下元节,合称三元节或三元圣会。
《无上秘要》称天官为唐尧,正月十五日诞生于保定的伊祁山。他爱民如子,选贤委以社稷重任,为贤明君王,称为尧天,其诞辰日为赐福日。《三教搜神大全》称天官为上元一品九气天官紫微大帝,总主天帝神王、上圣高真及三罗万象星君。道教经籍称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故每逢正月十五上元日主祭天官大帝,成为黎民士庶与道教宫观道士共同的习俗。保定及属县悬类结彩,千家万户与道观共度良宵,庆天官大帝生日。道观举行隆重的祈祥道场,祈祷天官赐福人间。民众祈福迎详,求新的一年里五谷丰登,国泰民安,诸事顺利。
元宵节举办于天上诸神就要归天之时,城乡庶民绅士为欢送诸神,并得到诸神的喜悦与护佑,举办盛大花会,与神同乐。元宵节于正月十四始,至正月十六日结束,保定城乡有花会数千道,除在乡村互访互演外,多进府、州、县城献艺,比赛高低。尤其是正月十五这天,更在城内争奇斗胜。花会进城后一般先到寺观敬神,寺观全部开放,迎接药会、香客们祀神。之后,各道花会到衙署门前表演,府、州、县官分别予以赏银,最后至繁华街巷和居民区献艺。
保定的花会种类多,各县均有十余种至数十种不等,以高跷、狮舞、龙灯、武术、音乐及寸跷、旱船、太平车、跑驴、秧歌等最普遍。水乡白洋淀则有渔家乐、采莲船、蚌舞等特色花会。易县有金花圣会、杠箱会、挑轿会、金山会、神州会、五虎会、升仙会、驾会、佛事会等。涞水有扇鼓舞、风柳舞等。在同种类的花会中,不同地区反映的内容各异,如高跷舞,有的是《白蛇传》中的《水漫金山寺》,有的是《水浒传》中的《三打祝家庄》,还有的反映《打渔杀家》或《西游记》等内容。
音乐会在各道花会中占有重要位置,离开音乐伴奏,花会表演便黯然失色。音乐亦能独立成会,如保定北部易县、涞水、定兴的十幡会,来源于清初宫延的音乐会,是中国北方最庞大的民间乐队。正规的乐队有108人,除文武场外还有执各种旗帜及开道锣、三眼铳、提炉、宫灯、八角灯的仪仗队四五十人。该乐的特点是曲雅、清淡、优美,讲究韵味,被称“百会之首”。另有安国架鼓、定州子位吹歌和徐水迁民庄吹歌会,均有独特风格。
保定的灯会各具特色,除一般的宫围灯、跑马灯、荷灯、纸扎灯、龙灯等外,满城的“八卦阵灯”,令人迷惑不解。保定城内府学后王家制的灯盒子,燃放时出现“状元拜塔”、“天女散花”等景观。顺平西荆头的拉龙灯能演出“二龙戏珠”、“虎斗牛”等场景,变化多端。定州的熬山灯规模庞大,有神仙洞府、寺观禅林、殿堂宝刹以及山妖、水怪、鸟兽鱼龙。表演内容繁多,如三角寺、明月楼、狐狸院、哪吒闹海、刘海戏金蝉、嫦娥奔月、鱼龙变化等,形态万千,栩栩如生,给人以艺术享受。
涿州“通市灯会”可谓“天下花灯之盛”,赢得“南有扬州,北有涿州”的赞誉。扬州花灯毁于清兵“扬州十日屠城”,后仅剩涿州花灯。涿州街头,架72座牌访灯,另有绘着全部《封神演义》、《三国演义》、《精忠说岳传》、《东周列国演义》、《白袍征东》、《西游记》、《杨门女将》、《七郎八虎闯幽州》、《金沙滩双龙会》和《聊斋志异》的纱灯。形状各异,有圆形、方形、六棱形、八角形,也有飞禽走兽灯、仙佛鬼怪灯。传说乾隆帝微服至涿州观灯,在酒楼饮醉后为酒家写对联。咸丰朝庆王观灯闯祸,赔偿三架金牌坊灯。总之,保定的元宵灯会很有特色。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