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醫寶鑑』和道家思想的关联性Donguibogam

标签:
许浚中国道家思想下丹田精气神文化黄信阳论道黄信阳 |
分类: 玄门讲经与道教论坛 |
韓國 慶熙大學校 韓醫科大學 敎授
丁彰炫
1. 绪论
众所周知中医学与道家思想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和中医学的起源有着相近关系的韩国传统医学——韩医学,也当然与道家思想的关连非常紧密。
『東醫寶鑑』是朝鮮中期许浚(1546-1615)著作的, 集中体现了之前的韩医学理论。(1596开始著作1610年完成,1613年发行) 『東醫寶鑑』以『内经』为依据,大量采用了中国金元四大家的医学及朝鲜的 『醫方類聚』, 『醫林撮要』, 『鄕藥集成方』等内容。特别是『東醫寶鑑』比之前中国或韩国出版的医书更具有道家特色。
与这方面关联的研究已有数篇论文,但还是没能得到系统的整理。所以想基于前人的研究,通过著者, 編制, 引用書, 內容等各个层面研究『東醫寶鑑』和道家思想的相互联系。
2. 編制側面的考察
『東醫寶鑑』的道家特色在编制中最为明显。『東醫寶鑑』大体以 「內景篇」,「外形篇」,「雜病篇」,「湯液篇」,「鍼灸篇」 等5篇内容构成,具体内容为下。
「內景篇」
卷一 :身形, 精, 氣, 神
卷二 : 血, 夢, 聲音, 言語, 津液, 痰飮
卷三 : 五臟六腑, 肝臟, 心臟, 脾臟, 肺臟, 腎臟, 膽腑, 胃腑, 小腸腑, 大腸腑, 膀胱腑, 三焦腑, 胞, 蟲
卷四 : 小便, 大便
「外形篇」
卷一 : 頭, 面, 眼
卷二 : 耳, 鼻, 口舌, 牙齒, 咽喉, 頸項, 背
卷三 : 胸, 乳, 腹, 臍, 腰, 脇, 皮, 肉, 脉, 筋, 骨
卷四 : 手, 足, 毛髮, 前陰, 後陰
「雜病篇」
卷一 : 天地運氣, 審病, 辨證, 診脈, 用藥, 吐, 汗, 下
卷二 : 風, 寒(上)
卷三 : 寒(下), 暑, 濕, 燥, 火
卷四 : 內傷, 虛勞
卷五 : 霍亂, 嘔吐, 咳嗽
卷六 : 積聚, 浮腫, 脹滿, 消渴, 黃疸
卷七 : 痎瘧, 瘟疫, 邪祟, 癰疽(上)
卷八 : 癰疽(下), 諸瘡
卷九 : 諸傷, 解毒, 救急, 怪疾, 雜方
卷十 : 婦人
卷十一 : 小兒
「湯液篇」
卷一 : 湯液序例, 水部, 土部, 穀部, 人部
卷二 : 禽部, 獸部
卷三 : 魚部, 蟲部, 果部, 菜部, 草部(上)
卷四 : 草部(下), 木部, 玉部, 石部, 金部
「鍼灸篇」 : 鍼灸
从整体来看『東醫寶鑑』具有从內而外, 从人到自然, 从上到下的倾向。 首先记载了关于人体的内容(「內景」),「外形」),之后记载了关于自然環境的内容(「雜病篇」)的天地六氣, 風寒暑濕燥火等)。比起疾病(「雜病篇」)关于人體生理(「內景」, 「外形」)的内容排在前面。整体上,相对于自然更注重人,相对于外形更注重内景的倾向非常明显。
这种编制在之前的医书中从没有被发现过,只有在『東醫寶鑑』中才会出现这样的特征。许浚在「集例」中明确提出了采用这种编制的理由。
“臣勤按人身內有五藏六府, 外有筋骨肌肉血脈皮膚, 以成其形, 而精氣神, 又爲藏府百體之主, 故道家之三要, 釋氏之四大, 皆謂此也. 黃庭經有內景之文, 醫書亦有內外境象之圖, 道家以淸靜修養爲本, 醫門以藥餌鍼灸爲治, 是道得其精, 醫得其粗也. 今此書先以內景精氣神藏府爲內篇, 次取外境頭面手足筋脈骨肉爲外篇, 又採五運六氣四象三法, 內傷外感諸病之證列爲雜篇, 末著湯液鍼灸, 以盡其變。”
“道得其精, 醫得其粗”, “精氣神, 又爲藏府百體之主”中突出表现出许浚的“道本醫末”, “內本外末”的观点。『東醫寶鑑』就是根据许浚的上述思想结构編制的。
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篇名使用了'內景'一词。许浚指明'內景'一词是从『黃庭經』引用而来的, 『黃庭經』与『道德經』, 『參同契』一同被视为道家最高書籍,融合了医学和道家思想的精华。 『黃庭經』分为「內景經」, 「外景經」, 「中景經」三个部分,其中「內景經」更加被重视。 '內景'一词分析其义,梁丘子在『上淸黃庭經釋題』中曰:“內者心也, 景者象也. 外象喩卽 日月星辰雲霞之象, 內象喩卽血肉筋骨藏府之象. 心居身內, 存觀一體之象色, 故曰內景也” ,即'內景'表示修炼中人体内部的形象。内容以主管着整个人体臟腑的神说为基础,联系了医学的臟腑理论。从此我们可以看出『黃庭經』在『東醫寶鑑』的编制中起到提供线索的作用。
3. 作者背景的考察
在『東醫寶鑑』的「序文」中,对于著书前期筹划阶段参与编纂的作者,许浚叙述如下。
“宣宗大王, 以理身之法, 推濟衆之仁, 留心醫學, 軫念民瘼, 嘗於丙申年間, 召太醫臣許浚,敎曰近見中朝方書, 皆是抄集庸琐,不足觀爾……,浚退, 與儒醫鄭碏, 太醫楊禮壽, 金應鐸, 李命源, 鄭禮男等, 設局撰集……”
许浚在同参与编纂的人之中,首先提到鄭碏,他对『東醫寶鑑』的道家思想给予了重大的贡献。鄭碏(1533-1603,字君敬, 號古玉)是对道家有着浓厚兴趣及造诣的朝鮮丹學派中的一人,也是導引中形成一家的人物 。他的行踪在『燃藜室記述』中是这样叙述的。
“碏, 字士敬, 號古玉, 少公二十七年, 碏亦異人也, 從兄得修鍊之學, 獨居三十六年, 不近女色, 嗜酒能詩, 又深於醫方多神効, 年七十亦微病坐化”
鄭碏跟随兄长鄭磏(1506-1549, 字士潔, 號北窓)参加了道敎的內丹修練,鄭磏是朝鮮內丹思想的实际先驱者,所以,许浚接触到内丹思想的可能性很大 。
17世纪朝鮮的洪萬宗在他的著作『旬五志』记载了朝鲜历史中与丹学有着密切关系的人物。
“檀君, 赫居世, 東明王, 四仙, 玉寶高, 金兼孝, 旵始, 金可紀, 崔致遠, 權眞人, 姜邯贊, 金時習, 洪裕孫, 鄭鵬, 丁壽崑, 鄭希良, 南趎, 知異仙人, 徐敬德, 鄭磏, 鄭碏, 鄭礎, 田禹治, 尹世平, 漢拏仙人, 南師古, 朴枝華, 李之菡, 寒溪老僧, 柳亨進, 强漢雄, 南海仙人, 蔣生, 郭再祐等”
此处我们也能看到鄭碏的名字。鄭磏, 鄭碏, 鄭礎是兄弟关系,鄭磏与金時習一同都是朝鲜时代内丹思想形成中起到核心作用的人物。鄭磏的內丹思想在他的著作『龍虎秘訣』中明确地体现出来。这本书以序文及閉炁, 胎息, 周天火候等三项内容构成,都论述了内丹修炼的具体方法 。他在本书的序文中云 “不知修丹於於氣息之中, 而外求於金石, 欲得長生, 反致夭折者哀哉.”,即批判了外丹的副作用,又强调了内丹的重要性。
有关纪录在『海東傳道錄』还有记载。『海東傳道錄』是朝鮮時代韓無畏(1517-1610)记述,通过李植(1584-1647)流传的
。在此内容中,鄭磏也以重要人物登场,还有鄭希良, 金時習—新羅的慈惠, 金可紀,
崔承祐—中國的鍾離權等等.
根据一說,鄭碏的师父是朴枝華,朴枝華是花潭徐敬德的门人,做詩出众,对礼学造诣具深,是当代数一数二的学者,为了摆脱庶孼出身的身份束縛倾倒于道敎思想,研磨仙术,炼造丹药 。以上我们可以看出鄭碏对內丹思想具有相当的造诣。
他身为精通道家内丹理论的编纂者参加『東醫寶鑑』的初期著作,而且他的名字排在头衔,暗示了许浚以道家思想为中心编著『東醫寶鑑』的意图。
4. 內容側面的考察
与道家思想关连的内容在「內景篇」 特别是卷一的「身形」,「精」,「氣」,「神」极为集中,关于道家的小题目大概整理如下。
【丹田有三】,【背有三關】,【保養精氣神】,【古有眞人至人聖人賢人】,【以道療病】,
【虛心合道】,【學道無早晩】,【搬運服食】,【按摩導引】,【攝養要訣】,【還丹內煉法】,
【養性禁忌】, 【精爲身本】, 【精爲至寶】,【精宜秘密】,【節慾儲精】,【氣爲精神之根蔕】,【氣爲呼吸之根】,【胎息法】,【調氣訣】,【神爲一身之主】,【心藏神】,【人身神名】,【五藏藏七神】
从以上的题目,也可以推断其内容。
1) 精氣神論
『東醫寶鑑』非常重视构成人体生命的三个要素——精,气,神,『東醫寶鑑』把身形,精,气,神编排在前面,由此不难推测出此三个要素在『東醫寶鑑』思想中的重要性。
『東醫寶鑑』中引用了『素問』,『靈樞』等医书,但是,关于精,气,神的内容大部分是道家系统的书籍。比如,「身形」的[丹田有三]條中引用了关于「悟眞篇」的薛式的注解,曰: “悟眞篇註曰人之一身, 稟天地之秀氣而有生, 託陰陽陶鑄而成形, 故一身之中, 以精氣神爲主神, 生於氣, 氣生於精, 故修眞之士, 若執己身而修之, 無過煉治精氣神三物已.”,在「精」的 [精爲
至寶]條中又引用薛式之语,曰:“象川翁曰精能生氣, 氣能生神, 榮衛一身, 莫大於此, 養生之士, 先寶其精, 精滿則氣壯, 氣壯則神旺, 神旺則身健.”。实际上,『内经』虽然认为 精、气、神
能相互转化、相互滋生而不能独立地存在,因此为生死的关键,『内经』没有同时言及精、气、神, 但却分别论述了形和气、形和神、神和气的相互关系 。
精气神论在『管子』里已有其端倪, 但没有同时言及精、气、神,所以不能看做完全的精气神論 。 现在推测真正的精气神論由後汉末道家最早提出。韩国金洛泌教授说“精气神論由道家最早提出。 以精气神来解释人体生命活动的思维,何时定在道教思想里,尚搞不清楚,但是以後汉时候著成的『太平经』提出了精气神论 ,可推测这是汉末形成的” 。之后,精氣神論在內丹思想中占据了一席之地,确立了重要的概念,內丹修練的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虛理论都是以精气神论为根据的。
2) 丹田有三, 背有三關
『東醫寶鑑』叙述了內丹系統的专用语:上丹田, 中丹田, 下丹田, 玉枕關, 轆轤關, 尾閭關。
"[丹田有三]仙經曰腦爲髓海上丹田, 心爲絳宮中丹田, 臍下三寸爲下丹田. 下丹田藏精之府也, 中丹田藏神之府也, 上丹田藏氣之府也."(「內景篇」)
"[背有三關]仙經曰背後有三關, 腦後曰玉枕關, 夾脊曰轆轤關, 皆精氣升降往來之道路也."(「內景篇」)
"[背有三關]問背後三關, 答曰腦後曰玉枕關, 夾脊曰轆轤關, 水火之際曰尾閭關, 乃精氣升降之道路也[正理]……脊骨兩傍, 三條逕路, 上衝直至頂門泥丸宮, 下降復至丹田, 復連至尾閭穴."(「外形篇」)
三丹田是人体的上中下三个部位精气神各个聚集的地方,背部的三關可以理解为人体精气升降通路上的關門。这是与道教的周天修炼具有密切关系的部分。 只是, 把精,气,神归属为三丹田与一般的观点不同。『東醫寶鑑』是取『仙經』之說,归属了上丹田-氣, 中丹田-神, 下丹田-精。但是,在『鍾呂傳道集ㆍ論還丹』中曰:"丹田有三, 上田神舍, 中田氣府, 下田精樞" 。
此外,许浚把玉枕關, 轆轤關, 尾閭關,在"身形藏府圖"上清楚地标示出来,也突出表现出道家特征。首先, "身形藏府圖"中特别强调了臍部位,这相当于下丹田,与内丹修炼中的胎息法密切相关。又把 "腦"部位标明为泥丸宮,是从古到今道家系统使用的用语。例如,『黃庭經』中写到"泥丸百節皆有神", "腦神精根字泥丸", "一面之神宗泥丸, 泥丸九眞皆有房"(「至道章第七」),这里泥丸所指的就是腦的形象或脑神。『素問遺篇ㆍ本病論』中也出现了泥丸宮一词,曰: "心爲君主之官, 神明出焉, 神失守位, 卽神遊上丹田, 在帝太一帝君泥丸宮下",这也是受到道家影响的原因。
3) 以道療病, 虛心合道
许浚曰:"古之神聖之醫, 能療人之心, 預使不致於有疾, 今之醫者, 惟知療人之疾, 而不知療 人之心, 是猶捨本逐末, 不窮其源而攻其流, 欲求疾愈, 不亦愚乎"(「內景篇?身形」),提出最高医术是治理人心,防疾病于未然,所以说 "欲治其疾, 先治其心, 必正其心, 乃資於道"(「內景篇?身形」)。他还指出了"虛心合道"的实行原则。虛心即无心,就是说没有贪欲。这与 『素問ㆍ上古天真论』中的“恬惔虚无, 真气从之, 精神内守, 病安从来”, 『道德经』中的 “恬淡为上(31章)”相通。‘恬’即静, ‘惔’即安, ‘虚无’指没有杂念及妄想的状态. ‘恬淡虚无 ’就是心情清静安闲而没有杂念.
老子云“道生一, 一生二, 二生三, 三生万物”(42章), 提示'道’为万物之根源. 又提到 "人法地, 地法天, 天法道, 道法自然”(25章),表达了人类最终追求目标是人与自然统一结合的思想境界。所以,合道是与自然为一体,实际上就是说返老还童,无病长寿。
许浚就是引用了道教的这种观点,通过无心与自然合为一体,以无病长寿为医疗的最终目标。
4) 具體的修行法
许浚还具体说明了導引按摩法, 呼吸法, 還丹內煉法等具体的內丹修炼的方法。其中 [還丹 內煉法]條的内容如下。
"仙經曰背後有三關, 腦後曰玉枕關, 夾脊曰轆轤關, 水火之際曰尾閭關, 皆精氣升降往來之道路也, 若得斗柄之機斡運則上下循環如天河之流轉也."
"易眞論曰大修行人, 旣得刀圭入口, 運已眞火以養之. 凡運火之際, 忽覺尾閭有物直衝, 夾脊雙關瀝瀝有聲, 逆上泥丸, 復自泥丸觸上顎, 顆顆降入口中, 味如氷酥, 香甛軟美, 覺有此狀乃是金液還丹也. 徐徐嚥歸丹田, 常常如此不絶, 則五藏淸虛, 閉目內觀, 藏府歷歷如照燭, 漸次有金光罩身, 此乃眞景象也".
这说明道家的小周天即子午周天。周天修炼是精气随着人体前后的任脉和督脉根据 下丹田-尾閭關-夾脊關-轆轤關-上丹田-中丹田-下丹田的顺序循环的修炼法,可以说是修炼法中内丹修炼的核心。
此外,还引用了『養性書』, 『胎息論』, 『翠虛篇』等道家的书籍,整理了火候, 修炼时间, 注意事项, 聚集神光法, 迴津法等内丹修炼法及有关内容。
5. 引用書側面的考察
『東醫寶鑑』引用的参考文献中有很多书籍与道家有关,特别是在「內景篇」中叙述的较为集中。『東醫寶鑑』中引用的道教关联文献整理如下。
『老子』,『莊子』, 劉安的『淮南子』, 魏伯陽的『參同契』,『黃庭經』, 葛洪的『抱朴子』 (『東醫寶鑑』中引用为『葛仙翁淸靜經』), 張伯端的『悟眞篇』, 張君房的 『雲級七籤』, 陳顯微的 『參同契註』, 陳致虛的 『金丹大要』, 蕭廷之的 『金丹問答』, 李鵬的『延壽書』, 朱勸的『臞仙活人心法』, 白玉蟾的『白玉蟾語錄』 , 陳楠的『翠虛篇』, 『還丹論』, 『仙經』, 『養生經』, 『養性書』, 『易眞論』, 『眞誥』, 『眞詮』, 『胎息論』, 『洞神眞經』, 鄭磏的『鄭北窓方』等等。
通过这些参考文献可以看出大部分引用了宋朝后期内丹思想的有关著作,特别是引用了很多中国道教南宗的书籍。悟眞篇的作者張伯端, 翠虛篇的作者陳楠, 白玉蟾和金丹問答的作者 蕭廷之都是南派的主要人物 。金丹大要的作者陳致虛虽然不能断定是南派,但是,拜石泰的门人趙友欽为師事可以说受到南派的影响很深 。『東醫寶鑑?內景篇?精』中还引用了象川翁的话语, 象川翁是薛式之号,也是属于南派的人物。 所以我们可以推测,『東醫寶鑑』受內丹思想的影响很大,其中南宋以后兴起的南派思想的影响尤为突出,明显。
6. 結論
以上我们通过『東醫寶鑑』的著者, 編制, 引用書, 內容等几个侧面论述了『東醫寶鑑』和道家思想的关联性,結論如下。
(1) 『東醫寶鑑』中「內景篇」排在最前,精,气,神排在前面,由此可以推测这是与许浚的“道本醫末”, “內本外末”观点息息相关,而且以『黃庭經』为线索。
(2)在『東醫寶鑑』中对初期共同编纂作者的叙述,许浚把鄭碏排最前面,鄭碏对内丹修炼有很深的造诣,特别是他的兄长鄭磏又是朝鮮內丹思想的实际先驱者中的一员。暗示了许浚当初以道家思想为中心编纂『東醫寶鑑』的意图。
(3) 『東醫寶鑑』的精气神论或"丹田有三, 背有三關", "以道療病, 虛心合道" 等观点都是积极借鉴了道家思想。『東醫寶鑑』中也具体说明了道家的内丹修炼方法。
(4) 『東醫寶鑑』中引用的道教关联书籍大部分是宋朝后期关于内丹思想的著作,特别是大量引用了南宗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