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浙江省著名的旅游胜地天台山。是中国南方著名的道观之一,号称是道教南宗的最早中心和圣地。

早在东汉(25-220年)时,著名的道教人物葛玄就在这里创立了道教“葛真君天台派”。到西晋(265-317年)时,魏华存夫人来到天台山修道,被后世尊为上清派第一代祖师.。后来又有宋朝(960-1279年)人、出生于本地的张伯端创立紫阳派,后世尊他为道教南宗的始祖。

在桐柏宫鼎盛之时,天台山形成了以它为中心的大型道教建筑群,包括有36宫、72观以及108座主要宫观坛台,另外还有其余道教修行场所不计其数。附近的赤城山玉京洞被称为道教“十大洞天”之六,平桥镇是“南五祖”紫阳真人张伯端的出生地,桐柏宫是张真人的道场。张伯端对道教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最杰出的著作是《悟真篇》,不仅是全真派道士的内丹经典,也是当今全世界气功界所尊崇的修行宝典。





天台县长来京聘请黄信阳道长为桐柏宫修缮委员会主任
道教南宗祖庭天台山桐柏宫筹建委员会正式成立
摘2007年1月28日,天台山县政府新当选两天的县长黄继满,带领四套班子和天台道教协会负责人等七人,一路奔赴北京,于下午四时抵达白云观,延请中国道教协会黄信阳道长出任道教南宗祖庭天台山桐柏宫筹建委员会主任。
县统战陈部长发表了热情洋溢的邀请演说,人大盛主任把桐柏宫修复的历史做了简明扼要的介绍,黄县长即兴做了关于桐柏宫建设的重要指示,他指出桐柏宫不仅仅是天台道教的事业,也是浙江省道教乃至全国道教的大事,同时道教南宗祖庭在道学的许多方面,尤其是养生学等方面颇具时代现实意义,而且对天台旅游经济也会带来新的契机。然后黄信阳道长非常高兴地接受了县政府和道教协会的两个邀请书,并即席发表了简介的演说,不但表示要极尽全力支持桐柏宫建设,主要依靠当地政府和道众的力量,帮助南宗祖庭建设,同时期望道教界能够管理运作好道观。不过他表示自己已经身兼数职,桐柏宫迁建的具体事宜还要依靠本地政府和道教人士的努力。最后道教协会秘书长,原国宗局司长,袁柄栋先生也做了重要讲话,他明确指出桐柏宫的事业就是道教的大事,中国道教协会一定鼎力襄助,云云。是夜黄道长宴请天台政府和天台道协共进晚餐,宾主同欢。
桐柏宫,古代又称金庭洞天,是1800年前东吴葛玄炼丹之地。唐睿宗于景云二年(711),为高道司马承祯赦建崇道观,严禁封内40里不得樵猎,五里不许迁葬,五代梁升为宫,北宋邑人张佰端集内丹之大成,在此开创南宗。桐柏宫规模宏大,建筑辉煌,有三十六宫七十二观,昔有俗语"千僧万道"之说,南宋时桐柏宫有田1618亩,山1345亩(见《嘉定赤城志》),清雍正十二年(1734)重修时仍有百间殿宇,有山地,田地(这于现在库面一千两百多亩基本相近),当时桐柏宫的田地都靠一些佃户来耕种,也就是说以后所迁移的所有移民都应该是原桐柏宫的佃户。
一九五八年,为建桐柏水库,整个桐柏宫被淹没在水底,当时所有道士都不肯搬迁,许多文物被盗被毁(如历代皇帝所赐的碑文,塑像等,象檀香木斗姥天尊像被拆,搬至东岙小学当柴烧,如此之事无法列举)在这种情况下,所有住宫道士被迫搬至鸣鹤观。而鸣鹤观是桐柏宫的其中一观,又称妙乐院,始建于三国吴赤乌二年(239)。所说驾鹤成仙的周灵王太子晋(王乔),既是道教天台山之神。鸣鹤观作为一个规模较大的道教宫观,一直香火不断,南宋时有田142亩,地13亩,山林68亩(这与1977年9月3日加高大坝取土协议及1977年10月4日的加高大坝取土批准报告中所说"鸣鹤观原国有四十五亩山归道士管护"的数字相近)。桐柏宫和鸣鹤观的山林土地及一切财产都延续至解放。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