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受震符章第五
易有三百八十四爻,据爻摘符,符谓六十四卦。铢有三百八十四,亦应卦爻之数。晦至朔旦,震来受符。当斯之时,天地媾其精,日月相掸持,雄阳播玄施,雌阴统黄化,浑沌相交接,权舆树根基,经营养鄞鄂,凝神以成躯。众夫蹈以出,蠕动莫不由。
易有三百八十四爻,谓易共六十四卦,每卦六爻,共合三百八十四爻,正合药重一斤,三百八十四铢。知几子云:大药重一斤,计三百八十四铢。易有三百八十四爻,其数适相当也。
除去牝牡四卦,四六二十四爻,则三百六十爻。据其爻象而摘采其符,则以一爻当一时,一日十二时,一月则三百六十时,则三百六十爻。尽矣!
符指六十四卦爻中之符。抱一子云:“符即爻画也,非别有符也。”据易言之,谓之卦;据丹言之,谓之符。故曰:符谓六十四卦也。惟存存子则云:“一卦有六爻,一爻有三符。”此则与抱说不同。
(按:一爻三符之说,本上阳子。上阳子云:一爻有三符,一日两卦,两卦共有三十六符)
由三十日晦至初一日朔旦,乃阴极生阳之时,故震卦来受符。震卦,一阳生于二阴之下。故当此之时,正天地媾精、日月掸持之候。
雄阳之虎,播其玄施;雌阴之龙,统其黄化。混沌交接,权舆树根。经营以养其命蒂,凝神以成其圣躯。此论仙家作丹之道也。然而生人生物之道,亦由乎此,不过顺逆、动静之异耳。所以凡众之夫亦蹈此以出,而蠕动之物亦莫不由之。
天地媾精者,《易系辞.下传》日:天地氤氲,万物化醇,男女媾精,万物化生。
(今按:“男女”二字可作雌雄解,不必限定于人类之男女。若专指人类之男女,则下文当曰人乃化生,不能曰万物化生)
日月掸持者,掸与探同。探者,自远处而取之也。日月二体在天空中相距甚远,而月能感受日之阳光而生明。又能遮蔽日体而为日蚀。并且,日光复能将月球之形体隐藏而不使人见。此即所谓日月相掸持也。
权舆者,万物始生之义。
玄施、黄化者,《易?坤卦》文言传曰:“夫玄黄者,天地之杂也”。天玄而地黄。
鄞鄂。此处谓边际也。
(按:本节之“符”字,颇难解,亦大堪研究。今将本书中所有的“符”字汇集一处,比较而观之。第五章:据爻摘符、震来受符;第六章:上现显天符、天符有进退;第十一章:元精妙难睹,推度效符征;第十七章:金本从日生,朔旦受日符;第二十二章:写情着竹帛,又恐泄天符;第二十八章:晦朔之间,合符行中;九三夕惕,亏折神符;第四十章:得其节符;第四十二章:各得其和,俱吐证符。照以上各句所用符字,并无定义,看其用在何处,即作何解释。据“爻摘符”之“符”字,可以做时候解,盖谓依据卦爻以定时候也;“显天符”之“符”字,可做天象或天运解。盖谓天象之运动也;“效符征”之“符”字,可以作效验与信征解,盖谓元精虽不可见。而其效验与信征则可推度也;“震来受符”及“朔旦受符”之“符”字,可以作阳气解,盖谓受日之阳气也;“泄天符”可以作泄天机解;“合符行中”,谓合两方之符而行乎中道也;古人用圆竹一段剖为两半,各执其半边,临有事时则取而合之,以为凭信。此物即名为符;“亏折神符”,谓十五月圆之后,盛极必衰,须防亏损神光;“得其节符”,谓得其节制,自然合拍之意;“俱吐证符”.谓彼此俱吐露其证据与符信也)
天心建始章第六
于是仲尼赞鸿蒙,乾坤德洞虚。稽古当元皇,关雎建始初。冠婚相纽,元年乃芽滋。
赞乾坤,德洞虚,此《易》也,无极也;稽古元皇者,此《书》也,无极生太极也;《关雎》者,《诗》也,太极生阴阳也;冠婚者,《礼》也,阴阳相交也;芽滋者,《春秋》也,阴阳交而生万物也。
因此之故,孔夫子所以称赞乾坤,以形容鸿蒙之德,洞然而虚空;稽古则思元皇之至治,关雎遂咏夫妇之始。初冠婚,后其自相纽结;元年届,则事物均得芽滋。
(按:五经原非炼丹之用,魏公盖借此以发明丹道,犹之借纳甲之象以显示火候,同为比喻而已。《参同契》将此五项连串成文,借喻阴阳造化之神妙也)
故易统天心,复卦建始初。长子继父体,因母立兆基。
易即日月,日月一交,天心即现,故易统天心。
复こ?即月与日交,阴与阳交,晦复之朔,坤中之震,以六爻之剥极,则谓之复。此中有先天一炁,谓之天心,生人、生物、生仙,莫不由之。故云:“复卦建始初”。
长子继父体,即震卦代乾;因母立兆基,谓由坤得体。存存子云:以丹法言震为龙,龙即长子,即《悟真》所言“家臣继者代”也。长子代父之体。乘其活子时至,投入母怀(按:母怀即指坤鼎而言),气精交感,先天真铅之兆基,于此而立,即丹经所谓太阳移在月明中也。
圣人不虚生。上观显天符,天符有进退,诎信以应时。消息应钟律,升降据斗枢。
天符,即天机也。经云: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今夫天地之阴阳升降,日月之晦朔盈亏,岁序之寒暑往来,日辰之昏明早晚,莫非天符之显然者。陶云:月行于天,一夜一夜与日交合,谓之天符。
进退者,自朔至望,进也;自望至晦,退也。诎信,即屈伸也。
钟律者,十二律是以黄钟为首,故谓之钟律,亦即十二律是也。阴阳各六,六阳律为黄钟、太簇、姑洗、蕤宾、夷则、无射也;六阴律为林钟、南吕、应钟、大吕、夹钟、中吕也。
圣人不是虚生者,故上观显然之天符,则天符有进有退,自当顺其诎信,以应其时。而作丹之道,其火候消息,当应阴阳钟律之数,其火候升降当据北斗之枢机。
(按:钟六阳六阴,一进一退,故象火候之消息。)
而斗枢者,即北辰,亦即天心也。孔子云: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盖谓其能端拱无为,无为而无不为也。今作丹之斗枢,盖谓人身之斗柄亦当端居不动,守雌不雄,专其气而致柔,则火候之升降,自然合度矣。
附注:黃钟律吕,每月换一管,一岁换尽十二管;北斗枢机,每时移一位,一日移遍十二辰。
日月始终章第七
日含五行精,月受六律纪。五六三十度。度竟复更始。原始要终,存亡之绪。
日乃太阳元精,中含五彩五行之精,所化万物得之而成五色,以丹道言之,则火是也。
月乃太阴,其体白而无光,必借光于日,晦、朔、弦、望皆以去日之远近为标准。月晦之日,与日合璧,一年之中十二月,与日会者十二度。圣人以六律、六吕纪之。以丹道言,则药也。
日则含五行之精,月则受六律之纪。五行与六律相乘,正合三十度数,度竟则日月合璧,晦也;更始则合璧之后,月光复苏也。终而复始,始而复终,存而复亡,亡而复存,故原始要终为存亡之绪。
药生象月章第八
三日出为爽,震庚受西方。八日兑受丁,上弦平如绳。十五乾体就,盛满甲东方。蟾蜍与兔魄。日月气双明。蟾蜍视卦节,兔者吐生光。七八道已讫,屈折低下降。
盖月自三十日晦后,至初三日生明,新月阳光出而为爽,见于西方庚位,象一阳起于二阴之下,故云:“震庚受西方”。
西方者,庚金也。初八日象兑卦?,由一阳进为二阳,兑卦纳丁为南方火位,正值上弦,月光其平如绳。
至十五则三阳盛满,乾体就矣。乾纳申,申属木,在五行之方位为东方。盖蟾蜍月精与兔魄月体,必待望日,日月之气双对而始明。故阴阳必须合而离坎必须交也。
至蟾蜍之所以生,惟视乎卦节下之阳渐长,则蟾蜍之精渐生,然后兔魄者吐之,以至光明。
(按:此节诸家皆谓象鼎中药生之候也。盖以一月而论,则当由初三以至十五。然一候之中、一日之中、一时之中、一刻之中,皆有初三至十五之象。所谓簇月于日、簇日于时、簇时于片刻。此则在临炉时善于体会与运用耳,不能以笔墨宣也。先哲云:月之圆存乎口诀,时之妙在乎心传,即指此一时半刻之火候也。七者少阳之数,八者少阴之数,七八即十五之代表。月之十五为望,阳气盛极,盛极必衰,以比丹道之阳火,既极必换阴符,此一定之理。故云:七八道已讫,屈折下降。讫者,终也,至也)
仇注:“此由前章朔旦震符释经文震出为征,阳气造端一章之意”。此一节言上半月之三候,乃昏见者。
阴符转统章第九
十六转受统,巽辛见平明。艮直子丙南,下弦二十三。坤乙三十日,东方丧其明。节尽相禅与,继体复生龙。
十六,则阳道屈折下降,转受阴符统制,一阴生于二阳之下,于象为巽,平明见于西方之辛位。艮卦?。则一阴进为二阴,二阳退为一阳,平明见于南方之丙位,正是下弦二十三之时。
坤乙三十日,则三阴俱全,三阳俱退,卦为纯阴,月为全晦,故于东方乙位丧其光明。盖日月合璧之时。
然合璧之后,卦节虽尽。而阴极阳生,相与禅代,复由晦至朔旦,震来受符矣。
震为长男,长男属木,为青龙,故云继体复生龙。
(按:此节合上节之上下弦有两说。据仇等所云,上下弦皆属于彼。上弦在前三候,属金;下弦在后三候,属水。进阳退阴,皆属彼家鼎中之事。而陆西星注,则据《参同契》本文上弦兑八,下弦艮八,两弦合精,乾坤体成之意,谓上下两弦,分属彼我。上弦象虎,先天之铅也;下弦象龙,后天之汞也。象虎,故采彼之铅,以进阳火;象龙,故养我之汞,以退阴符。二说孰是孰非,或皆是皆非,姑不具论,惟望研究者自己参证可耳)
壬癸配甲乙,乾坤括始终。
此节陆注颇明,姑照原注录下:
“月现之方,震下纳庚,巽下纳辛,兑下纳丁,艮下纳丙,乾下纳甲,坤下纳乙,卦节即周,而十干尚余壬癸,则以壬癸而配甲乙,复分纳于乾坤之下,是乾坤括纳甲乙终始也。夫乾纳甲,而复纳壬,则盛于甲者,未始不盛于壬;坤纳乙,而复纳癸,则丧于乙者,未始不丧于癸矣。然而不言离纳己,坎纳戊者,何也?土居中央,流行则无定位,故不言耳。”
七八数十五,九六亦相当。四者合三十,易象索灭藏。
七八之数十五,九六之数亦十五。四者为易中之四象,正合三十而成晦,日月合璧,易象索然而灭藏矣。
七八者,少阳数七,少阴数八;数,易之策数也。九六者,太阳数九,太阴数六。
又,易中通揲蓍策数,余三奇数则为九;余三偶之数则为六;二偶一奇则为七;二奇一偶则为八。
或又云:七八九六,金木水火之成数也,故为四象,亦通。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