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道教圣地——青虚山Qingxu mountain
标签:
道教道协黄信阳黄信阳论道教育文化杂谈宗教河北青虚山 |
分类: 道教文化与宗教法规 |
据《唐县志》载:青虚山因“四时之气清而熙,界入虚空,超然物外”而得名。青虚山多为石灰岩,因久经风雨溶蚀,形成了如青笋、似狼牙、像箭头直刺云天的奇峰异景。在朝阳的辉映下,烟腾雾罩,紫气缥缈,一些天然洞穴幽深莫测,更为仙山增添了神秘的色彩。乾隆皇帝去五台山朝圣时曾路过此地,为其雄丽的山势而惊喜,亲笔题匾“紫云峰”、“凤凰石”,被后人镶嵌在山崖上,至今保存完好。据清乾隆年间陈效元的《葛山指掌图》载:青虚山有四峰、三岩、九洞、四峪、二潮等自然景观40余处。
青虚山又名葛洪山,为华北地区著名的道教圣地之一,因东晋高道、医药学家、道教理论家葛洪及其夫人鲍仙姑在此修道炼丹、医病救人、著书立说(抱朴子内外篇等)而得其名。至今山上尚存古迹有青虚宫、洗心双泉、炼丹古井、药碾、晒艾台、仙奕石、留云院以及与葛洪仙翁有关的抱朴子碑等。
据史料记载:葛洪“幼年慕道,壮而出仕,老而归真,披荆斩棘而入,攀藤扶葛而上,来青虚山修炼”。青虚山自葛洪夫妇及弟子在此归隐炼丹以来,仙道逸隐云集,高道名士辈出。鼎盛时,宫、观、庙、堂、洞、院、庵、殿、亭、楼、阁、台遍布全山,星罗棋布,达300余座。古渊静观,即今天的上青虚玉皇阁,昔日名噪一时,乃华北地区最大的道教藏经阁。留云院,又名葛仙祠,为青虚山道观主建筑,供奉葛洪、鲍姑夫妇塑像,历代青虚山道观观主(住持)驻鹤之地。滴水堂,古称通玄观、麻姑洞,为历代青虚山成仙得道真人隐居圣地,至今尚留遗址。后暖谷无梁观,也称斗姆阁、通真观,用81块方砖拼砌而成,上圆下方,无一木料,历经山洪雷电、战乱等至今尚存,为研究晋代建筑风格特别是道教无梁建筑提供了原始依据。
宋末元初,全真祖师马丹阳真人、丘长春真人、孙不二真人均来此山修道。后委派弟子陈道益(洞虚真人)开创青虚山全真道场。元、明、清、民国数代,历数高道、高僧大德,如张凌、罗道成、瑞岩禅师、天日禅师、云定禅师等道、佛名流都先后在青虚山积功累行,修成正果。“留云院”葛洪炼丹、“玉皇泉”抱朴洗心、“西圣沟”蜂蛛拦路、“吊金钟”二龙争潭、“鲍水汪”峰回路转、“三清阁”集聚群仙……青虚山,五步一奇景,十步一重天,是中国北方的福地洞天,是名不虚传的世外桃源。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山以道显,道由人弘。如今,欣逢盛世,国昌而教兴,唐县道教协会在党和政府的亲切关怀和正确领导下,在中国道教协会和河北省道教协会的指导下,把研究挖掘开发青虚山道教文化遗产作为当前的重点,先后恢复了关帝殿、慈航殿、全神殿、三霄圣母殿、财神殿和老君殿,规划整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使古老的仙山焕发青春,再显辉煌。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