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芙蓉姐姐谈表演性人格
(2012-09-18 09:57:23)
标签:
健康 |
分类: 转载博文 |
来源:武志红博客
每个人都有自恋的一面,也有爱表现的一面。但是,如果这两者发展到极致,就会演变成自恋型人格和表演型人格。两者的共同特点都是超级自我中心主义,但区别也很明显,自恋型人格内向、冷漠,表演型人格外向、热情。
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自恋型人格者可以孤独地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而表演型人格者一定要活在他人的注目下。
古希腊神话中,美少年纳喀索斯可以一整日一整日地看自己在水中的倒影,深深地相思,直到憔悴地死去,最后化作水仙。他是超级自恋的,也是超级孤独的。
但孤独的自我欣赏不是芙蓉姐姐所喜好,她必须要赢得别人的欣赏。孤独的自我欣赏是自恋型人格的自恋养料,喧嚣的他人欣赏则是表演型人格的表演力量源泉。
纳喀索斯只需要看着自己的倒影就认为自己最美丽了,但芙蓉姐姐必须得到点击率。
她不是一朵“恶之花”
芙蓉姐姐没有“罪”。她只是卖力地跳舞,她还不是一朵“恶之花”。她的表演夸张而天真,但没有精心的诱惑,不必对她挥舞道德的大棒。
并且,如果理解了芙蓉姐姐的心理机制,都不必对她进行口诛笔伐。
对自己有利的归因和幻想是表演型人格的基石,他们笑纳一切赞美,将一切批评视为“妒忌”“不理解”,将一切缺点想象成优点,这导致了超级的自信,而超级的自信令他们非常自如地进行超级夸张的表演。超级夸张的表演引来了他人的瞠目结舌,他们将所有的瞠目结舌都想象成对自己的赞美,于是更自信,于是表演的动力更加强大。这种“赞美循环”是表演型人格的动力运作机制,会让他们一直夸张地表演下去,直到观众们全部厌倦。
这种赞美循环,比较专业的说法是“超级积极的自我暗示”。
心理学的理论认为,表演型人格者像是回到了童年。和幼小的孩子一样,他们常常将幻想当成事实来讲述。但有经验的家长知道,不能因此去批评孩子撒谎,因为孩子们在讲述想象的时候,是当作事实来讲的,并非有意的撒谎,芙蓉姐姐也是如此。
譬如,芙蓉姐姐说她的腰围是1尺6,至于实际情况如何,网友不必太认真,不必因此抨击她“骗人”,因为她的确认为如此,并非有意“撒谎”。
“过滤器”过滤了不利信息
一位朋友对我说,她很佩服芙蓉姐姐,因为她是如此勇敢,似乎什么障碍都能一跃而过。这种“佩服”是一种误解。
因为,对于表演型人格来说,阻碍他们表演的障碍——如别人的嘲讽、自己的失误以及随后的内疚、自责等基本是不存在的。在“赞美循环”的工作机制之下,她的眼睛、耳朵都有了一个马力强大的“过滤器”,只接纳了赞美,过滤了所有不利因素。
赞美听得太多,一般人会内疚,担心自己配不上,但表演型人格很少会有这种内疚。
并且,他们总感觉外界的赞美还不够,于是不断地幻想出一些自己的优点,并将这些幻想等同为事实,从而收获了充足的自我赞美。
至于批评、辱骂、指责与嘲讽等“障碍”,在表演型人格那里是不存在的,因为他们“看不到”这些障碍,甚至还会将这些“障碍”一概归结为别人的“妒忌”“不理解”“别有用心”等。
于是,这些障碍反而进一步让他们的自我感觉更良好,表演也就变得更变本加厉。
表演型人格
表演型人格的典型特征如下:
1,引人注目,夸张地表达情绪。
他们好表现自己,而且有较好的艺术表现才能,可在瞬间变换情绪,一会儿哭一会儿笑,而且演技逼真,有一定感染力,被称作“伟大的模仿者”“表演家”。他们常表现出做作和夸张的行为,甚至装腔作势,以引人注目。
2,具有高度的暗示性,好幻想。
他们不仅有很强的自我暗示性,还有较强的受暗示性。他们喜欢幻想,常将幻想当作事实来描述。
3,情感易变。
他们情感丰富,热情有余,而稳定不足;他们情绪炽烈,但有些肤浅,因此情感易变化无常,易失控。轻微的刺激,都可能导致他们激烈的反应。他们很容易“大惊小怪”,缺乏稳定一贯的情绪,情绪活动几乎都是对外界事务的反应。因为情绪反应过分,往往给人留下没有真情实感、装腔作势甚至无病呻吟的印象。
4,为达目的不惜玩弄别人。
他们玩弄多种花招使人就范,如任性、强求、献殷勤,甚至使用操纵性的自杀威胁。他们的人际关系肤浅,表面上温暖,实际上完全不顾他人的需要。
5,高度的自我中心。
他们喜欢别人注意和夸奖,只有投其所好和取悦时才合心意,表现出欣喜若狂,否则会攻击他人,且不遗余力。此外,表演型人格还有性心理发育的不成熟,表现为性冷淡或性过分敏感,女性患者往往天真地展示性感,用过分娇羞样的诱惑勾引他人而不自觉。以上是对表演型人格的描述,一个人只要符合其中多数特征就可以被认为是表演型人格。显然,芙蓉姐姐符合其中的多数特征。
超级自恋是为了自我保护
我认识的一个朋友,具有非凡的“勇气”。他先考英语四级,不及格。接着,他跳过四级去考六级,不及格。接下来,他又跳过六级去考托福,只考了570分左右。最后,他又跳过托福去考最难的GRE,只得了1700分左右的低分。
是不是有点不对劲?
是的,这是一种逃避,一种自我欺骗方式,也是一种自我保护方式。实际上,他是不敢承认自己英语水平不好这个事实,也不相信自己能把英语学习好。但是,不自信的感觉非常不好,于是他给自己树了更高的目标。向别人,也向自己说,“看,我多么自信,虽然这面矮墙没有爬过去,但我相信自己能爬过那面更高的墙。”
这种特殊的勇气引来周围人一片惊叹,这些惊叹让他一时感觉非常良好。于是,在虚假的自信之下,他手忙脚乱地去爬更高的墙了,但爬墙的技能还没有提高呢。结果,他只能是一次次地跌下来,摔个鼻青脸肿。
芙蓉姐姐的情况可有一比。按照一篇对她极尽赞誉之辞的文章《告诉你一个真实的芙蓉姐姐》说,她曾参加三次高考,三次研究生考*试,而且目标均是北京大学或清华大学,但最后一直是失败。
“我要上北大”
据《三联生活周刊》的报道,芙蓉姐姐的真名叫史恒侠。第二次高考时发挥失常,最后被陕西工学院录取。第二年,在离高考还有两个月的时候,她忽然休学去准备高考,目标是北京大学。但就在高考前一个月的一天晚上,她遭遇车祸,多处骨折,这次高考也以失败告终。
休学一年后,她重新回到陕西工学院。她的同学们说,大一刚进校的时候,史恒侠的“穿着打扮都比较得体,整体感觉挺漂亮的”,“但是休学后再回到学校,她就变得怪怪的了。”
据《三联生活周刊》报道,重新回到学校的史恒侠爱穿颜色鲜艳的紧身衣,打扮得很性感,管宿舍楼的阿姨说她的“衣服太透了”。她的男同学们承认,史恒侠走在路上回头率确实不少,但他们认为,很多人看她并不是因为觉得她漂亮在欣赏她,而是觉得她很怪。
大三时,史恒侠再次表现出了惊人的勇气。她以“睡过道,打地铺”的决心在假期去了北大,买了很多法律方面的书籍,说要考研。这之后,每天晚上10点熄灯后她会点着蜡烛继续看书到深夜。在她的床上,到处贴满了纸条,上面写着“我要上北大!”“几年后让你们看看。” 这以后,芙蓉姐姐到2005年一共考了三次研究生,不是北大就是清华,第一次未参加考*试,后两次也均告失败。
芙蓉姐姐勇气可嘉,但还有人和她一样有勇气。2003年,已获得清华大学直博资格的刘立早从清华大学退学,重新参加高考,并如愿以偿考上了清华大学建筑学系。我家乡一名高中生第一年被第二志愿的重点大学录取,但他反复考虑后拒绝了,复读一年后考上了北京大学。
我一个高中同学,高考时分数本来可以上北京大学,但因为一时保守,不敢报,结果被一所普通重点大学录取。毕业后,他决心圆北京大学的梦,准备了两年后考北京大学的工商管理硕士(MBA),失败。第三年再考,结果成功。
与这些例子相比。芙蓉姐姐勇则勇已,但准备上总有不足。譬如,她重新参加高考,而且目标是北京大学,其难度绝不一般。而按照她自己的说法,她是在高考前两个月才开始做准备的。
超级自信是假自信
那篇文章《告诉你一个真实的芙蓉姐姐》中写到,第三次高考时,芙蓉姐姐在短短两个月的时间里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这一切被车祸毁了。她自己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承认,这次车祸是她人生中的一个转折点,“出车祸后有时候就会调整自己的心情。”
对她的大学同学来说,这也是一次转折点。她重新返回学校后,他们发现她变得“怪怪的了”,这种怪,应该就是芙蓉姐姐的表演倾向与自恋逐渐强化的开始,而这可能正是芙蓉姐姐的“调整心情”的办法。
在我看来,这次车祸,和这个第三次高考应该还有更重要的心理意义。车祸就像是命运的宣判,告诉芙蓉姐姐,她的三次高考只能以失败告终,她不可能再通过高考的方式“圆北大的梦”。在屡次的挫折和车祸的打击前,芙蓉姐姐从潜意识里认输了。
但她无法在意识层面上接受这个命运的宣判,她无法面对这个事实,她要逃避。但怎么逃避呢?就是去爬一堵更高的墙。
北大和清华周围有一个“边缘人”人群,他们很多人都有“北大梦”或“清华梦”。但就我所知,最后能圆梦的人都是一直坚持自己的目标,认准一个学校一个专业去努力,像芙蓉姐姐这样在北大梦和清华梦之间犹豫的人是不大可能成功的。
我的分析是,那次车祸后,芙蓉姐姐已经从潜意识里认输了,不自信已在她的心里扎根。但为了不面对这种不自信,她就要表现得“超级自信”,一次次去爬同样一堵墙,如果爬不上,就再换一堵更高的墙。
连续遭受六次挫折之后,一方面,芙蓉姐姐的潜意识越来越没有自信;另一方面,为了不面对这种不自信,她在意识上表现得越来越“超级自信”,具体就是那些非常夸张的POSE和表演。但这种自信没有深层心理动力的支持,于是表现得很假,非常不自然。
可以说,这种超级自信是一种极端的“假自信”。在照片和视频上,她的动作、神情、姿态之所以如此夸张、如此不自然,就是因为她的自信是伪装的。
所以说,芙蓉姐姐并非真正的“自我感觉超好”,她的“超级自恋”更像是一种心理保护机制,让她可以“逃避”,让她心安理得地不去面对学习中的挫折和压力。
在接受《三联生活周刊》采访时,芙蓉姐姐的谈话表明,她不想再爬考研这堵高墙了,而是准备爬更高更高的墙。
她说:“继续考研可能暂时不会了,我会做另外一些事情,一些有益于人类的事情。树立一个最高目标,最远大的目标,至于那种目前小目标,小理想就一点点地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