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神经症的文化决定论

(2011-09-23 17:14:41)
标签:

转载

德裔美籍精神分析学家霍妮的许多概念是对弗洛伊德学说的进一步阐释和修正。她特别反对弗洛伊德漠视文化因素,把神经症视为由生物因素决定的观点;主张文化决定论,认为文化因素对常态行为和神经症行为的形成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霍妮除强调人格发展的社会文化因素外,还提出了基本焦虑论用来解释人格的发展和异常。

(一)神经症的起因
霍妮认为,神经症是由紊乱的人际关系而产生的;神经症起源的萌芽起源于早期的亲子关系。儿童期有两种基本需要,即安全和满足。儿童的这两种需要得到满足完全依赖于父母。但父母对待儿童的需要则有两种类型:(1)给儿童以真正的爱和温暖,满足其安全需要;(2)对儿童冷漠,厌恶甚至憎恨儿童,使儿童的安全需要受挫。在前一种情况下,儿童正常发展;而在后一种情况下则会引起神经症。因此霍妮认为,父母对待孩子的态度是决定人格健康与否的重要因素。“在全部环境因素中,涉及性格形成的最主要的因素是一个孩子成长于其中的人际关系”(Horney,1939,P78)。

霍妮把父母损害儿童安全需要的行为称为基本罪恶。例如,如果父母以漠视、遗弃、厌恶、偏爱、惩罚、不公等行为对待孩子,他们对其父母就产会基本敌意。这样,一方面孩子依赖父母,另一方面又对父母抱有敌意,心理冲突便由此产生。由于无能为力而压抑敌意的儿童似乎在说:“因为我需要你们,所以不得不压抑我对你们的敌意”(Horney,1937,P86)。由于恐惧而压抑敌意的儿童似乎在说:“因为我怕你们,所以我必须压抑我的敌意”(Honey,1937,P86)。

那么什么是基本焦虑呢?霍妮认为,基本焦虑就是儿童觉得自己生活在这个潜伏着敌意的世界上所体验到的孤独、无助和恐惧。

总之,照霍妮的观点,神经症源于儿童与父母的相互关系。如果儿童真正得到父母的慈爱与家庭的温暖,就会感到安全,人格就正常发展。如果他从小就没有享受父母的关怀与爱护,就会产生不安全感,对父母抱有敌意,这种态度最后又泛化到周围的所有事物和人身上,进而转变为基本焦虑。一个具有基本焦虑情绪的儿童很容易在成年时表现出神经症。

(二)控制基本焦虑的策略
既然基本焦虑的根源是无助感和恐惧感,那么体验到这种焦虑的人总是想法设法使其减弱到最低的程度。霍妮提出了十种控制基本焦虑的策略,其实也是十种神经症倾向或神经症需要:

1、感情和赞赏的神经质需要
这类人的行动常取悦于他人或迎合于他人,他们所关心的是使他人对自己有良好的印象。他们对被拒绝或失去朋友极为敏感。
2、寻求能照管他生活伙伴的神经质需要
这种常寻求和别人生活在一起,要别人保护他,使他免于危险,并满足其需要。他们通常极害怕孤独、被弃之不顾。
3、把自己拘限于狭小生活领域内的神质需要这种人的生活空间极为狭小并且尽可能不去惹人注目。他们特别谨慎、小心,以免他人对自己的注意。
4、权力的神经质需要
这种人为了寻求权力常不惜去伤害他人,他们惟一关心的是他人的驯从性,以为有了权力就可以随心所欲,为所欲为。
5、利用他人的神经质需要
这种人生怕别人沾自己的光,他们总是利用别人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6、获得声望的神经质需要
这种人的自我评价是由社会认可的程度来决定的。
7、寻求别人赞美的神经质需要
这种人常夸张自己的形象并期望别人对自己的吹捧和恭维。
8、获得个人成就的神经质需要
由于本质上的不安全感,这类人对名望、财富或举足轻重的作用怀有强烈的兴趣,常迫使自己寻求更高的成就而不顾后果。
9、自负和不依靠他人的神经质需要
这类人当他们试图去寻求满意的人际关系而失败时,就会拒绝与他人往来,而变成孤独寂寞的人。
10、寻求完美无疵的神经质需要
这类人由于害怕犯错误而受到他人的批评,总是力求完美。他们尽力搜寻自身的弱点,在别人未发现前加以掩饰或改正。

   事实上,正常人也有上述十种需要。但是正常人的需要是适当的,或适可而止的,不像神经症患者那样,一种强烈的需要完全排斥了其他的需要。正常人不会把自己的生活完全局限于一种需要;当条件发生变化时,他们也会改变自己的需要。

(三)神经质三大类型
   霍妮将上述十种神经质需要归为三大类型;第一类是接近众人,第二类是远离众人,第三类是反对众人,描述了神经质者对其他人的适应情况。

1、亲近人
这种适应模式包括感情和赞赏的需要,寻求能够照管他生活伙伴的神经质需要,以及将自己拘限于狭小生活领域内的神经质需要。霍妮把这种类型的人称之为依从型。这种人可能会说“如果我依从,那我就不会受到伤害”(Horney,1937,P99)。
2、逃避人
这种模式包括自负、不依靠他人以及寻求完美无疵的需要。霍妮把这种人称为超脱型。这种人可能会说“如果我隐退,那什么也不会伤害我”(Honey,1937,P99)他们不以任何方式在感情上与他人发生联系,在自己周围筑起一道任何人都无法穿透的魔圈。
3、反抗人
这种适应模式包括权力、利用、获得声望、寻求赞美、获得个人成就等神经质需要。在许多方面,这种类型的人与依从型相反。霍妮把这种人称为敌意型。这种人可能会说“如果我有权力,那谁也不能伤害我”(Horney,1937,P98)。

   十种神经质倾向或简化了的三种神经质类型被霍妮看作是为消除基焦虑而采取的原级防卫(primal defense),神经质者会将其当作必不可少的生活方式,他们不是去驾驭这些需要,而是受其驾驭。这就给患者带来许多生活的问题和内心的缺陷。
   总之,霍妮抛弃了弗洛伊德的生物本能论和泛性论,强调社会文化因素对人格形成的决定作用。她提出的神经质倾向,其实就是个人的自我障碍以及个人、与他人关系的障碍而导致的人格障碍。心理学家沃尔曼认为:
   霍妮对心理学理论的贡献是相当大的,这是由于他引进了一种强调社会因素的人格模式,很少或者根本不把人格模式归于内在因素。(沈德灿等译,1981,376页)

摘自:黄希庭 《人格心理学》P128—P132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