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故事从家开始:宅男-李维榕

(2011-08-25 15:13:50)
标签:

杂谈

  宅男,指的是足不出门、拒绝与人交往的男士,日本人称之为 Hikikomori。我一直以为这指的是日本那些惧学的孩子,原来什么年纪的人也有,尤以男性为多,比女性多达二至四倍,只要连续待在家中六个月以上的隐居男子,就算是宅男!
  这次来到东京开会,日本、韩国和台湾对这宅男现象都有详尽的专题讨论。
为什么那么多男士都把自己关在屋中与人隔绝,这是一个十分奇怪的现象,而且大部分都是年轻人,在他们最年轻力壮日正方中的时段,为什么选择了与世隔离?
  原因当然不止一个。各种内外因素,都会让人觉得躲在家中比面对外面的世界来得舒服。
  自小充满竞争
  一个男人的世界,从小开始,都充满了竞争。在幼儿园里,就要面对比你强大,又不友善的其它孩子,看你不合眼时一个巴掌就从头打下。同学的接受,老师的认可,外面世界的各种要求,每一宗都是不断在考验你的韧力,哪比得上母亲怀中那安全得无忧无虑的温馨?
  你现在明白为何幼儿园门前,总有孩子拉住母亲的衣衫哭着不放手。
  捱过了小学、中学以至大学,一个阶段比一个阶段困难。毕业后就业,进入大千世界,压力更是只会有增无减。怪不得一个人成长的每个阶段,都会有人打算半途而废,回家躲起来,做个宅男!二十至三十多岁的年轻人尤其占大多数。其实各种年龄的宅男都有。由几岁大到几十岁老,其中还包括很多养家活儿的已婚男士。
  这也是近代男女的一个微妙分别,不是说「男主外,女主内」吗?但是愈来愈多男士宁愿与妻子交换角色,也不喜欢在外搏杀。
  这现象其实在欧美也有一段历史,很多男士都承认喜欢留在家中,尤其喜爱烹饪。所谓cooking up a storm 是他们减压的方式。有好些男士认为自己比妻子有耐性,教起孩子来不会过分情绪化。厌倦了工作上的你死我活,纽约华尔街的尖子再也不是让人甘心追随的精神领袖,不如回家带孩子来得踏实。
  不少国外的好友当中,都选择做宅男,让喜欢做女强人的老婆专心出外打天下!
  其实中国文人的故事当中,辞官归故里的例子多的是。采菊东篱,种豆南山,那是一种士大夫追求的悠然境界,没有人会认为他们的精神有问题。但是现代的亚洲,宅男却是引起业界中很大的关注,成为精神健康的一个大项目。
几个地区的学者都指出,如此大数目的一群具备生产力的人士躲在家中不做事,对社会生产潜质是一种很大的损失。但是怎样激活这些人的动力,却往往是无门而入。他们根本上并不愿意接受协助,焦急的反而是父母和家人。
  根据日本的学者指出,有几个重要的案件,就是年轻人因为父母强迫他们出门,而把父母杀掉。结果连专家也不敢叫父母向孩子施压。加上互联网的方便,年轻人足不出户就可以天马行空,更是缺乏出门的动机。
  我最近也被一个类似的个案弄得十分苦恼,这个十七岁的少女已经好几年不肯上学,与母亲及祖父母住在一起,外表看来是她依赖着他们,实际上这少女是提供全家人一个发泄情绪的目标。一家人久不久时就要来一次大地震,为很小的事弄到天翻地覆,结果不是少女就是奶奶要被送入青山医院。
  一轮发作后,一家人又会变得十分理智,每个人都说话有理,而且悟性极高,那少女尤其是头头是道,把家中几代人的问题交代得比专家还有见解。
  母亲的银包内带着她的一张照片,是婴儿时代的小宝宝。少女说:「我就是希望永远做这小婴儿!」
  一听到我们说她要长大起来,她便从此再也不肯出现,也不许母亲继续前来接受辅导。
  舆论大过天
  当然,宅男和「宅女」有很多不同之处,但是这些走不出家门的年轻人,我会总称他们为「家囚」。而不管他们是孩子还是成年人,都有一个相同之处:他们最感到安全的地方,就是自己的房子。
  有趣的是,女人恋家,没有人觉得很奇怪,男人主内,就会成为宅男,这名词多少反映了社会道德眼光是怎样为男女角色定位。也许基于这个原因,宅男成为男性的专用词。
  我见过一些中国夫妇,女的喜欢在外工作,男的乐意管家,各适其适,本来相安无事。但是双方家属,以至左邻右里,无不投以奇怪的眼光,连丈母娘也忍不住,不断向女儿查问,女婿是否有问题?
  舆论大过天,最近在内地看到一个电视节目,一对男女的父母反对他们结合,节目主持人于是请来所有家人及与几位心理专家,为他们讲理。其中有一位专家问那女士说:「你的学历比男方好得多,工作又比他成功,你为什么一定要选个比你低下的人?是否因为你心中也在贬低自己?」
避世的成年人
  我当时莫名其妙,为什么那女的非要找个学历比自己高,工作比自己强的男人不可?她嫁的是那个男人,不是他的学历或工作,为什么女的不能「下嫁」?
  关键就在「下嫁」这两个字。如果女强人嫁个宅男,彼此都要备有很大的抗体,还要俱有万二分的不在乎,才可以应付外界的奇怪眼光。
  说起 Hikikomori ,大部分人都是集中在孩子和年轻人。我却不知何故,总是想起那些想避世的成年人。也许东京闹市的霓虹灯实在耀眼得让我头昏脑胀,让我不由自主的也想逃回一个宁静的小房子中,与世隔离。
  我们的会议在东京大学举行。大学入口两排大槐树,一庭子的黄叶纷飞,让人像走入图画当中,惊讶得不敢高声说话。学校内还有一座很美的内园,当中有个「心字湖」,站在湖边好象走入世外桃源,我一有空隙就走到湖边看看,让人心旷神怡。
  我想,如此良辰美景奈何天,谁有兴趣与那风雨飘摇的外界打交道?让我不由自主的也渴望找到属于我自己的归去来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