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12/middle/68d6aaa2ha42df9a37d5b&690
青草是我的堂姐,有关她的记忆是在小时侯就有的。那时侯她并不出色,直到现在也是。她一直梳着一个农村女孩常见的马尾辫。有些发黄的脸庞上,一双大大的眼睛略陷进眼眶,睫毛倒是挺长的,于是在她看人的时侯,常多了一些茫然。
堂姐青草出嫁的时侯,我正在另外一座城市求学。暑假回家,听到妈妈在唠叨:青草出嫁了,哎呀,那个时侯可热闹了。男家来了三辆小车,青草家里置了十几床被子。光鲜鲜的被面和花纹,陪着青草出嫁了。
一晃几年过去,堂姐生了一个儿子,儿子非常瘦小,像小时侯的堂姐,扑扇的大眼睛里,闪烁着茫然和忧郁。生了儿子的堂姐回娘家的时间愈发少了,常常是中午回来,吃过中饭,骑上自行车又走了。好在婆家和娘家不甚远,可以让她在一个半小时内打个来回。只是常常看到婶婶和叔叔倚在门框上,看着远去的堂姐,骑上自行车摇摇晃晃地离去,这情景颇让人有些心酸。
堂姐的男人我见过,壮实的身板,宽宽的肩膀,浓眉和憨厚的笑。堂姐夫家有弟兄两个,公婆健在,都颇能下地劳作和吃苦,在当地农村来说属于情况稳定的家庭。只是再好的家庭也免不了鸡飞狗跳的杂事,于是青草堂姐的家常故事里,便多了一些很平常的色彩。
再见到堂姐是在我毕业那年,生性不安定的我漂泊到了杭州。在哥哥的安排下进他们工厂,作了一名统计员。没想到在车间遇到堂姐,正拿着一件电器产品,跟坐在流水线两边的员工比划着什么。悬在头顶的日光灯明晃晃的俯射着,我看到堂姐依旧黄黄的脸,和平静的眼。过了好一会儿,堂姐猛一抬头,才发现我。她诧异的扬起眉毛,嘴角浮起似有似无的微笑,放下手中的东西,跑到我跟前:“你怎么跑到这儿来了?”
我也微笑:“姐,你现在任车间组长?”
堂姐抿了一下嘴,有些不好意思的笑,“都是咱二哥照顾,把我这小学文化的人也提拨上来了。”说完又搂我的肩膀,亲热的说:“晚上到家里吃饭吧,你李哥今天晚上不回来。”
我笑着答应了,冲堂姐挥挥手,去忙别的事。
晚上一下班,便看到堂姐在厂门口打卡的地方等我,身边放着一辆七成新的自行车。堂姐带着我,向周边一个村庄骑去。拐过几个小道,顺路的地方堂姐买了一些菜,又穿过几条小巷,才到达堂姐居住的院子。
这是一个小小的房间,放着一张床,一个电视机,一个四方形的桌子,外面门口的地方堆砌着做饭用的厨具,别的就没什么了。堂姐招呼我坐下只管看电视,然后把高压锅压上米,就去外面洗菜炒菜。只听得外面一阵滋滋拉拉的油锅声,我刚进入剧情,堂姐就把菜端上桌,一份花菜炒瘦肉,一份猪肝辣椒,和一个炒白菜。堂姐说:“别嫌弃哦,就咱们两个人,简单的炒俩菜吧。”
吃饭的时侯堂姐不时给我挟菜,一面说着工厂里的一些人和事。堂姐说,她来这个工厂已经整整三年,当初来的时侯,工厂根本不招人,还是二哥借着一个招清洁工的机会,才把她弄进厂。那时侯,她一个人要负责整个生产车间的清洁工作,每天早上五点半起床,用拖把把车间的地面清洗一遍,再用干拖把拖干,然后就到了员工们上班的时间。工人们操作的时侯,她要负责维护地面洁净,不让地上掉一件物料和垃圾。稍有空闲,她就站在员工后面,看他们手里的操作方法,暗暗琢磨和记忆。她整整干了半年多的清洁工,终于一个偶然的机会,才成为车间的一名生产员工。那是在加工一批新电器时,一个线路怎么也对不上,生产车间主管和班组长们都急得满头大汗,已经在加班了,第二天凌晨是交货的时间。堂姐刚刚倒完几个塑料大桶的垃圾,正准备下班,看到这个情形,走过来,对主管说:“让我试试吧。”车间主管抬眼看她,要拒绝,再看她镇定的神色,把手里的电器交给了她。堂姐凭着深刻的记忆,把那块线路板和电器配在一起。主管和干部们大为惊讶。第二天堂姐再来上班时,便被生产主管安排到生产线上。就这样,堂姐告别清洁工的工作,又以勤恳任劳的能力和心态,征服了线上的员工。终于不负重望,一年半后,被委以生产组长的职务。
堂姐跟我说这些时,脸色依然如往昔一样平静,似乎在讲述别人的故事。屋子开始沉静下来,渐渐而来的夜色,温暖了两个人的小屋。
以后在上班的偶尔空闲时,总能看到堂姐忙碌的身影,和熟练的指导。渐渐的我和同事们混熟了,也不时听到一些轶闻轶事。这其中有关堂姐的。
这个工厂的经理,是一个附庸风雅的好色之人,常常见到他和车间一些有几分姿色的女员工亲密的打情骂俏,甚至能听到他和一些员工的桃色扉闻。当我在一次无意中跟堂姐说起这些时,堂姐的脸色一红,愤愤的说道:“你可千万别信那个老东西的话。这个工厂的男人没有一个好东西。上次他和车间主任喝醉了,我们有一条线还在加班,他竟然跑到我的桌子边说,‘林青草,走,我带你去吃宵夜,你看你,终日这么辛苦,鞋子都踩烂了,大李也不会心疼,我帮你买双鞋子吧。’我张口骂他,‘你再这样说,看我敢不敢扇你一巴掌!’后来车间主任过来把他拉走了。再以后,他没再惹过我,只是有时侯会说一句,‘哎,林青草呀,咋就看不透你哩。’”
我忍不住问道:“那李哥呢,他不也在厂里吗?他知不知道这件事?”
“你李哥出国了。”
我差点要晕倒,“姐,你跟我开玩笑吧,李哥,他初中文化,咋出国?”
堂姐平静的笑了,黄黄的脸上染上一缕红晕,“别看你李哥老实,人家好心人总记挂着咱们哩。以前这个工厂的一个经理,是双硕士,现在被聘任到萧山一家仪器厂任工程师,那里的仪器都是德国进口的,必须要到德国培训三个月才能上岗。这不,那里刚有这个机会,人家就给你李哥打电话了,让他赶快从这边辞了工过去。我上个月又陪他回老家办了签证,他现在已经走了两个星期。”
我真替堂姐和姐夫高兴。说这话的时侯,堂姐和我正坐在工厂附近的公园,旁边有不知名的小虫,发出起伏啁啾声。
远处有一对男女走过来,穿着宽松的衣襟,状态亲密。堂姐有些失神,望着他们远去的身影。好象有些自言自语,又好象说给我听:“即使那时你李哥在身边,又能起什么作用?”
我的心一紧,“姐,你在说什么?”
“你李哥,他早已经废了。”
“什么?”
“在他十八岁那年,帮人家盖房子,一根檀条下来,打到他腰上,从那以后,他就成废人了。”
“那你怎么还肯嫁给他?”
“我不知道呀,即使我父母,他们也毫不知情。那个媒人,他把我害了呀!他是知道的,只是受了你李哥父母的托付。他们说他们家不能没有媳妇。”
在堂姐近乎梦呓的唠叨中,我看到数十年的那个晚上,一个新婚妻子,满怀甜蜜,坐在大床上,等待一生中最幸福神秘的一刻。却不料新郎跪在新娘面前,痛苦失声,新娘吃惊了一刻,扶起新郎,才听到这个惨痛事实。新娘呆了呆,要冲出洞房,被挡在门口的公公婆婆狠命推倒进屋倒地。一个钻心的痛传遍全身,新娘的脚被崴了。整整过了三个月才痊愈,新郎全家不肯给她请医生,理由是怕她又跑掉了。新郎每天晚上跪在她床头,乞求她原谅,给她洗衣、端饭,过了半个月,看到新娘的心有些好转,这才打起包袱,外出务工。那时侯,村里的青年打工流行成风。然后堂姐有了儿子,有了和公公婆婆的争吵,为了猪食,为了鸡鸣,为了房子,为了田地。后来堂姐来到丈夫打工的城市,两个人开始相依相偎的生活。
堂姐沉默了,远处的灯光闪闪烁烁,打量着夜色中的一切。
我艰难的问道:“那李哥现在呢,好了没有?”
“哪会好?一直在吃中药。自从结婚后,就一直在吃药,炖整罐整罐的中药。好不容易怀的儿子,也不是他的。那个晚上,你李哥出门的那个晚上,他老东西闯到房间,把我糟蹋了,那个晚上,当昏死过去的我醒过来时,发现那个老东西跪在我的床头,说,求求我,给他们家留个种。他们家大儿子不能没有传根的人。他说不管好歹也是他们家的种,这下不怕他兄弟来跟我们争家产了……”
堂姐的声音终于低哑下来,目光无神地望着夜色,那夜色苍苍茫茫,似乎想将堂姐整个人吞没。伏在四周的的虫鸣,终于开始大了起来。
此后的很多日子里,我一直在想着堂姐的这个故事,越想越让我迷惑。我不知道这样一个平常的农村女人,是怎么把日子一天天过下来的。
我离开杭州时,是一个下雨的天气。堂姐来送我,打着一把青色雨伞。姐妹两个人偎在一把雨伞下谈心。我跟堂姐打趣:“姐,李哥从德国回来了,到时可是高薪的技术人员,你可以享清福了。”
“呵,享啥福哩,好容易日子好过一点,这不,我眼睛又看不清了,老是晚上的时侯昏昏沧沧的。去医院检查了,也检查不出啥毛病,医生只嘱咐说不让在工厂熬夜。”
我想起电器厂那一个个精密的元器件,还有那闪着炽热光芒的日照灯。堂姐的眼睛,大概就是在工厂累坏的。
堂姐打着青色的伞把我送上车站,一路上雨伞边上的水滴,滴滴嗒嗒,不断下落,如堂姐的故事,滴滴嗒嗒,落到我的心上。
如今,我所居住的这座城市又开始下雨了,天空和地面都湿漉漉的。恍然间,堂姐打着一把青色的雨伞,来到了这座城市,又悄然离去,渐渐的,淹没在城市的雨雾中。
发于《江门文艺》2010年12月上期。感谢阿北编辑!
相关链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69e797960100o644.html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