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城生活》 幸福两点一线


标签:
双城生活婚姻爱情徐嘉惠郝京妮杂谈 |
分类: 影视随感 |
不同的城市,不同的人生,因为一次际遇,彼此走到一起,相知相爱相守。《双城生活》把上海与北京框进了同一组画面,徐嘉惠与郝京妮在爱的勇气下轰轰烈烈地将两地截然不同的生活形态融合到一个小小家庭单元里,喜怒哀乐交织起一波又一波矛盾冲突,浓郁现实味儿里透着明快的时代感。
上海小男人,北京大女人,角色设定与人物性格的碰撞本身就已经意趣盎然。徐嘉惠絮絮叨叨地“我妈说得一点儿没错”,郝京妮毛毛咧咧地“多大一事儿啊”,迥然地域习惯在相互之间的吸引与矛盾是同时存在的优势与缺陷。爱上一个人,就要接受他的全部。婚姻比爱情更需要的是,经营。
我们不在一个城市,我们有完全不同的过去与现在。恋爱时,对方的新鲜个性使得彼此完全迥异于身边人群。未知与好奇引发强烈吸引,这是古往今来爱情的起源。异性相吸,本就出于此理。更何况,距离产生美感。时空被拉长之后,情感欲望被积累,每次的分离与重逢,变得加倍美好。
徐嘉惠与郝京妮在无可阻止的激情里,不顾一切组成了家庭。闪婚,是件很时髦的事情。然而,当梦想照进现实里,美好的一切都悄然变成生活的困阻,面对这一切他们显然没有做好准备。
http://s14/bmiddle/68d64160nb094d7ea700d&690幸福两点一线" TITLE="《双城生活》
动车,飞机,在两地之间来回穿梭。物质成本是双城生活不可回避的基础条件。你来,还是我来。这个永恒的话题,成为牵扯在两人乃至两个大家庭之间的橡皮筋,松一松或者紧一紧,所导致的结果就将大相径庭。
面包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工作问题需要解决,婚后生活才能安定。80后的家长们义不容辞加入到这场本就理不清的拉锯战中,托人送礼拉关系,想要为子女解决问题,努力给他们一个安定的小家。亲情的重量使生存问题愈加沉甸甸地摆在小夫妻面前,为了生活要放弃本初的理想吗?婚姻与家庭到底是让人生完整,还是要让人生无奈?徐嘉惠与郝京妮相继接受又放弃了家长们的安排,双方争执的闹剧逐级上升为六人大战。
埋怨,争吵,外遇,离家出走……小两口爱情结晶诞生后,矛盾益发激化,原来看似庸俗不屑的家庭闹剧桥段,临到自己头上竟是浑然不觉老套地乐此不疲上演。徐嘉惠在速写本上涂鸦着,我很难过,很郁闷,可是,我还有爱。这没有说出口的话,是真谛,不仅在于双城婚姻,也在于每一个全新组建的家庭,都是必须要经历的磨砺。《双城生活》浓缩了许多我们在现实中都会遇见的困扰和难题,然后用依然存爱的心去慢慢解开束缚了幸福的纠纠缠缠磕磕碰碰。
岳父岳母能站在女婿的角度看一看问题,婆婆能和媳妇像母女一样说说贴心话。自由婚姻时代,长辈是被迫选择了自己的亲家,他们尤其需要宽大包容的胸怀,也更加需要子女的体谅与关爱。《双城生活》的两位母亲“清咖”“涮羊肉”般难以调剂,但她们爱孩子的心完全一致。伴随着异地婚姻数倍于同城婚姻的重重问题,经历了生离死别的人生彻悟之后,这一份爱远比孩子们悟醒得更早更彻底。从“争取对方来自己的城市”到“鼓励孩子去对方的城市”,割舍太不容易,大爱无以言表。
幸福,两点一线。两点,是你和我。一线,是婚姻的经营。《双城生活》,交融了两个不同城市的幸福信念。地域,家庭,父母,赐予一个人无可改变的特质与属性,双城激发它们相互之间真情碰撞的火花。徐嘉惠与郝京妮并肩走过了婚姻的阵痛,他们为宝宝取名为“徐双城”。不论父母想要如何忍让与成全,他们也永远不会放弃对于家乡的眷恋依存。双城,本来就是前提,不可改变。
《双城生活》剧终一幕,镜头巧妙地安排在了机场。徐嘉惠与郝京妮彼此打趣致敬,画面很温暖,往返奔走依然是故事的主背景。故事结束了,故事仿佛又刚刚开始。快乐笃定是一份让人欣喜的收获,因为不论是剧中人物还是追剧的观众,大家对于未来的幸福,变得更有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