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地情书


标签:
藏地情书玛吉阿米西藏爱情重生杂谈 |
分类: 文字之悟 |
去西藏前,《藏地情书》一度孤零零躺在书架上。总是觉得那些故事有些“为赋新辞强说愁”的作秀味道。而今从藏地回来之后,竟却忍不住再将昔日嫌弃之物宝贝似地找回来,静日复读,心中丝缕慨然还真应了那句“欲说还休”。
书中《再见,香巴拉》一文中写到:最无知迟钝的人,也能感到西藏一切事物中所蕴含的不可思议的神秘。深邃的蓝天,圣洁的阳光,转经的老人,虔诚的朝圣者,都给缺少信仰的灵魂提供了仰望的天梯。难能可贵的是,它始终以一种谦卑的姿态,对自己的无边法力缄默不言。
当目光遇见这些文字的时候,便无法再流转了。我曾经那般真实切身感受,因此深深赞同。一抬手,仿佛就能握住阳光。空气里悠然漂浮融雪的清冽透彻。流云在山头飘过,投下脉然起伏的身影。世界的伪装,在一分一秒中被悄然撕扯干净,手机信号忽有忽无让曾经执念的外在联系变得不再重要。安静地回归到自己的身边,感受着天地对于灵魂的净化,是一种神奇而无法言语的体验。
《藏地情书》的作者们,显然生有同感。于是,在这样心意互通的基础上,我想我开始相信那些爱情也愿意走进那些故事,去慢慢感受文字背后所散发出来的生命温度。
http://s15/bmiddle/68d64160na6c20090722e&690
《藏地情书》收录了十一个不同的故事,初看似仅以西藏为背景,再看却更以西藏为灵魂。到了西藏之后,你会发现孤男单女走雪域,在那片土地上果然是再普遍不过的现象。他们来自世界各地五湖四海,身份迥然,行业各异;但多数幽默开朗,有背包远行的独立果敢。
我不知道走雪域的单身男女们是否幸福,但他们一定是为了寻找幸福而来的。在玛吉阿米餐厅晚饭的时候,曾遇见一位倚窗独坐的女子。她瘦弱清秀,架着黑框眼镜,穿深灰色棉布长裙白色上衣,手里捧着书,眼神却一直飘荡在窗外八廊街的人流中。她同大家一样喝青稞酒,甘美的酒汁让她两颊泛起温柔的浅红。当我与老公在拥挤的店堂找不到桌子,小心询问她是否可以同座时,迎接我们的是意料之外特别爽利清脆的笑声与欢迎。
女子单身从北京来,是高中教师,除了家乡与工作这两点之外,我们讲得更多是在西藏的见闻。我激动地谈论布达拉、拉萨河,她兴致勃勃地说着日喀则、珠穆朗玛。藏地的邂逅,仿佛一场宿命,流星般璀璨地划过彼此的世界,短暂而无比美丽。
我们在上一秒尚互不相识,而在这一秒已能面对面如老朋友般尽情交流着关于梦想与行走的心情与所得。这种刹那交汇的心灵相通,比网络上熟稔但从不相识的老友们更让人感觉奇妙。那就仿佛是另一个自己,千里迢迢来赶赴藏地的约会。
坐在玛吉阿米,我们无可回避地提起仓央嘉措。隔了数百年,是同一个古老神奇的男人引领大家来到同一个地方。缘分、邂逅,能不说是另一种前世注定吗?女子带着京味儿聊侃的声音渐渐低沉下来,她掩饰地朝窗口转了转头,眸子里闪过亮晶晶的东西。我佯作低头喝茶,为她的遐思让出独立空间。掩着伤口与泪水,在藏地,独立地一个人走路。我想,这大约是重生的最好方法。她背后的故事,我不得而知,但我知道她依然相信爱与自由。
http://s15/bmiddle/68d64160na6c1fe7dc69e&690
《藏地情书》中的故事大多也是起源于这样的背景。在褪去一切伪饰外衣之后,在孩童般真挚柔软的时刻,如果注定相遇,如果相互吸引,必然是要萌生爱情的。忠于自己灵魂的牵引,执起一段心意合拍的情感,藏地的神灵们不会因此而向你问罪。披星而浴,围火而舞,坐在拉萨河畔吹风,站在那根拉山口狂吼,围着纳木措湖水奔跑,沿着尼洋河数牛羊……或者,和我们一样,守在玛吉阿米,等待心中那个男人前来赴约,不管夜色已深。
没有人会来质疑你种种行径的怪异,执念地前往藏地,踏足立于雪域高原神圣布达拉之下,抛开了俗世身份的牵绊,也许其本身就已经是平淡生活的一种匪夷所思。
累了,倦了,去行走吧。获得新的力量。就像《谁动了我的琴弦》文中所说的那样:前世来生,不过刹那。去年发生的事,你已经无法触摸和挽回,那就是前世,同样,上一秒也是前世。所以,我们没有必要执著于过去。对吧?
西藏是具有神力的地方。离天空很近,离自己很近。重新开始,清零芜杂的世界,相信爱,学习爱,涅槃人生。它比任何一种精神文化产物都更有净化心灵之效。《藏地情书》仅是汲取了其中一种浪漫的表情,已是绝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