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今夜无梦

(2010-07-19 17:51:22)
标签:

红楼梦

李少红

感叹

杂谈

分类: 影视随感

http://s2/middle/68d64160n745f763f37c7&690

        好一张昆仑奴面具,好一张俊逸的面孔。去年元月时,花市灯如昼。梦幻一般的光华流溢处,留下了她此生最难忘的惊鸿一瞥。爱情,就以这样无以伦比的明媚倏然出现在太平公主的生命长河之中,李少红也以同样无以伦比的才华横溢出现在我的视野里。当年她慧眼识得周迅,大约是因为彼此气息的相互吸引。灵动、轻巧、淡淡的愁思、还有眸子里永远捉摸不透的一抹飘渺。清澈如水一样的太平,纯净如水一样的秀禾,她的形附了她的神,宛若一体;温婉而坚定的气质,唯美而空灵的调子,追随着《大明宫词》直到《橘子红了》。也有一帮同有此好的追随者,总在低调而痴迷地悄然踏着这个步调,渐行渐醉。其中,也含了我。彼时,还特意捧回了郑重的剧本细细琢磨,那种芳沁满怀的乐趣至今久难忘却。

 

伴着夏日莲红的屡屡清香,《新红楼》缓缓揭开了她的神秘面纱。这回,贴着李少红标签的名著翻拍,似乎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审美危机。有人评议,过于追求唯美,反而飘忽诡秘,仿佛已不再是世间凡人琐事,颇有些曲高和寡。可在我看来,其实李少红与红楼之间,必定是有渊源的,两者能结缘,就已经是一种微妙而美好的关联。

 

红楼梦,是万千女子闺中必读的典籍。我还不足十岁的时候,就开始一遍遍赏玩同名的连环画,直到拥有了第一本原著全本,便再也不能释手。人静独处之时,红楼梦曾是我最好的精神伴侣。它的奇妙,在于每每重读都会给人有不同的感慨与启示,竟能随心境转变而得万千变幻。一千个观众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谁也不知道曹雪芹心中的宝黛钗到底是何模样,他那孤寂深处的期望又可否正是仙草灵石的飘渺幻境?而在于我,陈晓旭的黛玉与欧阳奋强的宝玉,早已深深生根在彼时的年华里,她微微蹙起的烟眉,他丰若满月的俊俏,正是我对红楼梦中人无尽风流与缠绵的理解。

 

http://s4/middle/68d64160n8dd986d1b653&690 

 

这一回,新红楼翻拍,又恰出自李少红的手笔。我几乎是怀着安然与清澄的心,努力清空了自己,来静静期待。然而,世间之事往往不能尽如己愿。期望越大,免不了失望越大。耳畔闻着李氏如往昔一样悠悠的旁白,奈何竟怎么也入不了境界。京剧旦角一般的扮相,似乎缺了灵魂一般的节奏,让我一次次恍惚。贾母何时这般乖张怒目?凤姐何时这般强作欢颜?黛玉何时这般直白淡然?宝玉又何时这般浑身稚气?停停看看,到了25集,倒还是一众丫头们灵巧出色,稍稍入目。但那现代感十足的语调,依然让我揪心。李少红与红楼梦,两者都是心头所好,可她们的交融却这般让人惋惜。她用了独特的视角去理解和阐释,用细腻的女性情怀为红楼披上了一件华美又清凄的轻纱,只可惜唯美至极竟空空也,恰如梦一场。

 

终于,累了,竟不能再继续坚持下去,不禁反问自己,是不是心已经老了,住在心里的那个梦也已经随之而失了灵性……答案不得而知。可我明白,对李少红的喜爱并没有因此而减少,对于红楼梦的沉醉也并没有因此而淡去,既然只是一次美丽的错误,就让它随着夏夜的晚风淡淡逝去吧。惊诧至此,我再找不到言辞来形容。惟愿今夜好睡,明日依旧有好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守心如玉
后一篇:月是故乡明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