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散文:寻梦“四九城”里的北京人

(2011-06-20 08:00:52)
标签:

炫风之影

原创

分类: 寻梦北京

  

 散文:寻梦“四九城”里的北京人

寻梦“四九城”里的北京人

炫风之影

      无意中,我在校园里一个较偏僻的地方发现了一个小店,不说里面经营着各色生活上的艺术品,单看老板娘的业余爱好,就让我很喜欢。她的店里四面墙上挂满了在老北京胡同里的摄影图片,用黑白图片手法一处理,还真有浓郁的北京味道。在那一堆堆艺术的小勺子小碗之间还堆着一些书,都是讲述老北京的奇珍故事,让我产生了兴趣。

     我的祖籍虽然不是北京,但是我却是老北京人家的媳妇,这几十年的生涯里,我曾经在北京的胡同中生活了不少年,因此使我对老北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我就和老板娘攀谈了起来,和着她那浓浓的北京口音,我们越谈越快乐。

     的确啊,北京的文化底蕴实在是太深了。四合院、大杂院作为一个文化载体,那不过是北京城的一个外在现象,它的具体内容却是讲究很多。仅从饮食文化上即可窥见一斑,就算老北京平民生活过得较苦,可是那也不能缺了规矩,比如,喝豆汁,必须就着焦圈儿和咸菜丝,吊炉烧饼要夹猪头肉,拌炸酱面的酱时一定要加些方方的小肉丁,等等。

     我在校园里长大,从小听惯了父母亲的上海方言,当我嫁到了夫家,突然置身于老北京的生活中,真的是充满了新奇。那些老北京人是很热情的,邻居家有老家送来的白薯干,那也得街坊四邻地都送些尝尝。院子里的枣树上结满了大枣子,明明各家院子里都栽有枣树,那也得相互邀约着,吃枣子啊。手里只有一把香瓜子,看到了你,也会摊开手掌,来,吃点,香着呢。您瞧,这老北京人活的就是有滋有味。

     我结婚时,并不想大办,只在婆家摆了两桌酒席,两家亲戚坐在一起,吃个饭就算结婚了。谁成想到了那饭桌上摆满了酒菜时,小院子就开始热闹起来,没有被邀请的街坊四邻全都来到了院中,祝贺声此起彼伏,全家子人也都去一起还礼。邻居们见到我自然是一番的夸奖,使我感觉自己就是那里的一枝花。结果,到了吃饭时,几乎是一会儿换一拨人,一会儿又换一拨人。婆婆笑着说,幸亏准备的二锅头和食物都够,因为她知道这些事是瞒不过邻居的。最后,我记得光送茶具的就好几套。我爱人笑着说,可着“四九城”找吧,我们胡同里的老邻居最热情,记着啊,以后都得还礼。

     从第二天开始,我就置身于“您吃了么?”然后是“回头见!”的寒暄之中,即使是在厕所里碰到了也是如此,真的是很有趣。老北京人的热情的确是没的说,遇到难事就是家中无人也没关系,只要来到院门口,随便招呼一个邻居,人家自然来帮忙。记得儿子一次发高烧到抽搐了,偏偏老婆婆上街买菜去了,我自己紧张得要命,想找人帮忙,一着急跑到院子门口,正好遇到邻居家的二嫂,她一听说忙急着和我一道将儿子送到了儿童医院。二嫂像自家人一样跑前跑后的,让我没有感到一丝的隔阂,很令我感动。

     随着城市化加速建设的进程,胡同的文化胡同的景儿越来越少了,有时候和已经搬进高楼的老婆婆聊起天来,她还是很怀念那时候的生活方式,连我这个“外乡人”也跟着一起唏嘘不止。我想有时间了,我要可着“四九城”转悠转悠,寻梦老北京!

(备注:此文为炫风之影在新浪首发,支持原创!)
散文:寻梦“四九城”里的北京人
感谢新浪客服推荐本文上首页,感谢博导孙鹏老师,辛苦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