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道德的对抗

(2014-08-29 23:12:38)
标签:

时评

    一直以来,关于传统媒体与即时通讯工具之间孰优孰劣的争论,基本上限于技术层面。即时通讯工具的技术优势虽然不是绝对不可挑剔,但确有无可否认的长处。不过,一种传媒模式与另一种传媒模式之间的优劣之争,除了技术层面之外,还有社会道德层面。一旦上升到社会道德层面的较量,就不是“竞争”二字可以容纳,恐怕要用到“对抗”才行。
    之所以说传统媒体与即时通讯工具之间存在着社会道德层面的对抗,依据何在?依据就在各自发布内容的入门门槛不同,前者比较高,后者比较低,有时候甚至基本上没有门槛。具体来说,要想在传统媒体上发布内容,必须经过有资质的专业编辑程序把关才行,而在即时通讯工具上发布内容,很多时候无须经过任何把关就可以长驱直入公布于众。这种发布门槛的不同,一方面可以为大众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披露某些事实提供方便之门,另一方面,又使那些发布不负责任言论甚至别有用心造谣的人有了可乘之机。
    近年来社会上频繁出现的各种政治谣言、官员丑闻、医患冲突、商业贬损、人身攻击等所谓“新闻”,绝大多数都来源于即时通讯工具,后来都被陆续证实为凭空捏造的谣言和假新闻,但已造成有关方面不同程度的损失。由此可见,在新闻职业道德方面,传统媒体的约束相对严格,即时通讯工具比较没有约束。人类社会中,凡是没有约束的事物,早晚都会出现负面效应,产生危害。发生在传媒领域,最直接的后果就是扰乱人们的思想,造成社会混乱。因此,只要即时通讯工具不改变内容进入门槛低的现状,在道德方面就难以为社会所容纳,人们就不得不重返传统媒体,依靠传统媒体寻求真理和求证真相,进而言之,传统媒体与即时通讯工具之间的较量就有可能发展为新闻道德层面的较量,或者可以直接叫作新闻道德的对抗。
    对于这一点,之前由于即时通讯工具兴起的时间还不长,各种效应尚未充分暴露出来,人们看见和感受它的好处比较多,察觉与体会它的弊端比较少,因而常常一边倒地为它喝彩,为它助威。时间长了,连传统媒体里面的人也觉得事情就是这样,无可挽回了。实际上,任何事物都有正反两个方面,只不过开始时感觉不明显,慢慢才会显露出来,只要发展下去,再好的东西也会露出软肋,反而原先觉得已经过时的东西这时才在“沧海横流”中显出“英雄本色”。这就是哲学上说的历史继承性和历史延续性定律,任何事物都是如此,媒体也不例外。
    也许有人会问,如果即时通讯工具的弱点在于进入门槛太低,谁都可以进入,那么,只要把门槛提高一点,岂不是 就可以 避 免其负效 应了吗?到那时,传统媒体岂不是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吗?这话孤立地讲似乎有点道理,可在现实生活中,即时通讯工具一旦提高门槛,把亿万非专业人士自由发布信息的脚步挡在门外,那么,它原先的优势岂不是就会消失,它赖以超越传统媒体的武器岂不就会变成与传统媒体一模一样了吗?如果真是这样,它又有什么必胜优势可以压倒传统媒体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