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李白之死

(2011-08-02 10:13:27)
标签:

历史人物

杂谈

李白之死

陈才智

 

暖气变寒谷,炎烟生死灰

乾元二年(759)三月,李白站在白帝城头,百感交集。他想起自己25岁那年,从这里出三峡,下长江,东游金陵与扬州……那时的大唐王朝光辉灿烂,欣欣向荣,自己也正是风华正茂,意气昂扬。可惜“开元盛世”竟如昙花一现。后来国事日非,自己也每况愈下。再后来战乱一起来,社稷在风雨飘摇之中,苍生在水深火热之中,自己也陷于九死一生的境地。最后他吃惊地发现:自己这一生的遭遇,和大唐王朝的国运竟是如影随形!

正当李白感慨万端之际,突然喜从天降!朝廷因关中大旱而大赦天下,“死罪从流,流罪以下一切放免”,因涉嫌永王叛乱而被流放的李白也在其中。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没有青春,李白也一样高兴得发狂,他以为自己否极泰来了,他幻想马上就要重见太平盛世了。朝廷既然赦免了他,就可能起用他。现在,李林甫也死了,杨国忠也杀了,高力士也被赶出宫去了。再没有人嫉护他,排挤他,迫害他了。那就赶快回到江陵去吧!趁着郑判官还在那里。那就赶快回到江夏去吧!趁着江夏太守韦良宰还在那里。他们一定会欢迎他的归来,他们一定会很快把他,这位从泽畔活着回来的“屈原”,推荐到朝廷上去,和当代贤豪共图恢复大业。

在一个朝霞满天的黎明,李白踏上了东下的轻舟,趁着新发的春水,飞也似的顺流而返,随他而返的,还有他那生平第一快诗——《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李白回到江陵,那里正是杨花漫天的季节。漫天的杨花,一朵朵,一串串,那么轻盈,那么美妙,在空中飞舞,飘到人的眼前,使人忍不住伸手去扑,跑步去赶。

长安、洛阳两京收复后,朝廷以为天下大定,就忙着上尊号,封功臣,享九庙,祭山川……几乎全是虚文浮套,居然装点出一片中兴气氛和太平景象。中书舍人贾至的《早朝大明宫呈两省僚友》以及王维、岑参、杜甫等人的和诗,特别是其中王维的那句“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更是把中兴幻影装点得煞有介事,把太平假相渲染得富丽堂皇。

当时朝野上下都在赶着中兴的“杨花”,江陵的李白也不例外。在《赠崔咨议》中,他把自己比做“天马”,希望得到崔咨议的“翦拂”,还可以在“中兴”大道上驰骋。稍后,他觉得言未尽意,又写了一首长达数十韵的《天马歌》,借以自况。在《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中,他披肝沥胆,下笔不休,又是历叙自己的生平事迹,又是表白自己的赤胆忠心,还一再提起和韦太守故交情深,而最终还是希望即将高升的韦太守能提携一下——“君登凤池去,勿弃贾生才”。在《自汉阳病酒归寄王明府》中,他更是喜形于色,好像马上就要启程再赴长安,重新待诏翰林了:“去岁左迁夜郎道,琉璃砚水长枯槁。今年敕放巫山阳,蛟龙笔翰生辉光。圣主还听《子虚赋》,相如却与论文章。愿扫鹦鹉洲,与君醉百场。啸起白云飞七泽,歌吟渌水动三湘。莫惜连船沽美酒,千金一掷买春芳。”

春天过完了,夏天也过完了。李白除了陪着吃了一些浪酒闲茶外,一无所获。“报国有壮心,龙颜不回眷。西飞精卫鸟,东海何由填。”他终于明白了:他这个刑余之人,要想实现报国的壮心,好比是精卫填海。

杨花落尽,中兴梦碎。李白“人闷还心闷,苦辛长苦辛”(《江夏赠韦南陵冰》)。

……

李阳冰煞费苦心,再三斟酌。凡有?时忌之处,不得不使用曲笔,闪烁其辞。熬了三夜,才写成了《草堂集序》。第二天,在病榻之侧,阳冰把这篇序文从头到尾为李白念了一遍,病人微微颔首,枯槁的面容稍露欣慰之情。

李白的病,连金陵名医也为之束手;李白自己也以为势将不起,以致李阳冰在接受李白托付的诗稿时,感到是垂危的病人在交代后事。

谁知第二年正月,传来了安史之乱完全平定的消息,病魔便从李白身上节节败退。它不知道这副衰老而又卧病三月的躯体怎么会迸发出如此强大的生命力,竟使它不得不松开魔爪,退避三舍。但天地再清,李白却面临绝境。

李阳冰虽然尽其所有,但一个小小的县令又能有多少积蓄呢?

李白想到了“死”:“一朝摧玉树,生死殊飘忽。”“生者为过客,死者为归人。”“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富贵百年能几何,死生一度人皆有。”“乍向草中耿介死,不求黄金笼下生。”

醉入长江水,捉月采石矶

大概是宝应元年(762),也许是广德元年(763),还有可能是广德二年(764),不过肯定是在十一月,已是深秋的一个月夜。江南西道宣州当涂县(今安徽省马鞍山市)南五公里,采石矶,长江边的邀月酒馆。

案台上,一对又粗又红的蜡烛,已即将燃尽,却又借着已流出的浓泪的余脂,牵延着欲断不断的弥留的残火,在夜的喘息里,无效地抖擞,吃力地振作。

桌上,杯盘狼藉;脚下,酒坛倒地。

“座中醉客延醒客”。只是,醒客已走,醉客亦难留。散了,都散了,如同散阵的游兵,投巢的乌鸦,惟剩下那醉得最狠,醉得如泥的李青莲。全身的骨架,如同脱了臼一般,歪倒在椅子,口中呢喃。声音听不见了,嘴唇还喋喋不止地颤:“酒来笑复歌,兴酣乐事多。水影弄月色,清光奈愁何。”

通身的知觉都已死去,被酒催迫了的呼吸,也几乎就要停驻;两眼只是对着碧空悬挂的玉盘,对着她看,看了又看,总看不倦。

“多美呀!”他叹道,“清寥的美!莹澈的美!宇宙为你而存吗?你为宇宙而在?哎呀!怎么总是可望而不可即!月儿呀月儿!难道我不应该爱你?难道我们永远便是这样隔着?月儿,你又总爱涎着脸皮跟着我;等我被你媚狂了,要拿你下来,却又总攀你不到。”“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月光光,月是冰过的砒霜月如砒,月如霜,落在谁的伤口上?唉!这样狠又这样乖!月啊!你怎同天帝一样地残忍!我要白日照我这至诚的丹心,狰狞的怒雷又砰訇地吼我;我在落雁峰前几次朝拜帝座,额撞裂了,嗓叫破了,阊阖还不开”。

“吾爱啊!帝旁擎着雉扇的吾爱!你可能问问天帝,我李白究竟犯了哪条天律?为何把我谪了下来,还不召我回去?天帝啊!天帝啊,我这罪过难道将永不能赎?天帝呀!我将无期地被囚在这痛苦之窟?”

又圆又大的热泪滚向膨胀的胸前,却有如水银一般地沉重与灿烂;又像是刚同黑云碰碎了的明月溅下来点点的残屑,炫目的残屑。

“月儿啊,月儿!若不是你和这酒,我这生活可不还要百倍地痛苦?啊!可爱的酒!自然赐给他的骄子——诗人的恩俸!啊,神奇的射愁的弓矢!开启琼宫的钥匙!——‘人闷还心闷,苦辛长苦辛。愁来饮酒二千石,寒灰重暖生阳春。’”

“惟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

夜,已深了;

人,已醉了;

歌,已终了;

泪,已尽了;

那谪仙人的世间余生也快到了最后一刻了。

李白披上那件袍,那件他当年供奉翰林院时定制的宫廷锦袍,掏出身上的余银,掼在桌上,踉跄着踱出酒馆,奔向江边。

四周悄然萧然,长江上皓月当空,流光万里。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渔火亦尽熄灭。万籁俱静,江声微微,好像连大江也进入了梦境。这时却有一叶小舟,在流光中荡漾。

啊,这不是一叶扁舟,斜倚在江边?就让我“纵一苇之所如,临万顷之茫然”。

沉醉的诗人颤巍巍地站在了舟中央,看着这月儿,他不觉惊讶地想:如何这里又有一个她呢?奇怪!奇怪!难道天有两个月,我有两个爱?难道刚才她送我下来时失了脚,掉在这江里了吗?

——这样,他正疑着,不由得放声大哭:

“哎呀!爱人啊!淹死了,已经叫不出声了!”

他便纵身跳下江去,向那江中的明月一抱,可是,明月已不见了,他更惊慌地呼叫,却不知道自己也叫不出声了!他挣扎着向上猛蹿,再昂头一望,又见圆圆的月儿还平安地贴在天上。

力已尽了,气已竭了,他要笑,笑不出了,只想道:“我已救她上天了!”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唐代宗广德二年(764)正月,朝廷下诏,命天下诸州推举堪任御史、谏官、刺史、县令的人才。李白受到推举,官拜左拾遗。但当喜报送到当涂时,李白已经魂在九天。

在人间热烈地追求了一生的李白终于寂寞地离开了!“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古风》六十首其九),“东山高卧时起来,欲济苍生未应晚”(《梁园吟》),这些曾经强烈地作为追求的对象者,结果换来了空虚和渺茫,诗人之成为诗人固然确定了,事业却终于陷在模糊的幻灭中了。

李白死后50年,唐宪宗元和年间,宣、歙、池等州观察使范传正到当涂一带来,因为崇拜李白的缘故,在当涂县令诸葛纵的协助下,按图索骥,找到了李白的坟墓。他不让人去随便樵采,并且打扫干净。他又竭力访求李白的后人,求了三年,于是找到李白的两个孙女,这时都出阁了,一个嫁给陈云,一个嫁给刘劝,都是农人。

范传正把那两个孙女招呼来的时候,看她们衣服也很村俗了,面目也很粗糙了,只是举动还安祥些。范传正便问她们的景况,她们说:“父伯禽贞元八年不禄而卒,有兄一人,出游一十二年,不知所在。父存无官,父殁为民,有兄不相保,为天下之穷人。无桑以自蚕,非不知机杼;无田以自力,非不知稼穑。况妇人不任,布裙粝食,何所仰给?俪于农夫,救死而已。久不敢闻于县官,惧辱祖考。乡闾逼迫,忍耻来告。”说罢便哭了,范传正当时听了,也只有凄然。

李白的两位孙女觉得她们祖父是喜欢青山的,便请求范传正为她们帮忙,要把李白改葬。范传正立刻应允了,于元和十二年(817)正月二十三日把李白改葬在旧坟六里以西的地方,北边就是青山,青山是谢朓曾筑屋幽居过的,所以又叫谢公山,在当涂县东南。李白一生所在文学造诣上顶服膺的人物是谢朓,顶喜欢的地方就是青山,现在多少可以得到安慰了。

后来,号称“人才绝”的中唐大诗人白居易有诗《李白墓》,吊这位“天才绝”的大诗人:“采石江边李白坟,绕田无限草连云。可怜荒垄穷泉骨,曾有惊天动地文。但是诗人多薄命,就中沦落不过君。”早在李白生前,已是“新诗传在宫人口,佳句不高明主心”;杜甫也曾预言:“文彩承殊握,流传必绝伦。”历史是公正的,在中国诗歌史上,李白确如星悬日揭,照耀太虚。这正是:

诗中无敌,酒里称仙,才气公然笼一代。

殿上脱靴,江头披锦,狂名直欲占千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