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光阴的赤子--有感于《炎黄世界》的百岁杂志人
(2011-03-02 11:35:28)
标签:
编读往来杂谈 |
读者西溪过去与我们素不相识。最近的一天,她突然打来电话,对本刊多有褒奖,接着写来下面这篇文章。她的文字十分优美,然而有些话语使我们深感自惭与不安。但有感于她的热情与诚恳,也作为对我们这些年迈的新闻工作者的一种鞭策与鼓励,故把她的文章刊登在“编读往来”内。
猝不及防,岁月转到了另一个时间章节,一群太阳之子,闯进我的视野。他们,就是中国唯一一家编辑人员年龄最高、资历最深的杂志社——《炎黄世界》杂志。
百岁之人,俊朗地站在光阴的堤岸上,醒明而淡定地讲述着华夏和炎黄,这,不是传说,更不是上天创造的神奇,是他们丰沛而深邃的思想,已然穿透世事沧桑,是走过百年春秋积淀出的一种深厚学养,
让他们播种真善不辍。
清醒,是一种力量。《炎黄世界》的百岁编辑和专栏作家们,能够跨越一个世纪,挺俊地站立在时光中,不倾不坠,不是他们顽劣守旧,而正是因了他们眼光通透,思想超卓。他们比别人更有力量让自己站稳脚跟,携着一脉华夏风骨,站立于现代;有智慧让自己清晰地分辨是非曲直讲求真实,敢讲真话,在现实世界中,塑造无比鲜活、纯粹的自我,他们手执一盏思想的灯,照亮自己,也努力去照亮别人。《炎黄世界》,犹如一扇窗口,而《炎黄世界》的百岁编辑和作家,正是为我们这些茫然无措者,打开天窗的人。
强者,精神的骨骼最坚硬。《炎黄世界》的专栏作家周有光先生,年已106岁,他穿越百年风云走来,依然朗朗潇洒,不失一个语言文学家的修养和气质,不失一个经济学家的睿智和灵聪。主编李骏先生,83岁,是原发行量非常高的《家庭》杂志的主编,他如今依然满负荷地工作在《炎黄世界》编辑部。当我和他通话时,一时恍惚,这样一个思维清晰,话语简练的人,与“苍老”二字无法联系到一起,直觉告诉我,他还很年轻,很年轻。原中国新闻社广东分社社长、92岁的副主编张宝锵先生,资历深,学识渊博,工作起来,亦是兢兢业业,不辞辛劳在近期的杂志中,他竟然亲笔写了那么多的优秀文章。常人眼里,他们这个年龄,该是休憩颐养的时候了,甚至将他们当做弱者来关照,然而,内心辽阔的精神境界,成为他们灵魂最强大的支点,使得这群百岁人,在时间的逆光中,顽强地向着生命的青葱折返。记得,曾有记者采访一位大山里的长寿老人,问她为什么能够活到120岁还如此健康,她说:我的生命断了用水接。这句话对我触动非常大,今日想来,年龄,在《炎黄世界》的编辑和作家面前,仅仅是个毫无意义的符号,什么都不代表。他们的生命是被思想接着,接到了无限无限远……
周有光先生的文学作品,诙谐风趣中不掩端然大气,很中国,很通脱,非常富有大文学气质,这个世界,经他的眼神扫过,便黑白一指戳透,不留碎屑残尘。简处错落着繁复,细节中撩拨出大的风云。《炎黄世界》其他的作品,也底蕴丰厚,极富重量,凸显不俗的风格。现今有些文学作品,往往存在着与这个时代同样的疾病,矫情,自恋,扭捏作态,张扬却没有前瞻的思想性,超异而不超脱,曲折却不见深度。欣赏到《炎黄世界》的作品,一时豁然,如见江河,它是一扇弘扬国学的窗口,标示着中国文化的主流。它也许不蒸腾火爆,也许不惊人耳目,但它如空谷幽兰,馨香,能够抵达人的心灵;似宁静森林,荫下,你可以做自由的深呼吸。
2011年的第一个早晨,晴光万里中,向我走来一群穿越光阴的玲珑少年,一群天地的赤子,他们是《炎黄世界》82岁的总编、社长李骏先生,91岁的副总编张宝锵先生,专栏作家105岁的周有光先生……他们是炎黄世界的守望者,是华夏文化的传承人。
如果,你想获得一份真实和温馨,就走进《炎黄世界》吧,如果,你喜欢追星,就做这些百岁人的粉丝吧,他们才是最原真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