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监督官员是社会的进步

(2010-09-17 15:54:15)
标签:

民间呼声

杂谈

  

    现在,官是越来越不好做了,除了因为工作难度增加、问责力度的加大而带来的压力,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民众对官员的监督意识增强了。

    如果说周久耕因为一盒天价烟被网络媒体曝光,从而被掀下马来,已经让官员们领教了公共监督的锋芒小试,那么针对“最年轻市长”周森锋的“人肉搜索”,则把这种监督发挥到了极致。短短几天时间,周森锋的家事背景、父母妻子、任职经历等个人问题,都被查了个底儿掉,甚至他的毕业论文涉嫌抄袭等负面信息,也被网友一一搜索出来。在感叹网络巨大威力的同时,许多人发出这样的感叹:如此监督,官员们还有隐私可言吗?

    恩格斯曾经指出:“个人隐私一般应受到保护,但当个人私事甚至隐私与最重要的公共利益——政治生活发生联系时候,个人的私事就已经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私事,而属于政治的一部分,它不受隐私权的保护,而应成为历史记载和新闻报道不可回避的内容。”关于官员的隐私保护,此前已有多次争论。作为承担一定职责的主体,决定了在隐私权方面享有的保护理应比普通公民少,而且官员的级别越高、职责越大,所受的隐私保护级别就应当越低。

    在民主法制建设不断深化、公民监督意识不断增强的今天,官员们要学会适应公众监督的目光,要有主动寻求监督的意识和接受批评质疑的气量。这不仅是官员个人的事,也是打造责任政府、阳光政府的需要。当然,加强监督不仅需要民众的参与和官员的良知,还要在制度上做文章。比如,要改革权力体制及其运行机制,给权力套上“笼头”,得到包括公众舆论在内的多重监督和制约;还要通过立法途径,把官员们工作生活等细节尽可能地置于公众目光之下,便于公众监督批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