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张凤红数学工作室
张凤红数学工作室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31
  • 关注人气:1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

(2010-12-08 08:15:50)
标签:

杂谈

分类: 教学资源

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

木兰县建设小学 程丽娟

    就像各位老师说的那样,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经历数学、发现数学、理解数学、体验数学。也就是说在数学教学中不仅要讲数学知识而且还要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那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呢?”接下来我谈一谈我在平时教学中的点滴做法;

    一、让学生在探索中经历形成知识的过程

    例如我在教学《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在新授环节时,教师没有直接告诉学生如何绘制统计图,而是有机的让学生动手操作、思考、观察、交流等各种数学活动来帮助学生获得并掌握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技能。而教师只是适时、有度发挥了四两拨千斤的有效促进作用。如:让学生充分说一说你打算怎样来绘制这个条形统计图,当有人说到了将六年级男生绘成一个统计图,再将六年级女生绘成一个统计图时,这时老师巧妙地点拨:要求绘制成“一个”条形统计图,并且要“同时反映”男、女生分布的情况,这一点拨,马上就有人想到必须将一个班的两个直条用不同的颜色将它们区分开来。当出现将六年级三个班的六个直条进行并排罗列时,教师又从审美的角度出发,再次点拨。几个关键处的点拨给学生留下新颖而又深刻的印象。当学生脑海里对复式条形统计图绘制有一定的“轮廓”时,这时让学生动手操作。虽然,学生在尝试复式条形统计图绘制的过程中可能出现错误的操作方法,但由于学生亲历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这样原先存在于学生头脑中的那些不正规的数学知识和数学经验就转化发展成为科学的结论,同时也从中感受到数学发现的乐趣,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二、 学生自己能做的,应当让学生自己去想,把教学重心转移到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产生、发展与形成过程上来。例如如我在教学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在上课之前,我让每个学生都准备了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学具,而且要求小组每个成员剪的平行四边形要不一样。课堂的操作是:先量出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平行四边形的数据记录在自己的本子上,通过剪拼,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量出它的长和宽,计算出它的面积。再思考转化后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然后通过思考,汇报,发现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关系。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的操作,思考,总结出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不但使他们知道知识的形成过程,又学到了“转化”的思想方法,那么,在学习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和梯形的面积计算时,学生就有可能想出多种推导面积公式的方法。这对于以后学习图形的知识提供了一种方法和方向。

    可见,在教学中我们应将数学知识形成的基本过程和基本方法贯穿始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结合教学内容,设计有利于学生参与的教学环节,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概念的建立过程,定理、公式的发现的过程,,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意义,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发展应用数学知识的解决能力,增强学好数学的愿望和信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