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随想录》——梁晓声著——2022读书记录(4.3)

(2022-03-12 09:49:29)
标签:

教育

历史

梁晓声

情感

文化

分类: 读万卷书
《随想录》——梁晓声著——2022读书记录(4.3)

《随想录》——梁晓声著——2022读书记录(4.3)

常日所思
—— 手 心 眼 嘴

人的这几个器官(可以这么说吧)是我们每天都在使用早已视若寻常的了
但,假如某一天,不小心把哪一部分弄“坏了”
突然才会意识到它的存在和重要性
世上事大凡都如此吧

《随想录》——梁晓声著——2022读书记录(4.3)

对于人身上这个非常灵巧、非常敏感的“零件”
估计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受
关于“手”,早些时候我就曾有过一个感受
在脑子里存了很久了,一直没能写出来
有机会一定会另做一篇与大家分享
这里不多赘述

《随想录》——梁晓声著——2022读书记录(4.3)

在中国古代,人的“心”“脑”似乎是不大分的
从日常很多俗语和成语中可见一斑
关于这一点,在此不想多做探讨
而梁先生在文中说到的下面这一点,我倒是深有同感
“如今的中国人,恐怕是我们这个地球上德性方面最鄙俗不堪的了
......
心也罢,脑也罢,我们身体中的一部分
在经过了五千年的文化影响之后
居然并没有文明起来多少......”
是不是“地球上”这我不敢说
但“没有文明起来多少”却是事实
尽管现在大部分人吃穿不愁,物质也极大丰富
科学技术水平早已达到了“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的程度
但,为什么人们的幸福指数并没有我们以为的那么高 《随想录》——梁晓声著——2022读书记录(4.3)
“礼崩乐坏、世风日下”“我们小时候......”
似乎成了从孔老先生开始就在说的话
这到底是为什么《随想录》——梁晓声著——2022读书记录(4.3)《随想录》——梁晓声著——2022读书记录(4.3)《随想录》——梁晓声著——2022读书记录(4.3)

一度时期,“我们的头脑中只剩下了关于一件事情的思想 ——金钱”
这是不是一件很可悲的事情  《随想录》——梁晓声著——2022读书记录(4.3)
诚然“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
但如若一个社会,人们眼里“只有”钱
难道不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吗
“仓廪实而知礼节”
果真如此吗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人的两眼,是人脸上最魅力无穷的所在
人的眼睛会说话
心里在追求什么,眼睛就会看到什么
.....
《随想录》——梁晓声著——2022读书记录(4.3)

看到这双眼,你应该相信了吧
希望我们的双眼看到更多的善良和美好

《随想录》——梁晓声著——2022读书记录(4.3)

嘴,可遍尝天下美味;嘴,可口若悬河妙语连珠
但“病从口入,祸从口出”也是千真万确的事实
梁先生在写到“嘴”时,特别说到这样三点
深有同感,在此与大家分享
其一
“一个着三明治,或者简单的盒饭,而思想着科技发展的国家
才可能是一个真正能发展得富强起来的国家
而一个满脑子小农经济观点
却到处可见喜宴贪吃之饕餮现象的民族
无论其吃的文化被弘扬得多么热闹
前途总归是注定了可悲的。”
深以为然

其二
说假话
我想再加上两点:说空话、说套话
周围这样的人和事太多了
尤其是官场

其三
贬损别人
或许这也是“红眼病”“酸葡萄心理”《随想录》——梁晓声著——2022读书记录(4.3)
你好,就讽刺挖苦你;你遭,就打击贬损你
“什么时候,中国人学得不将‘口福’当成一种幸福去追求(恐怕比较难)
学得少说多做,以说假话为大耻
以制造和参与流言蜚语为丑恶
那时候......”
人用几年的时间学习张嘴说话,却要花几乎一生的时间学会闭嘴
有道理,却不易

读,是一种幸福
《随想录》——梁晓声著——2022读书记录(4.3)

人拥有宁静的时光,这本身便是幸福
而宁静的时光因阅读会显得尤其美好
在而今这样一个人人都似乎匆匆忙忙、急急火火的时代
能拥有自己的一间屋,泡一杯香茗,读一本喜欢的书
那是多么惬意的一件事情《随想录》——梁晓声著——2022读书记录(4.3)

《随想录》——梁晓声著——2022读书记录(4.3)

有时候,幸福其实很简单
只要你要的不是很多
我正拥有并享受着这种幸福

《随想录》——梁晓声著——2022读书记录(4.3)

读,实在是一种幸福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随想录》——梁晓声著——2022读书记录(4.3)

论贫穷
《随想录》——梁晓声著——2022读书记录(4.3)

贫穷是人类最大的丑恶现象
穷人是贫穷的最直接的受害者和牺牲品
人类生活的一切不幸的根源,就是贫困
——  高尔基

贫困是人类幸福最大的敌人
它确实破坏了自由,使平等无法实现,使国家处于矛盾尖锐的境地......
——  约翰逊
国家、家庭、个人概莫不如此

赤贫的印度和非洲 1 世界观 经济观察网 2010 07 23 陈平平

消灭富人并不等于消灭了贫困
也不一定就能使穷人得到拯救
新中国建立以来,改革开放以后
国家一直致力于消灭贫困,让人民的生活好起来富起来
过上幸福的好日子
是地球人共同的心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