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读书记录(12)——《与自己和解——做自己的心灵疗愈师》之一

标签:
读书文化心理学教育疗愈 |
分类: 读万卷书 |
每一个标题都是一句警句
一个人若缺乏必要的自我觉察力
便常常会成为自己痛苦的制造者而一无所知
一个人只有开始爱自己,照顾好自己
才会真正有有能力去照顾别人,爱别人
所谓不好的自己
其实是因为被各种负面意念所禁锢的自己

除了你自己,没有人能够使你不快乐
自己才是自身情绪与不幸的根源
调节自身情绪、避免陷入不必要的情绪困扰
掌控与运用自身情绪的能力
这种能力叫 —— 情商
当外界的不公、嘲笑、讽刺甚至是谩骂等一切都左右不了你的心时
那你的世界就会是平和、平静的
那时的你也会是无敌的
无论在任何时候,愉悦的根基在自己身上
这个世界,除了你自己没有人或事能使你不快乐
什么样的人最有魅力?
内心有力量的人
—— 就是遇到困难,碰上痛苦时
能够坦然地与自己的负面情绪相处的人
一切寄托在外物身上的满足感和幸福感都是极为短暂的
真正的幸福和愉悦
是内心滋生出的一种力量
幸福不在于能从外界获得什么
而在于内心对外界事物的感知力
人有些所谓的“累”
是因为对外界太过关注而产生的
成就大事者,都是不轻易浪费和耗费精力的人
他们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
只将专注力放于“当下”
专注,有时比努力重要100倍
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走适合自己的路
做一个有主见的人
做自己生活和人生的主人因为只有自己对自己的一生负责
我们只需好好地接纳眼前的事实
时时与自我和解
并且做好眼前的每一件事
不苛求,不计较,不思虑
便是人生的真实意义
跟生活合得来,和世界过得去
消极情绪和积极情绪一样,都是我们对外界所产生感应的正常的一面
当它来临时,我们不要一味地排斥、摒弃它
而是学会去接纳它,并学着与它和解
人的拧巴源于总在自己的世界里假装做“自己”
在现实中违背真实的自己
扮演那个自己心中幻想的“完美的样子”
勇敢的面对那个真实的不完美的自己
为人做事要依自己的心灵
理性认识焦虑,并学会调节
焦虑情绪的本质其实就是理智人与原始人发生了冲突
弗洛伊德在其著作《抑制、症状与焦虑》中
将焦虑情况分为三种:
1.
现实焦虑——人类对现实世界中危险因素的恐惧
2.
道德焦虑——一个人在做错事,或者自己认为自己做错事时,内心产生的内疚、羞愧以及自卑
3.
神经焦虑——它是现实焦虑的升级版,但它藏得很深,我们难以意识到
可以试着用正念冥想的方法,让内心彻底回归平静
真正使你痛苦的,并非事情本身
而是你看问题的角度制造了痛苦
当你因为外界的原因陷入痛苦时,要学着转变你看问题的角度
去除自卑感
一个人炫耀什么,说明他内心缺少什么
他在炫耀的同时,也表明了其内心是不够丰盈的
正如老子所言:“善者不辩,辨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人的身体和灵魂都遵循能量守恒定律
长期生活在压抑状态下的人易生癌
这是身体灵魂压抑的某种抗议
接纳折磨你的人,他们是你成长巨大的助力
正是因为他们的存在,才使得我们的生命充满了机遇和挑战
如果能以感激的心态去对待那些折磨过你的人
那么,你就不再是一个悲观消极、面对苦难掩面而泣的人
而将成长为一个无往不胜的勇士
如果说,对你好的人是在“帮助你成功”
那么,折磨你的人则是在“逼迫你成功”
如何面对误解
人与人之间的不和谐,很多时候都源于误解
眼见不一定为真
很多事情并不是你看到的那样,也并非你想的那样
习惯于否定的人,总是置自己与烦恼和痛苦之中
很多时候,我们焦虑、痛苦、愤怒往往不是源于问题本身
而是因为我们过度坚持自己对问题的看法而产生的
只有互助性强的动物才能生存
阅历越深对人和事越宽容
一个富有智慧的人,因为有厚实的内在知识做支撑
就不会在乎有多少人冒犯他
更不会在乎有多少人误解他
更不在乎外界世俗偏见对他的评价
因为他的内心本身就是一个完美的世界
为此他不会色厉内荏,外强中干
他们对自己和周围的事物有着极强大的信念
这种信念让他能够坚持自我原则
和谐地与社会万物相处
一个富有智慧的人,其内心是强大的
其有开放的意识与开放的心态
对于任何不同的声音,他读能够认真听进去
别总拿他人的言行来烦恼自我
心是一切的产物
生活中我们常说某人或某事使我烦恼、气愤、痛苦
实际上,某人或某事并不能使你烦恼
而是你总拿他们来烦恼自己
因别人的言行而生气
就是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这是一种极傻的行为
人在不顺利的情况下,能够做到心平气和地不发怒
是一种生活的智慧
剥去“假装”的外衣,学着向内心妥协
在遇到不情愿或不快乐的事情时,学会向内心的自己妥协
放下外在的伪装,跟随内心的意愿去行事
其实,自己向自己妥协并不可悲,真正可悲的是违背自己向他人妥协
只有出演一个本色的自己才能达到内心的和解
你的内在才会感到舒服,内在舒服才能自信从容
自信从容自然就会流露出不凡的风度和气质
能够与自己的内心和解,才是真正的内心强大
保管好快乐的钥匙,别将它轻易交给别人
一个内心成熟、淡定的人
会懂得牢牢握住属于自己的快乐的钥匙
他不会期待别人带给他快乐
反而还能自我把控,把快乐和幸福传递给他人
这样的人,时刻都是情绪的主人
不以外界的人和物的影响而悲喜
总以别人的“标准”来约束自己,你会很累
每个个体都是不同的,都能以自己的方式变得不同凡响
无论在怎样的情况下,都不必活在别人的世界中
时时去担忧别人会怎么想自己,如何看待自己
先宽恕的人,先得到解脱
别轻易去恨一个人那是对自我施加的一种“酷刑”
学着去宽恕
宽恕别人,其实是放过自己
因为所有敌对的开始,就是一切悲剧的开始
提升气量,断绝生闷气的根源
生活中,动不动就生闷气的人,通常都是气量极小的人
稍遇不顺,马上气便不打一处来
与人一句话讲不拢,扭头便开始生闷气......
要想从根本上改变这种习惯,就要提升自我的气量
一个爱与人斤斤计较、没有容人、容事之量的人
气眼界是无比狭隘的
格局也是狭小的,是难以成事的
要提升气场,就要先修炼气
境由心转
回归最真实的天性,回归当下最真实的世界
关于如何摆脱因为空想而产生的忧虑和纠结
曾国藩曾提出一个妙方
即:“未来不迎,当时不杂,过往不恋。”
忧虑时,就让自己“忙”起来
人生有很多的忧虑是空想的结果
这些都是对当下生命的一种浪费
只有让自己切实的行动起来,才能让内心获得平静和充实
才能让自己把握机会,看到更为光明的未来
别为昨日的不幸浪费今日的眼泪
我们无须沉浸在过去的悲伤或痛苦中而白白地耽误了当下的幸福
“未来在种子也深深埋于过去的时光里
如果不能正视自己的过去
很难让自己的现在和未来开花结果
这可能会导致更多更大的不幸。”
不知抗拒烦恼的人总是要英年早逝
过一天就努力让自己开心一天
所有生活在烦恼中的朋友都要共勉:
眼前的每一瞬间,都要认真地把握
当下的每一件事,都要认真地去做
生命中的每一个人都要认真地对待
别让发生过的或没有发生过的占去一瞬永恒的时光
别让自己徒留“为时已晚”的遗恨
逝者不开追,来者犹可待
当下的时光是生命中最为珍贵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