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市博物馆石刻—一佛二菩萨造像

标签:
佛学文化 |
http://s15/mw690/001UValpzy7d1HDWC744e&690
这尊一佛二菩萨造像,收藏于邯郸市博物馆。造像通高60CM,汉白玉材质,年代为北齐,出土于临漳县。
佛祖面部圆润,肉髻较高无螺发装饰。头光部分用高浮雕手法雕刻的莲花,饱满工整;莲花以外用莲花忍冬纹装饰。这种以忍冬纹为主的装饰,地区风格明显,一眼就可以看出是邺城地区的风格。舟形背光,用阴线火焰纹装饰,精细热烈。
为分出阶次,佛祖远大于二菩萨。佛祖与菩萨均跣足立于覆莲座上,覆莲座也是有讲究的。佛祖用的是宝妆莲瓣,菩萨用的是素莲瓣。
佛祖右手施无畏印,左手与愿印;褒衣博带式袈裟,内有右坦式僧祗支;束带于胸前打结,打结处虽小处理十分细致;身前袈裟衣褶厚重复杂,在脚部呈鱼尾状向外张开。个人认为这褒衣博带的样式并不是北齐时期佛祖衣饰主流,北魏遗风较重。
http://s10/mw690/001UValpzy7d1HVJxA5c9&690
佛祖左右菩萨几乎相同,只是佛祖右侧菩萨右手持净瓶,左手持莲花花蕾,应该是观世音菩萨;佛祖左侧菩萨左手持善锁,右手应该持的是一朵莲花,应该是大势至菩萨。这样说来,那这佛祖就是阿弥陀佛。
http://s4/mw690/001UValpzy7d1IdLRMn23&690
http://s6/mw690/001UValpzy7d1IeTwjj95&690
http://s1/mw690/001UValpzy7d1IfNuuYa0&690
两菩萨面部圆润,腹部微微隆起,头戴宝冠,宝缯从耳后垂下。肩部联珠以下披帛和披肩清晰,披肩向外侧飞扬。天衣在腹前玉璧交叉后垂下,呈X型;在膝部回绕,绕过手臂后贴身向下垂,在脚部收缩。下身穿双层裙,坤带从玉璧处下垂,整体衣饰比较轻薄贴身,具有北齐风格。
http://s5/mw690/001UValpzy7d1IsPhnC64&690
基台较高,三面均有精美雕刻。正面是两个狮子,中间是覆莲座上一个花蕾。
http://s2/mw690/001UValpzy7d1Iunbxvb1&690
基台右侧是风神王和河神王。
http://s2/mw690/001UValpzy7d1IwYzJvf1&690
基台左侧是珠神王和树神王。
http://s9/mw690/001UValpzy7d1IzCybC98&690
基台的背面,没有纹饰,可惜也没有铭文。基台上方—背光的背面,构图十分讲究且精细。
http://s10/mw690/001UValpzy7d1IC3RK989&690
茂密的菩提树下,思维菩萨在树下悟禅;一个比丘为菩萨举起华盖;一匹马跪在菩萨脚下,似要去亲吻菩萨的脚。硕大的莲座摩尼宝珠巧妙的填补了三者中间的空白处。
http://s1/mw690/001UValpzy7d1IE9QGc80&690
单独的思维菩萨造像在咱们河北地区十分常见,在河北地区还有一种双思维菩萨造像,思维菩萨造像多数为龙树龛的背光。像这种把思维菩萨用阴线雕刻在背光上的,在邺城地区,东魏时期的造像上常能见到。
http://s8/mw690/001UValpzy7d1IFLsa337&690
仔细观看这尊思维菩萨,菩萨雕刻考究,自在随意,却不失认真思维的庄严法相。宝缯、披帛、披肩、天衣雕刻自然,似乎随风飘逸;华丽的宝冠、连珠型的项圈和手钏清晰可见。
菩萨结半跏趺坐,左腿自然垂下踩在莲花上;右腿曲起放在左腿的膝盖上;右臂弯曲,肘部撑在右腿上,右手托腮低头思维,左手自然扶在右脚上并持有一朵莲花。这种坐姿在生活中也很常见。
单从菩萨的衣饰来看,北齐风格不是太明显,倒与宋代的菩萨有几分相似。
http://s9/mw690/001UValpzy7d1IJDzoA58&690
有人说思维菩萨是释迦牟尼为太子时,在菩提树下悟道,也有人说思维菩萨是弥勒菩萨在兜率天内院思维。(兜率天与太上老君的兜率宫不是一个地方,兜率天是佛教小区第四层一个叫做兜率的几进院落;兜率宫是道教小区第三十三层一个叫做离恨天里的四合院。)估计是为了解决这种争论,所以才有双思维菩萨造像(呵呵)。
http://s8/mw690/001UValpzy7d1IMHJfV77&690
梁思成评价历代的造像时说:汉代的粗犷;六朝的古典妩媚;唐代的成熟自信;宋代的洛可可式优雅。
各个朝代都有自己的美,就我个人而言,比较喜欢北齐时期的造像。不只因为我们邯郸在北齐时期是佛都,留下了诸多的北齐时期佛造像。主要因为我觉得北魏时期造像过于清瘦,隋唐时期过于丰腴,宋代的又过于凝重,只有北齐造像面相圆润,尤其嘴角的笑意,最能体现佛祖的安详。
http://s1/mw690/001UValpzy7d1IOyYgM50&690
当然,这尊造像比较小,面部不能完全展示他的美。
http://s14/mw690/001UValpzy7d1IRBi2x4d&690
这尊一佛二菩萨造像,品相完整,雕刻精美,是一件难得的精品。只是自己有些地方想不明白:为什么这么精美的造像没有采用北齐时期比较流行的圆雕,也没有采用龙树龛的造型?为什么佛祖的衣饰采用的是褒衣博带的样式?为什么衣褶也不是北齐时期主流的曹衣出水的造型?
还有许多小的细节,让自己在这尊一佛二菩萨造像的年代上,更倾向于东魏时期。
扫描二维码关注更多。
http://s9/mw690/001UValpzy7d1JefTBu78&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