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多”精神应成为医务人员的标杆
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安徽省宁国市中医院,安徽中医学院兼职教授,主任中医师吕美农四十余年临床工作中始终坚持“多解释,多交代,多说一句话”
让病人满意为止的工作作风。由于医术精湛、医德高尚,先后荣获全国和省级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地区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宁国市卫生系统十佳人物等荣誉称号。
“多解释”可以让病人更了解病情 医生由于见多识广,对一些老生常谈的话题常常会感到有些麻木甚至产生不耐烦的情绪。病人就不一样,在关注自己健康的同时,更需要了解造成自己健康损害的原因以及怎样治愈和防范等知识。若是医生少了“多解释”甚至“重复解释”,病人在心中就会产生疑惑,是不是医生医术有限不知道?还是工作太忙没有时间解释?抑或是不屑于解释?
特别是对于那些只能临床缓解,不能彻底治愈的病例,医生与病人之间没有形成良好的互信关系,很容易出现病人觉得“钱去人不安”,医生觉得“好心不得好报”的后果。甚至为此出现医患之间不应该有的纠纷。历代医家曾有“不信任医生者不医”的座右铭,就是希望医患之间形成良好的互信关系,一起共同对待病魔。
“多交代”可以让病人更重视防病 多给病人交代一些注意事项,可以避免病人“一边治病,一边生病”的误区。比如慢性胃炎患者,若是医生多交代一句千万不能喝酒,或许患者就会避免酒精的再次伤害;若是医生及护士多交代一句要规范治疗,患者或许就会自觉按疗程服药……
临床上,有的病人在吃药的同时不重视或不知道必要的注意事项,结果造成医生处方无效。实际上,人类对待疾病最有效的方法是防病,如何预防疾病发生、如何防止疾病加重、如何预防疾病复发等,这些都离不开医生的“多交代”、“多叮嘱”甚至“重复交代、重复叮嘱”,作为医生和护士千万不能嫌麻烦、嫌墨迹。
“多说一句话”可以让病人更温暖 绝大多数病人喜欢爱“唠叨”的医生,多向病人说一句关于病情的话,病人会由衷地感觉医生在为自己着想,心里就会舒坦些。很多疾病的发生与加重都和情绪不良有关,医生多向病人说一句话,可以让病人感觉温暖,自然疾病就容易恢复和好转。所以,临床医生要养成向病人多说一句与病人疾病相关的话的习惯。这样一来,医患关系就会向更融洽的方向发展,疾病就更容易康复。
“三多”精神的贯彻执行是树立品牌医院的必需 《医德医规》中说:“关心可以知晓病人的需要,同情可以给予病人极大的安慰,体贴可以给予病人战胜疾病的力量。”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大多数的医患纠纷、护患纠纷都是医生及护士说话少、说话生硬造成的,说明当今的社会,医患之间更需要用沟通的方式来消除、融化心里的隔阂与坚冰。
“三多”精神的贯彻与实践,是每一名医务人员的基本职业素养,是让老百姓信任、放心的保障,更是医院树立品牌、树立口碑的必需。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