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中音乐鉴赏与必修选学模块整合的教学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2023-12-15 10:53:16)

高中音乐鉴赏与必修选学模块整合的教学实践研究

结题报告

第一章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的2003版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高中音乐课程分为音乐鉴赏必修模块以及歌唱、演奏、创作、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表演五个选修模块”。[]2005高中音乐课程改革在江苏省试行至今,由于地方和学校的差异性,高中音乐鉴赏课和选修模块的开设参差不齐,有不开设高中音乐课的有只开设音乐鉴赏课,但是课时不能保证的对于选修模块的开设更是困难重重。这一现状与高中《音乐课程标准》要求的学时相差甚远。作为高中音乐教师,对于高中音乐课程改革现状既无奈又迷茫。唯有找到符合自己学校特色的音乐教学模式,才会促进高中音乐改革新的发展。

二、选题意义

钟启泉在《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导读》中讲到:“为了保证课程的基础性、多样性和选择性的统一,把必修课与选修课课程真正融合起来,必修中有选修,选修中有规范、有质量是各国普通高中课程结构呈现的基本趋势。[]

音乐鉴赏是高中音乐课程中的必修模块,这一模块在海门市普通高中的开课率较高,但是其它选修模块的开设,在海门市高中却困难重重。依照《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如何在自己实际教学中更好的实施,音乐鉴赏课与选修模块整合教学研究具有有以下的意义:

(一)通过音乐鉴赏课与选修模块整合教学研究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更加丰富高中生的情感世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学生奠定终身学习的基础。

(二)通过音乐鉴赏课与选修模块整合教学研究,融入地方特色音乐让学生更好的传承家乡的非物质文化。

(三)通过音乐鉴赏课与选修模块整合教学研究,调动学生手、脑、心、的积极配合,综合提高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

(四)通过音乐鉴赏课与选修模块整合教学研究,可以缓解单独开设选修模块的困难,寻求符合学校特色的音乐教学模式。

第二章 文献综述

国外研究状况

由于查阅资料有限,对国外高中音乐课程缺乏了解,仅就目前我国音乐教育熟知的、借鉴最广泛的国外音乐教育体系进行综述

1.美国“综合音乐感教学法”强调音乐学习的综合性,通过演奏、演唱、分析、创作的方式使学生在不同教学水平和程度上建立起音乐概念之间的联系。[]这一教学法可以灵活运用在高中音乐鉴赏课与选修模块整合的教学实践中,可以通过实际教学的表演、创造、鉴赏找到音乐的共同要素,从综合的角度出发提高学生感受音乐的能力。

2.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的核心内容主要有:视唱练耳、体态律动、即兴音乐活动。通过体态律动培养对音乐的感知,反应能力,以及内在的音乐感觉。其中即兴教学法的特点是:运用节奏和声音材料培养学生创造音乐的能力。即兴教学可以把故事、语言改变成节奏或者音乐,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即兴教学法对高中音乐鉴赏课与创作模块整合教学实践有一定的借鉴之处。

.德国作者芭芭拉.哈泽尔巴赫在《奥尔夫教学法的理论与实践》一书中介绍了奥尔夫教育主要是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帮助儿童如何理解发展音乐、发展音乐能力。奥尔夫教学法通过节奏教育将音乐与舞蹈联系起来,“声势”教学是节奏训练的一种有趣方式。形体动作和舞蹈教学是奥尔夫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采用了动作训练、动作游戏等让学生体验音乐。奥尔夫教学法的各种练习是有紧密联系的,演奏可以和演唱动作互相补充与发展。这些教学理念为高中音乐鉴赏课与选修模块整合的教学实践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

4.杨立梅在《柯达伊音乐教育思想与匈牙利音乐教育》一书中介绍了柯达伊的音乐教育思想柯达依教学法强调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最好方法是歌唱柯达依的教学手段有:首调唱名法柯尔文手势节奏和唱名间记法其中柯尔文手势对高中生歌唱的音准问题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国内研究状况

国内对于高中音乐鉴赏课与选修模块这方面的研究主要有:

1. 曹理的教学理论给高中音乐鉴赏课与选修模块整合的教学实践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依据。曹理在《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学》一书中提道:“青少年时期是身体和知识迅速发展时期。”[]高中生求知欲望强,随着生理心理的发展,对情感的体验加深,能够对音乐的欣赏评价有自己独立的见解。他们用自己的审美态度去鉴赏音乐,演奏乐器与歌唱,还可以有自己的创作。高中生不仅能在音乐中享受到美,更能体会到深刻的情感

欣赏音乐时可以让生通过身体的律动对音乐做出积极的反应更加主动地去欣赏美、体验美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课外音乐社团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组建为学生提供展现的舞台例如:歌咏比赛音乐会器乐比赛音乐讲座等活动。

2.金亚文的教学理论对音乐鉴赏课与选修模块整合教学提供了实践依据与参考。金亚文在《高中新课程教与学.音乐》一书中指出:“音乐表现要素即音乐语言,是音乐表现的基本手段,也是我们聆听和鉴赏音乐的基础。”[]

书中把音乐划分不同的专题,采取了不同的教学策略,对高中音乐鉴赏课教学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际案例

高中音乐新课程的选修模块具有较强的选择性,这不仅体现在对模块的选择上,同时也体现在对教学内容的选择上。选修模块教学内容的组合方式多样,但一定要注意内容的合理性。书中又提出了对于选修模块的教学指导,教学原则和建议,以及教学案例的具体阐述。

3.谢嘉幸博士的“让每一个学生都会唱自己家乡的歌”教育理念,对音乐鉴赏课与歌唱模块整合的教学研究有很好的思想启迪。谢嘉幸说道:“学校教育是音乐文化传承的基础。”[]学校教育作为文化传播的领域往往忽视了这一点,但许多地方的民间文化得以传承,往往是因为“活性文本”的人教师队变成传承文化的“活性文本”,“音乐文化传承”这一问题就迎刃而解。

4.蒋莉在201312月《课程与教学》上发表文章《高中音乐新课程六个教学模块的有机整合》中说道:“六个教学模块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既独立又相互联系,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它将“学科基础中心”与实践性发展原则相结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不同的模块,教师根据不同模块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5.通过馆藏图书馆的搜索还有:苏飞琴的硕士论文《高中音乐新课程改革模块教学的实施与研究》李鹏程在《艺术教育上》发表了高中音乐选修课《演奏》模块教学初探袁子才在201110月《福建基础教育研究》上发表《高中音乐演奏模块的理想乐器—吉它》。

这些文章是在不同的模块教学方面提供了教学实践的经验,有一定的针对性音乐鉴赏课与选修模块的整合教学研究是从综合的视角去思考从而探索出属于自己学校特色的教学模式!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一)研究方法

文献法:通过对超星图书馆,CNKI等相关文献库关键词“高中音乐教育”、“高中音乐模块”的搜索,筛选出笔者所需要的相关文章进行研究。

问卷调查法:通过对本校高一学生的问卷调查,初步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以及音乐基本素养。

分析法:通过调查问卷的数据分析教学的现状、学情。

访谈法:通过对海门市高中音乐教师,与部分学生的访谈,从不同的侧面了解海门市高中音乐教学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实验法:通过笔者在本校开设音乐鉴赏课与选修模块整合的教学实践,创造出属于自己学校特色的音乐教学模式。

比较法:通过音乐鉴赏课与选修模块整合教学与音乐鉴赏必修课单一教学相比较得出教学成果。

归纳法:通过音乐鉴赏课与选修模块整合教学实践,归纳总结出符合整合教学的原则与方法。

(二)创新之处

音乐鉴赏课与选修模块整合的教学实践

第三章  研究过程

一、海门市第一中学音乐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

问卷调查得出的数据分析看,一中的高一学生,市区生占了总人数的70.7%,海门市第一中学是2016年新整合的学校,地处海门市中心位置,市区家长更愿意让学生就近上学,市区初中学生的音乐素养比乡镇初中的学生好一些,这有多方面的原因:

.父母对孩子的艺术投资:市区里的父母愿意在孩子的艺术培养上投资希望孩子能多才多艺。

.市区初中音乐师资充足,音乐课的开课率高,学校艺术活动多,创造丰富的平台让学生展示。

2021年学校在挑选合唱队员时,市区学生的音准、演唱方法、以及表现音乐的能力比乡镇学生相对好一些。这充分体现了学生音乐素质与生源地有一定的关

二、音乐鉴赏课与选修模块的整合教学

1、音乐鉴赏课与歌唱模块的教学方法上也可以融合,歌唱教学三部曲:不会——唱会——唱好,在“不会”这阶段不断聆听是较好的方法,“唱会”阶段不断的练习,不断的歌唱是有效途径,到了“唱好”阶段也要不断聆听模仿,认真体会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所以说音乐鉴赏与歌唱模块在教学是相互依赖、相互融合的关系,两者密不可分。在实践教学中可以根据需要在鉴赏课中融入歌唱实践,使鉴赏课变得灵动活泼。

2音乐鉴赏课体验音乐以聆听为主,演奏模块体验音乐,是手、脑、心的积极配合,实践性强,两者体验音乐的方式不一样,但是音乐鉴赏课与演奏模块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音乐鉴赏课中有节奏感强的鼓乐,可以与演奏模块整合教学例如:湘教版的《非洲鼓乐》、人教版的山西鼓乐《滚核桃》,都可以利用身边的材料如纸杯、矿泉水杯、书本、桌子进行节奏的体验可以用不同体裁的音乐进行整合如湘教版的民族管弦乐《瑶族舞曲》与网红歌曲《小宝贝》整合。

铃木教学法强调的是先反复聆听器乐作品,在反复鉴赏器乐作品后,会促进演奏水平的提高。有了好的聆听习惯以及鉴赏音乐的能力,才能使自己的实践演奏不断改进,有所提高。通过聆听器乐作品,能够使演奏者感受到音乐的美,激发演奏者更加细腻的表达音乐,所以鉴赏优秀的器乐作品是演奏作品的前提,能激发演奏的兴趣与动力。它们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协同提高的过程。

3音乐鉴赏课是以聆听为主,舞蹈模块不仅聆听音乐,还要用肢体语言体验音乐语汇,比音乐鉴赏课的体验方式更为丰富,复杂。但两者都能让学生得到情感的体验与升华。

音乐鉴赏课中很多题材都可以与舞蹈实践相结合。如:少数民族音乐形式丰富,舞蹈种类多样,可以鉴赏音乐的同时,实践各种不同民族的舞蹈,体验音乐与舞蹈的水乳交融;欧洲民族民间音乐形式多样,不同地区的音乐与舞蹈各特色,如爱尔兰民间歌舞、意大利民间歌舞、德国民间歌舞等。通过舞蹈的实践,更好的帮助学生体会异域风情

音乐与舞蹈是水乳交融的,优美的音乐与多姿的舞蹈是完美的结合。音乐鉴赏课中融入舞蹈实践,体会音乐的节奏与律动感让音乐鉴赏课变得富有动感与活力。

4乐鉴赏课的体验方式是聆听,而音乐与戏剧表演模块除了鉴赏以外,还要有自己的表演创编体验,体验方式更为多样。音乐鉴赏课是戏剧表演模块的基石两者互相融合。

音乐鉴赏课的教学内容丰富,很多都可以与戏剧的表演融合,让学生参与模仿,从而为音乐鉴赏课增添色彩。人教版的穆索尔斯基《图画展览会》是一部有标题的钢琴组曲,其中《两个犹太人》音乐形象对比鲜明,让学生在鉴赏音乐的基础上模仿两个人物形象,体会音乐作品的戏剧性效果戏剧模块也可以在音乐鉴赏课外找到延伸补充的内容。例如:湘教版的《音乐的美》可以延伸到《昆曲之美》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美,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音乐鉴赏课中本身的作品中有戏剧元素拓展。例如:鉴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可以拓展介绍黄梅戏,从而让学生了解中国戏曲,去发现戏曲之美。

戏剧本身就有鉴赏价值,在了解戏剧时,先从它的音乐鉴赏出发,了解音乐与剧情的关系,从而了解作品所表达的情感,以及音乐对人物刻画的作用,剧情的发展离不开音乐音乐与戏剧有千丝万缕的关系,音乐一般是起着烘托剧情的作用。

5、音乐鉴赏课以聆听为主,音乐鉴赏是音乐创作的基础,要不断的仔细聆听音乐,从中找出一定的规律,培养好音乐的耳朵,心中有音乐才能蹦出创造的火花。创作模块教学必须以聆听作为前题,只有不断地聆听大量的音乐作品,才能有创作的源泉与灵感,也只有积累了大量的音乐基础知识和音响资料才能为创作提供一定的基础,通过创作也能激发鉴赏音乐的新鲜感与成就感,两者有着相互促进的作用。所以音乐鉴赏课是创作模块的基础,创作模块是音乐鉴赏课的提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