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江北水城游记:十大名楼之光岳楼

(2014-05-26 18:23:54)
标签:

十大名楼

三大名楼

四大名楼

聊城旅游

江北水城旅游攻略

分类: 背包天下
      聊城号称江北水城,流域面积在3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23条,其中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3条。黄河在东部奔腾咆哮百余里;京杭大运河从中部蜿蜒曲折过市区;卫河从西部携水弄潮冀鲁豫;还有马颊河徒骇河等纵横交错,东昌湖金牛湖鱼丘湖相互辉映。仅聊城市区,湖、河水域面积就多达13平方公里,占城区的1/3。众多的河流,美丽的湖泊,使聊城形成了“湖水相连,城湖相依,城在水中,水在城中”的独特水城风貌。这一优势是中国江北许多城市无法比拟的。

    记不得多少次从高速上路过聊城了,每每在高速上看到江北水城的指示牌总是嗤之以鼻。

    水城???江北水城???水城在南方!东施效颦。

    总是这样想着,便一次也没在聊城下过高速。

    这次闲来无事,也无好的去处,便来了聊城,想一窥究竟。

 

    第一站便是这光岳楼。

   光岳楼是聊城文明古老的象征,明清两代,京杭大运河为南北交通大动脉,沿河过往的帝王将相,文人学士多都登临此楼,凭栏咏月,作诗赋词。

   光岳楼,亦称“余木楼”、“鼓楼”、“东昌楼”,位于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古城中央,始建于明洪武七年(1374年),清光绪六年(1880年)重建,高度不足20米,与岳阳楼、黄鹤楼并称中国三大名楼。

   光岳楼为中国既古老又雄伟的木构楼阁,是宋元建筑向明清建筑过渡的代表作,在中国古代建筑史上有着重要地位。1988年光岳楼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享有“虽黄鹤、岳阳亦当望拜”之誉。 

  
   光岳楼周围在建的仿古建筑,只是尚未形成规模,多数门面还未有商家入驻。

 http://img7.blog.eastmoney.com/xi/xinghuoliaoyuan0623/201405/2014052616421357.jpg

        好像这是通例,多数有些名气的古建筑旁都有卖古董的摊位。

http://img7.blog.eastmoney.com/xi/xinghuoliaoyuan0623/201405/20140526164224166.jpg

   

http://img7.blog.eastmoney.com/xi/xinghuoliaoyuan0623/201405/20140526164238572.jpg

        乾隆御笔:天下第一楼。

http://img7.blog.eastmoney.com/xi/xinghuoliaoyuan0623/201405/2014052616430110.jpg

        1988年光岳楼就被封为中国重点文物。

http://img7.blog.eastmoney.com/xi/xinghuoliaoyuan0623/201405/20140526164249760.jpg

       光岳楼为四重檐十字脊过街式楼阁,通高33米,由墩台和4层主楼组成。 

      四层主楼筑于高台之上,全为木结构,方形带廊,高24米,共有金柱192根,斗拱200朵。为四重檐歇山十字脊楼阁,由楼基和4层主楼组成,总高33米。

     楼基为砖石砌成的方形高台,占地1236平方米,边长34.5米,向上渐有收分,垂直高度9米,由交叉相通的4个半圆拱门和直通主楼的50多级台阶组成。主楼为全木结构,四面斗拱飞檐,因有回廊相通。

     全楼有112个台阶、192根金柱、200余斗拱。

     楼内匾、联、题、刻琳琅满目,块块题咏刻石精工镶嵌,其中尤以清康熙帝御笔“神光钟暎”匾,乾隆帝诗刻,清状元傅以渐、邓钟岳手迹,郭沫若、丰子恺匾额、楹联至为珍贵。

       光岳楼远远看去高楼凌空,巍峨壮丽,气势非凡,为鲁西一大名胜。

    当年,东昌卫守御指挥佥事陈镛在重修城垣时,为“严更漏,窥敌望远”,利用剩余木料建造而成。故始称余木楼。http://img7.blog.eastmoney.com/xi/xinghuoliaoyuan0623/201405/20140524171439854.jpg

       

http://img7.blog.eastmoney.com/xi/xinghuoliaoyuan0623/201405/20140524172416463.jpg

 

http://img7.blog.eastmoney.com/xi/xinghuoliaoyuan0623/201405/20140524171459166.jpg

        明王朝建立初期,北方的局势很不稳定。为了防御蒙古族统治集团复辟,平山卫指挥佥事陈镛,从明洪武二年到五年,将筑土城改筑为砖城。

     为“严更漏而窥敌望远”,报时报警,又用修城余木,建造了一座高达百尺的更鼓楼,故初名“余木楼”。

    又因此楼有鼓声报时,人们也称之为“鼓楼”。明成化二十二年(1486),知府杨能在维修该楼时,因地而名,称之为“东昌楼”。

    弘治九年(1496),吏部考工员外郎李赞过东昌,访太守金天锡,共登此楼,对该楼赞叹不已,“因叹斯楼,天下所无。虽黄鹤、岳阳亦当望拜。乃今百年矣,尚寞落无名称,不亦屈乎?因与天锡评命之曰‘光岳楼’,取其近鲁有光于岱岳也。”此后,历代重修碑记中,一直沿用“光岳楼”。

http://img7.blog.eastmoney.com/xi/xinghuoliaoyuan0623/201405/20140524171507885.jpg

       楼梯顶部也是券型,年代也颇为久远。

     拾级而上,梯道尽头,一抹蓝天,敞轩内檐下悬有一匾,匾上写着:共登青云梯,是当代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的杰作。

http://img7.blog.eastmoney.com/xi/xinghuoliaoyuan0623/201405/20140524171613463.jpg

       http://img7.blog.eastmoney.com/xi/xinghuoliaoyuan0623/201405/2014052417162388.jpg

 

http://img7.blog.eastmoney.com/xi/xinghuoliaoyuan0623/201405/20140524171631916.jpg

         主楼之下的高台。

http://img7.blog.eastmoney.com/xi/xinghuoliaoyuan0623/201405/20140524171641104.jpg

 

http://img7.blog.eastmoney.com/xi/xinghuoliaoyuan0623/201405/20140524171649338.jpg

 

http://img7.blog.eastmoney.com/xi/xinghuoliaoyuan0623/201405/20140524171700354.jpg

       光岳楼有石碑7通,横条壁碑15方。

    7通石碑分别立于一楼廊下四周,7通石碑中有乾隆帝御诗碑一通。重修光岳楼记事碑6通,其中各有清代开国状元傅以渐书丹、海源阁创建人物杨以增撰文石碑1通。

     15方壁碑分别嵌于一楼四周内外墙壁上,除有3方重修光岳楼记事碑外,其余均为咏颂光岳楼的诗赋碑

http://img7.blog.eastmoney.com/xi/xinghuoliaoyuan0623/201405/2014052417171126.jpg

 

http://img7.blog.eastmoney.com/xi/xinghuoliaoyuan0623/201405/20140524172338104.jpg

 

http://img7.blog.eastmoney.com/xi/xinghuoliaoyuan0623/201405/20140524171851822.jpg

 

http://img7.blog.eastmoney.com/xi/xinghuoliaoyuan0623/201405/20140524171821682.jpg

 

http://img7.blog.eastmoney.com/xi/xinghuoliaoyuan0623/201405/20140524171831619.jpg

 

http://img7.blog.eastmoney.com/xi/xinghuoliaoyuan0623/201405/20140524171841854.jpg

        清朝聊城城建图缩微版。

http://img7.blog.eastmoney.com/xi/xinghuoliaoyuan0623/201405/20140524172012979.jpg

        第一层楼,地面比台面略高,呈正方形,四周砌以条石,面阔进深皆7间墙表面饰红垩,内侧无粉饰,露清水砖墙。

     一楼门内北面,在明间檐柱与金柱穿插枋上设鲁班神龛。 龛内设塑鲁班神像,左右设小梯可供升降。上方悬挂一“巧夺天工”木质匾额。白底黑字,为溥杰所题,龛左右金柱上,木刻有原聊城县长孙桐峰撰文,蒋维崧重书的楹联一副:“泰山东峙,黄河西临,岳色涛色,凭栏把酒无限好,丛台射书,微分明志,人杰地灵,登楼怀古有余馨。”在一楼的东南门额上,各悬有木刻横匾一方,东为“泰岱东来做翠屏”,南为“宇宙文衡”。

http://img7.blog.eastmoney.com/xi/xinghuoliaoyuan0623/201405/20140524172025229.jpg

      四层主楼上下皆走内梯,内梯也是木质。http://img7.blog.eastmoney.com/xi/xinghuoliaoyuan0623/201405/20140524172035182.jpg

       

http://img7.blog.eastmoney.com/xi/xinghuoliaoyuan0623/201405/20140524172130932.jpg

         第二层面阔进深仍为7间,而尽间尺寸相比一层要小。

      二层于4面明间辟门,为直3道格门,两侧为方眼格窗,东西两次间为梯井通上下层。

      南向中间辟门,左右开圆窗。

      仰视之上为空井,可见4层梁架。      http://img7.blog.eastmoney.com/xi/xinghuoliaoyuan0623/201405/20140524172044229.jpg

       二层此室过去为供“文昌帝君”之用,故名文昌阁。

     康熙皇帝曾四次登楼并题匾《神光钟暎》,意为东岳之神光与光岳楼之神光交相辉映。

     而乾隆皇帝更是九过东昌,六次登楼,并为光岳楼题写了匾额。

     据《南巡盛典》记载,光岳楼为乾隆皇帝南巡三十六行宫之一。
     据说,乾隆皇帝7次下江南,6次东巡,9次过
东昌府,5次登光岳楼。并多次住在文昌阁内,曾先后为光岳楼赋诗13首。因此文昌阁也名“乾隆行宫”。

    http://img7.blog.eastmoney.com/xi/xinghuoliaoyuan0623/201405/20140524171431213.jpg

        文昌阁门两侧,有著名史学家、书法家丰子恺题写的藏头楹联一副:“光前垂后劳动人民智慧无极;岳峻楼高伟大祖国文物永昌。”

     二楼四面檐下各悬挂四方木质长3米,高1.4米的匾额。南面檐下悬有:“神光钟暎”匾,为清康熙皇帝所题,边缘装饰有龙纹、玉玺,蓝底金字。

    北檐下悬有著名历史学家、考古学家郭沫若为纪念光岳楼落成600周年而于1974年题写的“光岳楼”匾,白底黑字,气势磅礴。

    东面檐下悬“太平楼阁”匾,为清康熙六十年(1721)“字压天下”的聊城籍状元邓钟岳所题。在西檐下,悬有“就日瞻云”匾,白底黑字,为清代史学家解岗题。http://img7.blog.eastmoney.com/xi/xinghuoliaoyuan0623/201405/20140524172054963.jpg

 

http://img7.blog.eastmoney.com/xi/xinghuoliaoyuan0623/201405/20140524172110229.jpg

 

http://img7.blog.eastmoney.com/xi/xinghuoliaoyuan0623/201405/20140524172119197.jpg

 

http://img7.blog.eastmoney.com/xi/xinghuoliaoyuan0623/201405/20140524172203338.jpg

       由二楼两侧梯道升16级台阶到达第三层楼面。第三层相较一二两层有些低矮甚至说有些压抑。

    因为第三层系暗层,实际是楼的结构层。利用横木穿插,梁枋扣合,将自下直贯而上的12根金柱和20根檐柱从上端构成一个整体,使之更加牢固和稳定,故三层也是楼的主要框架。

    http://img7.blog.eastmoney.com/xi/xinghuoliaoyuan0623/201405/20140524172226244.jpg

        当心间即楼之正中为空井,四周置栏杆。柱顶设有显著卷刹。此例与宋《营造法式》相符。

     外檐拱科相连、梁柱相交,枋木相穿,结构紧凑而疏密得体,使建筑学、美学、力学、工艺学等在这座楼上得以充分体现。http://img7.blog.eastmoney.com/xi/xinghuoliaoyuan0623/201405/20140524172217182.jpg

       第三层东次间由北向南上13级台阶抵第四层。

       第四层为楼的最高层,共有柱28根,面阔进深皆3间,平面正方形,较其下诸层骤然缩小。
     明间设窗6扇,次间装冰纹圆窗。中间为空井,四周设栏杆。屋顶为十字顶,顶下正中悬垂莲柱,以八道斜脊分别置于三架梁及抹角梁之上。
    
     整个光岳楼四层走下来,所见所闻所摸都是木质材料,足证这是真正的历史悠久之楼。   

 

http://img7.blog.eastmoney.com/xi/xinghuoliaoyuan0623/201405/20140524172251635.jpg

 

http://img7.blog.eastmoney.com/xi/xinghuoliaoyuan0623/201405/20140524172325697.jpg

 

http://img7.blog.eastmoney.com/xi/xinghuoliaoyuan0623/201405/20140524172351213.jpg

        古代楼阁因其造型独特、美观精巧、实用性强,在中华建筑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十大名楼我也算是登临过一些,如黄鹤楼、滕王阁等。    

     然而如今遗留下来的古代楼阁,因时代变迁,天灾人为,很多已经失去了原来风味,成为人们参观游览的地标性建筑。

     不得不承认,单就外观而言,光岳楼比不得黄鹤楼、滕王阁之雄伟壮观。文物价值的判断要看文物的科学价值历史价值艺术价值三个方面。就文物价值而言,光岳楼比其他九大名楼都高。
    因为光岳楼虽几经重修,但其建筑构件,大部分仍是初建时的原物,是明初建筑的重要遗物,是真真正正的木质楼阁,而我所去过的黄鹤楼、滕王阁多是近几年翻盖的钢筋水泥建筑,虽外观复古,但意义差之远矣。 

 

           本文接下篇:http://blog.sina.com.cn/s/blog_687fce0b0101htma.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