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八百九十五篇:还说片儿川

标签:
杂谈 |
那日,在家门口,乘地铁+轻轨,玩玩手机,轻轻松松,眨眼功夫便去了另一个城市,在绍兴的鲁迅故里荡了一圈,感觉甚是方便。
山东的种草,陕西的兵,一辈子偏爱面食,到绍兴也没忘了要一碗"片儿川”吃吃,当时我在朋友圈里是这么写的———“到了绍兴,已过饭点,吃罢臭豆腐,尝了油冬儿,再冲进一家面馆,大吼一声:老板,来碗"片儿川"!隔着大灶台,绍兴大厨操着一口绍兴腔,我们的“片儿川”与你们杭州的不一样的,我说,更早就是要吃吃你的不一样,果然,虽都唤作“片儿川”,但套路还是不一样滴"。
绍兴"片儿川"与杭州"片儿川",其最大的区别在于,浇头里有笋片的作妖和藐视笋片的固执,杭州"片儿川"的浇头是笋片、肉片和雪里蕻做市面,而绍兴"片儿川"的浇头里,没了笋片的担当,且配料也杂的多,在我看来,没了吊鲜味的笋片,任你怎么折腾,两碗面的高下,立见分晓。当然,因为我的嘴巴已长期被训练成杭州口味了,所以,评判标准也会有失偏颇,我还是有自知之明的。
说点题外话,杭州最家喻户晓的"片儿川",据说,曾列入中国的十大名面,与武汉热干面、重庆小面、四川担担面、兰州牛肉面、河南烩面、山西刀削面、岐山臊子面、北京炸酱面等众多名面比肩齐名,不分伯仲,但杭州的"片儿川"字眼里,愣是看不出一个“面”字来的,是唯一的以“川”代“面”的面条。
在杭州,直接将面唤作"川"的,还有把"拌面"叫作“拌川”的,我就纳了闷了,杭州人为何把"川”视作"面"呢?也是据说,史上宋人南渡杭州后,总是难忘在河南故乡时豫菜“汤汆”的手法,杭州人心领神会,以此谐音来命名了面,转型升级,哈哈,冷知识!

前一篇:第一千八百九十四篇:打卡德寿宫
后一篇:第一千八百九十六篇:片儿川后话